鄭建強 譚志發 謝富才 吳琦 蘭遠貴



南疆地區是我國蘋果的新興產區,近年來,隨著種植業結構的調整,南疆地區憑借著廣闊 的土地優勢和獨特的光熱資源,蘋果栽培面積不斷擴大。第三師五十四團從2017年開始著手萬畝蘋果種植基地建設,目前該基地已初具規模,平均成活率92.5%,2019年已開始結果。筆者連續3年對果園生長情況、易出現的問題進行了系統觀察,對解決問題的對策措施進行了示范研究,以期對南疆地區同類生態環境下的蘋果栽植起到借鑒作用。
1 基地基本情況
該基地為沙漠平整后的沙土地,之前未種植過任何農作物,面積8 856畝,基地內路網、防護林帶、水渠齊全。土壤含鹽量為0.17%~2.58%,平均0.51%,pH值平均8.6,土壤有機質含量極低,為0.17~2.77毫克/千克,平均0.4毫克/千克。土壤養分除速效鉀處于中下等水平外,速效氮、速效磷處于極低水平。基地內氣候屬典型的干旱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1.41 ℃,極端最高氣溫41.5 ℃,極端最低氣溫-23.5 ℃。年平均降水量為44.7毫米,年平均蒸發量2 232毫米,平均日照積溫時數為2 741.9小時,其中生長季節為1 996.5小時以上,無霜期約為215天。基地內主栽晚熟品種為煙富8和神富6號,搭配嘎拉與維納斯黃金等授粉品種(圖1、圖2),栽植行株距:喬化4米×2米,矮化中間砧4米×1.5米,矮化自根砧4米×1米。
2 易出現的問題
2.1 缺水缺肥
水是制約南疆果業生產的重要因素,由于降雨量極少,節水灌溉是果業生產的必然選擇。五十四團地處塔克拉瑪干沙漠與布古里沙漠之間的葉爾羌河沖積扇平原中上游,果園水源主要來自葉爾羌河,果園每年春灌、冬灌兩次大灌,其他時間采取滴灌方式,實行水肥一體化,高溫季節河水夾帶大量泥沙,致使堵塞滴灌管、滴灌頭,部分果樹水肥不足,出現旱害,造成落葉、生長量小、果樹生長不一致等問題(圖3)。
2.2 生理病害
由于土壤有機質含量極低、水肥不足、鹽堿化等多種因素的疊加影響,果樹生長中后期出現多種生理問題。其中突出表現為果樹葉片簇生、發黃(圖4)、葉面積小、果樹頂端易形成菊花狀小葉而出現停長。
2.2.1 發病癥狀 樹上表現為葉片發黃易焦枯,葉面積小(圖5);樹體頂端生長點簇生成菊花狀,俗稱“菊花頂”(圖6),果樹整體生長量小,發病嚴重的全年幾乎沒有生長量。樹下表現為根系生長不良,主根易變褐枯死,毛細根生長量少并且生長周期短。
2.2.2 發生規律 該病的發生與果園立地條件有直接關系,果園地勢低洼、地下水位高、鹽堿重的區域果樹發病重。該病的發生與砧木類型也有關系,喬化砧(八棱海棠)抗病性強,矮化中間砧抗病性次之,矮化自根砧抗病性差。該病的發生與果園管理水平呈正相關,觀察發現在同樣的地塊、同樣的砧木條件下該病的發生呈現不同的程度,并且表現較明顯。分析產生該現象的原因是平時的果園管理水平差距較大,特別是果園水肥管理好的樹體健壯,相應的綜合抗逆性高,反之平時果園管理不到位、管理粗放,導致樹勢差,問題就重。另外,新栽小樹當年表現輕,隨著樹齡增大,樹冠加大、根系增多,表現愈加突出。
2.2.3 發病原因分析 該病的發生是綜合因素導致樹體營養不良而產生的生理性病害,不能把該問題歸結為單一的缺素癥分析解決,具體導致發病的原因有以下兩個方面:
(1)果園立地條件差:第一,五十四團蘋果園栽植在新開墾的沙漠化土壤中,并且大部分是沙漠當年整平當年栽植果樹,土壤沒有經過培肥處理。這樣的果園土壤沒有團粒結構,有機質含量低,保水保肥能力差。第二,果園土壤鹽堿含量高,土壤pH值過高,據測定,有的地塊pH值在9.0以上(蘋果適宜生長的土壤pH值為6.5~7.5),超過果樹的耐受范圍,導致根系不發達,吸收能力差,肥料利用率低。第三,栽植區域內排灌系統不盡完善,只灌不排導致地下水位高,鹽堿積累多,超過果樹生長的適宜范圍。
(2)果園管理水平低:與該病的發生有直接關系。通過觀察發現,在同一處果園,該問題的發生呈現出不同的程度,究其原因是果園綜合配套措施是否到位起了重要作用。特別是果園的水肥管理工作至關重要,水肥足利用率高、樹勢強壯、發病輕;水肥不足利用率低、樹勢弱、發病重。
3 解決對策
3.1 秋施基肥
在立地條件很差的情況下,持續、有效地培肥地力是一項長期、重要的工作,培肥地力主要在秋季進行,充分利用新疆充足的有機肥資源,秋施基肥以土雜肥或商品有機肥為主,配合適量微量元素肥料。羊糞等有機肥每畝地施用量為3~5米3,土雜肥一定要經過充分發酵腐熟,根據不同樹齡、不同密度、不同的長勢靈活掌握施肥量,施肥時期以9月下旬至冬灌前為宜。
3.2 秋施液體有機肥
結合滴灌,增加液體有機肥、生物菌劑等類型肥料的施用量,每畝5千克。也可以加入氨基酸、腐殖酸、黃腐酸等功能性肥料。
3.3 春夏施肥
結合滴水或根灌,在速效肥料正常供應的基礎上,于3—6月分3~4次補充氨基酸、腐殖酸、海藻酸、黃腐酸類肥料,根據肥料種類和有效成分確定施用量。
3.4 葉面噴施
結合防治病蟲害,選用優質的微量元素肥進行葉面噴施,吸收利用快,效果明顯。
3.5 施用土壤改良劑
據試驗,使用土壤改良劑納米水溶硅系列“根魁”肥料,對于小葉、黃葉,預防效果明顯。該產品使用時間應在春季,即果樹第一個生長高峰(3—5月),間隔15天左右連續使用兩次,使用量每次每畝10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