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宗宇
摘 要:本文在分析巖土工程勘察要素的基礎上,針對巖土工程勘察質量控制現存的問題,提出了幾點巖土工程勘察質量控制的改進策略,以期為巖土工程勘察質量控制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巖土工程;勘察質量;控制路徑
當前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建筑行業也發展有目共睹,大型市政工程、超高層建筑、大體量建筑不斷涌現,到處是大型商業住宅綜合體、住宅群等,與此同時山地建筑、大邊坡整治、地下工程等越來越多,建筑本身復雜性和場地的復雜性均更加顯現,工程勘察要面對的實際問題越來越多,控制巖土工程勘察質量,強化環節管理,分清巖土勘察的種類和質量控制要點,在盡量不增加工程量的前提下把控關鍵路徑,應該是工程勘察工作開展時的首要任務目標,也是工程整體質量保證的先決條件,所以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除應該培養高素質人才,創新完善技術手段,運用先進設備外,重要的是找準巖土工程勘察質量控制路徑,為工程建設提供更高質量的巖土工程勘察資料,以促進巖土工程勘察事業的健康發展。
1 巖土工程勘察相關要素探究
1.1巖土工程勘察的要素概念:
巖土工程勘察工作即查明工程所在的地質條件,以便能明確分析出地質工程情況,而后根據巖土工程條件來制定不同的建設與施工方案。巖土工程具有其特殊性,工程建設對勘察質量有更高的要求,因為勘察質量直接影響工程工程設計科學合理性、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最終工程質量。不同的巖土條件需配備不同標準數量的勘察手段,勘察報告成果可以指導設計與后期施工,而巖土勘察的范圍內容廣泛,為了做好巖土工程勘察工作,應明確并嚴格執行各個環節流程的工作內容要求,即充分了解對設計意圖,進行區域調研,根據現場需要采用先進的技術方法對場地和地質條件進行認真勘察;配合充分必要的原位測試、標準測試及取樣工作,室內試驗盡量滿足原生狀態和應力工作條件;認真全面的報告分析;嚴格完成后期驗證性試驗及跟蹤觀察等。整個勘察過程中確保達到勘察技術規范要求,并總結經驗,不斷優化勘察方法[1]。
1.2 巖土工程地質勘察的任務及目的
巖土工程地質勘察作為一項系統化工程,包括較多的工程涉及面,比如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及巖土力學等,這都是巖土工程地質勘察的相關要點。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對巖土工程進行勘察,一方面是能夠為工程設計提供相關的施工數據支撐,另一方面還能夠為施工具體環境及條件進行相關評判,提供施工作業需要的相關參數,確保施工的精準性,如基礎開挖深度和樁基持力層。基于此,巖土工程地質勘察對于任何建設工程項目,無論設計與施工,都是工作的重點。
2 巖土工程勘察質量控制方面存在的問題
2.1工程勘察工作的開展存在一定的盲目和片面性
根據筆者長期勘察管理工作經驗發現,很多時候,巖土工程勘察工作的開展存在一定的盲目和片面性,一般表現在沒有完全了解設計意圖較多,如初勘時,只是大概知道建筑層數而沒有具體了解荷載跨度等詳細信息,布孔和勘探深度就容易不足;第二是容易與施工脫節,只是為設計而勘察,較少的考慮施工工藝和施工機具的可行性,以及施工需要的相應巖土技術參數,在其沒有充得到施工方關注的同時,便開展具體的勘察工作流程。同時,部分施工管理人員意識層面重視程度不足,他們往往會認為巖土工程勘察與建筑工程質量并無太大聯系,只要照設計圖紙施工就行,往往容易忽略巖土因素對施工作業的影響,對巖土工程勘察存在錯誤的觀點。這樣在缺少充分溝通的情況下,就會導致部分工程并未開展巖土勘察工作就開展施工,從而直接導致工作質量降低的后果。再者,由于部分領導人員缺少意識重視,這就會導致巖土勘察工作缺少明顯的執行能力,無法高效地開展相關工作。
2.2相關人員專業知識不夠影響較強
人是巖土工程勘察的主要載體,但是基于巖土工程勘察的專業,涵蓋面廣程面對的問題復雜,這就要求相關勘察人員具有較高的專業素養,只有勘察人員能夠具備全面性、專業性、嚴謹性等相關能力后,才能夠基本上保障巖土工程勘察工作能夠順利進行。勘察工作分為野外工作和室內工作,通常只有經過長期的野外工作,積累充分的現場經驗,同時又有大量的數據分析歸納總結報告編制經驗積累,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巖土工程勘察工作者。但是在實際勘察中,存在項目不重視勘察,勘察不重視外業的情況。部分勘察人員專業素養不達標,由于種種原因,特別是野外一線工作人員,如鉆探與編錄人員,基本技術素質不足,無法依靠專業知識進行較為復雜問題的解讀判斷,導致遇到較為復雜的地質情況,無法滿足基礎工作的需求。同時,如果主觀意識性太強,就比較容易受到外界條件的干擾,盲目的做判斷下結論,從而導致巖土工程勘察工作難以保質保量完成,從而降低了巖土工程勘察工作質量。
