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娟

大運河的遺產區界樁
2019年夏天,父親才剛一聽說通州的八里橋要封橋的消息,就一直嚷嚷著讓我帶他再去看看。身體一直不好且很少出門的父親突然有了外出的興致,讓我特別開心。說去就去,周末休息,我開車帶著父親再次來到八里橋。入夏雖然有些熱了,但憑欄眺望,橋兩岸,綠柳白楊,芳草萋萋,風景煞是清幽——四周高樓大廈林立,八通輕軌跨越長安街而來,如長虹一般。
曾經,為了看昔日的“長橋映月”,我特意幾次于夜晚驅車到過此處。月影婆娑著,或如玉盤,或如銀鉤,只是少了些書中的浪漫,多了些蒼涼。“入夜霜清一輪墜,凌寒征鐸去蕭蕭”,便是對此景生動的寫照。清代詩人李煥文還曾到此處寫過《長橋映月》一詩:
湖溯昆明引玉泉,虹橋八里臥晴川。
石欄擁似天衢入,畫舫搖從月窟穿。
萬斛舟停蘆蕩雪,百商車碾桂輪煙。
漁燈蟹火鳴征鐸,驚起蛟龍夜不眠。
父親坐在輪椅上看著近在眼前的八里橋,甚是激動,那是他小時候經常玩耍的地方,也是他少小離家為生計奔波的必經之路。父親的激動,也讓我想起小時候他騎著自行車載著我行在坑坑洼洼的橋上——顛得屁股都疼了呢!這座有著500多年歷史的直拱橋,推著輪椅上的父親往上走還真有點費勁。曾經的騾馬大車被現代化交通工具取代,曾經北京城運糧通道上“八里橋不落桅”的美譽也淹沒在歷史的塵埃中。在橋上駐足觀看,車不太多,也都是小型車輛。父親撫摸著留有彈痕的石獅子,嘮叨著自己年輕時外出修河道那些艱苦的日子。我知道父親又懷舊了,沒有打斷他,聽著他的嘮叨很是溫暖,但思緒卻飄走了……
這座橋曾經車流不息、人流不斷,飽經風吹日曬而不堪重負,終于可以喘口氣歇一歇了。聽說柏油路面還要被清除恢復成原貌,直接當作露天的歷史博物館,但不論當作什么,我想,它都有著獨特的歷史價值和意義吧。
父親吃過很多苦,由此落了一身病,在與病魔斗爭這20年里,一次次與死亡擦肩而過,他變得越來越沉默,我知道,那是面對疼痛的忍耐。心疼之余就陪著他聽聽瑣碎的那些過往吧。只有艱難的歲月才會讓人念念不忘,就像八里橋上的浴血奮戰,讓更多的人深深記住了八里橋上英勇不屈的民族精神。
父親摸著橋上的石獅子還在嘮叨著,他的背影瘦骨嶙峋,可聽他的聲音,我知道話匣子是停不下來了。父親老了,在雞毛蒜皮、家長里短的聲音里,是他內心的柔軟。
我給父親指著不遠處新建成的八里橋主題公園,還有正在建設的新八里橋,父親很是興奮地說:“等橋建完了,閨女你還要帶我來一趟啊!”看著快建成的大橋,我當然會答應老父親那個不叫事的要求。“老爸,據說,新橋通車后古橋還要修繕,在橋邊建個八里橋紀念館呢,讓八里橋像盧溝橋一樣,得到很好的保護,這又是我們通州區的一件歷史性大事件吧。”父親沒有說什么,看著湛藍的天空,靜靜地傾聽著……
夏日的風吹動著父親斑白的頭發……看著八里橋靜靜矗立在通州新城,宛如一個歷經滄桑的耄耋老人。它曾是守衛運河母親的鐵血硬漢,它曾是通州挺立的脊梁;如今,它是催促著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的號角,它是我們常常喚起的記憶……八里橋留給我們的豈止是長橋映月的凄美,遠去的歷史如何能忘記!

橋上的石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