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的迅速發展,對銀行金融管理模式、業務運行模式和客戶服務模式帶來了巨大的沖擊,移動支付、線上金融以其方便、快捷的新興經濟模式獲得越來越多年輕客戶的青睞,同時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推進,“農二代…農三代”觸網頻率的增加,使得農村金融機構基礎客戶群體老齡化現象越來越突出。我們修文農商銀行是全縣銀行業中網點最多、覆蓋面最廣、從業人員最多的金融機構,曾得益于營業網點所積累起的廣大客群成為農信健康發展的保障,但隨著年輕客戶的流失,基礎客群的老齡化,線下網點業務量的大幅縮水。過去的競爭優勢正在逐步衰退,甚至在不久的將來有可能轉變為劣勢。所以,網點服務轉型尤其是核心優勢的持續升級迫在眉睫,變革悄然己至。
近5年來,隨著國有商業銀行、城商行等金融機構陸續回歸縣域市場,縣城農商銀行、農信社原本一家獨營的局面被迅速打破,面臨的市場競爭也日趨激烈。市場上“存款送禮”“利率上浮”等簡單、粗暴的“禮品戰”和“價格戰”層出不窮,同質同類的競爭隨著競爭對手的不斷涌入也趨于白熱化,這些競爭手段不僅壓縮了銀行的利潤,更嚴重擾亂了金融市場秩序,在這場惡戰中注定沒有人能全身而退。異常慘烈的市場競爭,讓我們必須重新審視和調整發展戰略,要想牢牢守住自己的“蛋糕”。就需要讓客戶重新回到我們的網點,客戶的需求是我們存在的理由,擴大和保持我們的活躍客戶數量從長期來看必須依賴于客戶粘性,銀行業本就是金融服務行業,回歸服務本源,做好服務工作,增強客戶粘性,以店面服務轉型為突破口,讓堅實的客戶粘性成為我們業務的壁壘和護城河,是我們走出競爭紅海,突破發展瓶頸的關鍵。
重塑服務理念,實現服務升級質變。過往經營倚重于”業務指標”而忽視了銀行作為服務行業的原生使命是銀行的常態之一。基礎客群的流失絕非一朝一夕,想要挽回也絕非“一袋米”、“一籃雞蛋”可以解決的事情。總行結合“零售銀行”的轉型升級戰略規劃,提出“網點服務升級”、“客戶流量就是生命力”、“全員服務”等核心理念,對全員自上而下進行了服務意識的培養。從機關到基層,從內部到外部,服務文化和理念的傳導始終貫穿在全行的戰略規劃中,逼迫員工徹底走出過往賣方市場的“舒適區”,讓服務理念入腦入心,只有員工清楚的認識到自己工作的核心本質,才能主動回歸服務行業,對服務轉型的深刻認識和一致認可,是服務轉型順利推進的堅強保障。
在外部環境方面為了徹底打破客戶對銀行冰冷、刻板的固有印象,轉變客戶過往在銀行網點辦理業務時“糟糕”的體驗感。以網點服務轉型為切入點,選擇三個具有代表性的城區網點進行全方面升級改造。首先,從網點名稱上改“點”為“店”,重塑網點的功能定義,消除銀行網點給客戶留下的距離感;其次成立了店面服務專業團隊,致力于轉型升級網點的服務工作,人員從選拔、任用到培養都有嚴格的考核標準。通過網點的轉型升級,讓客戶感受到我們由內而外的“蛻變”。新穎溫馨的廳堂環境、專業的服務水平讓許多客戶重新走回我們的網點。有的年輕客戶還把我們的服務品質與五星級酒店、高檔咖啡廳媲美,我們的“店”開始融入客戶的“生活圈”,客戶即使不辦業務,也愿意邀請朋友到我們的網點“坐一坐”。
改善基礎客群結構,永葆機構發展活力。服務是未來我們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有效的客戶流量是擺脫競爭劣勢的“護城河”。我們始終認為服務才是增強客戶粘性的唯一途徑,客群結構老齡化是目前我們亟需解決的問題,穩固存量客戶群體,拓展年輕客戶是優化客戶結構的有效手段。銀行做服務做的是客戶的體驗感,不僅要滿足甚至要高于客戶的心理預期。更要讓辦理業務從“負擔”變為一種“享受”,讓客戶從“不想來”到愿意“經常來”,從“決辦走”到“慢享受”,客戶不再抱怨等待,而是享受等待過程中的服務,良好的服務體驗能強化存量客戶對銀行的信賴度,有效降低存量客戶流失的風險,一旦與客戶建立關系,養成客戶“被服務”的習慣。就有了向客戶提供各類產品的機會,從根本上形成了我們自己的差異化競爭方式。
構建服務標準化體系。保障轉型升級質量。服務作為一個抽象的概念,是一種無形的方式,如何做到統一、規范、高質量的服務,確保服務不會隨客觀環境變化而降低標準是服務升級的重點,而通過構建服務標準化體系。可以讓服務變“虛”為“實”,有據可循。首先是標準化體系服務項目的設立。在過去一年的時間里,通過反復觀察、實踐結合客戶需求,比如店面服務,將客戶進店后的服務從問候的方式到飲品的提供,從服務的手勢到物品的擺放,從儀容儀表的整理到孩童的照料等共整理設立22個服務項目;然后再將每個服務項目分解為若干項動作標準。讓服務程序化、標準化、具備可復制性;最后是對服務標準化體系持續性的補充和完善。服務標準化體系的建設是一個不斷完善、適時淘汰的動態過程,它必須與時俱進,高度契合客戶需求才能發揮其應有的效用,才能適應市場的變化。這樣一套完整的服務標準化體系讓整體服務運營工作變得標準,有效規避了服務中出現的問題,讓品質服務變得可持續,為未來形成我們自己的核心競爭機制保駕護航。
實現多板塊聯動,拓展戰略發展藍圖。通過鞏固現有的客戶基礎群體,開拓年輕客戶群,更大的作用于未來多板塊的聯動。我們擁有了客戶競爭的“護城河”優勢,為未來開辟非金融服務、營銷各類新產品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隨著傳統金融業務的不可替代性逐漸弱化,各金融機構的業務趨于同質。基于業務本身客戶的選擇沒有唯一性,這就需要我們把目光投向行業之外,通過基礎客群的鞏固和發展,深挖客戶的價值,嫁接更多元化的平臺,發揮銀行金融平臺的優勢,把金融服務融入客戶的生活,與生活患患相關,形成客戶的習慣,最終形成堅實的客戶粘性。
服務作為回客和留客的有效手段之一,它必然是需要長期堅持并不斷優化的過程,市場瞬息萬變也讓我們必須隨時保持高度的敏感性,讓服務方式和水平始終滿足市場的需要,不被市場所淘汰,我們也希望通過我們不斷的努力最終能成為銀行業的“海底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