3 巖土工程勘察質量控制的優化路徑
3.1復雜地基勘察質量控制的應用要點
在實際施工勘察過程中,復雜地是比較常見的施工環境。那么,復雜地基具有其多樣化特征,流動性、不穩定性、高壓縮性、多變性、不易透水性等。復雜地基的多樣性特征,決定了必須要對其采用特殊的勘察質量控制方式,這樣才能夠確保工程的順利開展。在實際施工過程中,主要有以下幾步施工過程:一、首先要確定復雜地基的基礎等級;二、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勘察技術的確定;三、確定巖土勘察的相關工作條件;四、對復雜地基周邊地下水源進行相關取樣工作;五、力求相關數據分析精準并有針對性]。
根據筆者經驗,要實現對復雜地基進行相關勘察,僅僅依靠單一的勘察方法是無法有效確定相關數據逇,需借助多種勘察方法進行綜合處理。那么,在實際勘察過程中,借助鉆探、物探等多種方式同時使用,進行復雜地基勘察才能滿足實際工作需求。同時基于巖土工程施工角度,復雜地基取樣一般在借助常規土工取樣方式時,如用重錘在軟土區敲擊取樣,或通過軟土取樣器連續、均衡壓入策略提取樣品均需要根據現場土層的具體情況分析確定。在對相關樣品進行測試時,可以借助宜原位測試的勘察技術同時進行,從而實現對難以操作的部分進行綜合分析。否則若只是采取單一方式進行操作,由于軟土采取土樣容易導致受到干擾,影響最終的勘察效果。
3.2巖土地基勘察質量控制的應用要點
巖土勘察的重點其實是巖土分界面的坡度和地面的起伏以及覆蓋層的厚度,應該查明巖土的發育程度和洞隙特點,洞隙的規模和深度,以及填充物體的填充程度,巖性和構造特質以及地形地貌的一些特點;將巖土劃分成不同程度的工程地質巖土組,從此來評價巖土的發育程度和等級,從而判斷巖土的均質性和穩定度以及對工程的影響,對其適用性和穩定性做出準確的評價,其中對于巖溶發育的連通性和填充物,以及地水表和地下水之間的關系同樣是勘察的重點。
巖土地基勘察方法,巖土地基勘察一般采用由淺到深的勘察形式,勘察深度一直可以延伸至巖石淺層的發育帶,根據地基基礎設計需要,巖土地層勘察要充分揭示覆蓋層的深度和均質性和分布的狀態,基巖的完整性、產狀等,相關數據必須保證工程設計、專業的施工公司的使用,為使地質勘察工作更加有序、規范化,現階段常用的勘察技術一般采用地質觀測、地質踏勘、物探和鉆探,初勘環節通常需要同時采用物探和工程地質測繪技術,當遇到特殊地質情況地下難以判斷時,可運用鉆孔技術對其進行進一步深入勘察,基巖層起伏或風化發育比較大的巖土場地,地質和規模較大的巖土結構,則可以采用工程地質物探與鉆探技術,根據設計地基基礎不同勘察的范圍和深度也不同,如基礎采用大直徑崁巖端承樁時,勘察深度應該保證進入樁底完整的巖土勘察3~5m以上,如采用大筏板基礎或箱基礎,勘察深度則需穿過預估壓縮層,必要時要探明整個覆蓋層和巖面起伏情況,保證后期基礎設計的準確性,如果數據不準確會影響后期設計與施工,增加不必要的補勘環節,當然有的巖土地基情況非常復雜,且勘察難度較大,在后期施工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局部異常情況,進一步采取更加細致的補勘,對保證各項技術工作的有序進行,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5]。
巖土勘察質量的指標,巖土勘察一般遵循地層巖性、地質構造以及地形的地貌和巖土水循環的交替規律來進行巖土的勘察工作,這些都可以作為基本的指標。以及可溶巖土的空間分布規律和密度以及規模等,這些都可以作為巖土地基的勘察指標,這樣空間分布、厚度和性質方面都會有巖土的勘察指標,巖土地基勘察的基本內容能將此類的勘察指標清晰地體現出來,提供巖土參數指標,為施工提供一定的參考。
結語
綜上所述,巖石工程勘察質量控制是一項系統化工程,必須要結合實際施工中出現的問題,進而針對巖石工程勘察技術要點進行優化,尤其是針對軟土地基、巖土地基等進行要點優化。同時,要綜合性、多方面考慮問題,既要明確好巖石工程施工勘察的要點,又要對勘察質量控制水平進行把控,從而提升工程施工質量及水平
參考文獻:
[1]孟凡才. 巖土工程勘察質量控制要點分析研究[J]. 環球人文地理, 2017, 000(004):120.
[2]趙小寧.關于巖土工程勘察質量控制要點的研究[J].化工管理,2018,(3):26.
[3]藏一明,工程物探技術在巖土地基中的運用[J].福建建筑,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