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熙慶
在某次研討活動中,筆者有幸聆聽了無錫市課程基地領銜人謝建民老師執(zhí)教的《21世紀英文報》(初二版)TeensJunior(2018-2019學年第36-37期)的主題閱讀教學課。
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謝老師從報紙上精心選取了三篇文章,作為此節(jié)課學生的閱讀文本。此外,謝老師利用自身豐富的文化知識,帶領學生深入文本,從不同的角度解讀文本,讓學生清晰地了解了人與國家、人與文明、人與自然的關系,達成了英語課標中跨文化認知、態(tài)度和行為取向的培養(yǎng)目的。
主題閱讀一:Forceforpeace(略)
主題閱讀二:NotreDameBurns
該文本的主題語境為巴黎圣母院失火,主要講述了巴黎圣母院的失火經(jīng)過。
1.巧設過渡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進行思辨。
教師展示被還原的盛世圓明園圖片,并呈現(xiàn)雨果的相關名言;接著表達自身感受,提出問題。
T:Canweseethebeautifulviewnow?
S:No.
T:TheburningoftheWinterPalaceisagreatlossnotonlytoChina,buttotheworldaswell.Itis.ahuge“scar”(傷疤)ofhumancivilization(文明).NotreDameisoneofFrancesmostfamouslandmarks.WhathappenedtoNotreDame?HowdopeoplefeelabouttheseriousfireofNotreDame?
圓明園與巴黎圣母院分別代表著東西方的文明。它們既有不同點,又有共同點。教師通過“Itisahugescar'ofhumancivilization這句話將二者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從對圓明園的歷史探討自然地過渡到對巴黎圣母院失火事件的討論。教師帶領學生深入文本,了解巴黎圣母院的災.前及災后情況,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看待世界文明和歷史事件。
【設計意圖】英語學科兼具工具性與人文性兩大特征,因此,英語教學既要注重語言知識與技能的輸入,又要關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英語教學中文化教學與語言教學并重,脫離了文化的語言教學是沒有生命力的。謝老師利用自身豐富的文學知識,將雨果曾經(jīng)寫給法國一個將軍的信中最廣為人知的一部分作為過渡語,巧妙地引出巴黎圣母院失火事件。
對于巴黎圣母院失火事件,我們應該怎樣看待?這是一個思辨性問題。教師順勢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鼓勵他們表達自己的想法,適時對他們的觀點進行點評,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學生一步步地走在教師搭建的問題階梯上,在討論、思辨的過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價值觀。
2.拓展文本內容,開拓學生視野。
T:HowmuchdoyouknowaboutNotreDame?
S:…
教師補充介紹了有關巴黎圣母院這座建筑物的信息,以及名著《巴黎圣母院》的故事情節(jié),為接下來的教學做了深層次的鋪墊。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為文本拓展延伸部分,教師對學生進行了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輸入,旨在讓學生感悟外國優(yōu)秀文化的精神內涵,并為接下來的教學做了鋪墊。
3.大膽追問,讓學生增強文化認同感。
FrenchPresidentEmmanuelMacron:“NotreDameisourhistory,itsourliterature(文學),itsourimagery(形象).Ipromise(承諾)toreconstruct(重建)thebuildingfirst.DoallthepeopleinFranceagreetoreconstructNotreDamefirst?”
Protestors:Wedontagree.Ifthegovernmenthassomuchmoney,youshoulddealwithpressingsocialissues(社會問題)first.
FrenchPresident:Butwehavenomoney.Wouldyoupleasehelpuswiththereconstruction?
學生讀完以上文本,教師提問。
T:Helpornot?
S:...
T:Weshouldtryourbesttoprotectourhuman civilizationheritage(人類文明遺產(chǎn)).Also,weshouldnotforgettoprotectournatureheritage.
法國總統(tǒng)承諾重建巴黎圣母院,但是面臨著沒有錢的困境。人們是否應該提供幫助?教師鼓勵學生大膽表達個人想法,包容學生的不同觀點。最后,教師總結:我們應該盡力保護人類文明遺產(chǎn),當然也不應該忘記保護大自然。這樣就自然地過渡到主題閱讀三。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是學生語言輸出和反饋的過程,是培養(yǎng)他們的文化意識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教師通過組織學生對問題進行討論,促進他們思考,提升文化意識,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學生通過對比自己與其他同學的觀點,進而反思自己的想法,學會辯證思考,并增強了文化認同感。
主題閱讀三:Saveourelephants
該文本的主題語境為救救大象,主要講述了大象面臨的危險。
1.創(chuàng)設情境,達成情感教育目標。
教師將文本設計成對話形式。以下是小象.和小象媽媽展開的對話:
Littleelephant:Whatcanweuseour“teeth”for?
Motherelephant:Weusethemtoprotectourselves,liftthings,digwaterandgatherfood.
Littleelephant:Areour“teeth”similartohumans?
Motherelephant:Yes.Theyhavenervesinside,runningdownthetoothcenter.
Littleelephant:Canour“teeth”growbackaftertheyarecutoff?
Motherelephant:No.Onceyouloseatooth,youwillnevergrowanewone.Lookafteryourteethwell.
Littleelephant:Whydothepoacherskillhealthyelephantsfortusks?
Motherelephant:Therearentenoughtuskstokeepupwiththedemandforivory(象牙).
【設計意圖】教師將文本設計成對話的形式,能夠讓學生更快地抓住關鍵信息,并且更直觀地感受到人類對大象造成的傷害,從而實現(xiàn)情感教育的目的。學生在了解了象牙對于大象的重要性,并且具有不可再生的特點后,認識到人類為了獲取象牙,不惜殺死健康的大象的行為是多么丑陋。
2.引發(fā)思考,培養(yǎng)學生尊重生命的意識。
Littleelephant:Eachyear,somanyelephantsarekilledbecauseofour“teeth”.Whatdoyouthinkofelephantsevolution(進化)?Whatshouldwedothen?
文章借助小象的口吻,對人類提出了嚴肅的問題:我們接下來該怎么辦?這相當于對人類發(fā)出了靈魂的拷問。
【設計意圖】教師對所學內容進行總結和升華,批判偷獵者的行為,明確指出買賣象牙是違法的,人類應該行動起來,保護大象,保護自然,與自然和諧共生。這有助于學生樹立法律意識,培養(yǎng)尊重自然、尊重生命的意識。
整節(jié)閱讀課以“保護”為主題,以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為目的,教師優(yōu)化教學設計,將三個看似獨立的文本串聯(lián)起來。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討論、思辨,課堂上生成了許多精彩瞬間。
(作者單位:江蘇省江陰市華士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