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海姣,劉文松
(1.蘇州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腫瘤科,江蘇 常州;2.蘇州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肝膽胰外科,江蘇 常州)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學法是以問題為導向的全新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強調學習者的主體地位;在案例分析中通過導師啟發式的引導,培養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和逐步掌握知識的能力[1]。PBL教學法重新定義了導師與學生的角色任務及相互關系。最近二十多年,PBL教學法在歐美多所醫學院校被迅速開展起來,據報道教學效果明顯改善,在國內目前也已成為高等院校教育改革背景下的熱點方向[2]。以往國內醫學院教學中主要采取老師課堂講授,學生聽課或觀摩的授課方式。過去多年的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傳統教學不能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課后考核成績亦不甚理想。在腫瘤內科實習帶教中,要求學生掌握的知識面涉及較廣,尤其注重培養學生主動探究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本院腫瘤內科自2018年1月在實習生帶教中引入PBL教學法,收效良好。現將結果具體報告如下。
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來蘇州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腫瘤內科實習的本科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共有90人。采用隨機原則分為研究組45人(PBL教學法)和對照組45人(傳統教學法)。研究組平均年齡(21.7±1.2)歲,男生26名,女生19名;對照組平均年齡(21.5±1.3)歲,男生24名、女生21名,兩組一般資料年齡和性別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備可比性。
師資由本院腫瘤內科副主任醫師組成,碩士以上學歷,教學經驗豐富。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方式,依據《內科學》教學大綱內容,選擇腫瘤科常見病種,如卵巢癌,胃癌,大腸癌,胰腺癌,肝癌,膽管癌和肺癌等,教學前兩日提前通知學員教學內容,讓同學們做好預習和準備工作。教師帶領學生們床邊教學時,由指導老師進行詢問病史、體格檢查及化驗結果分析,并示范性給出診療計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實習學生以觀摩、記錄和模仿為主。必要時對重點病種舉行專題講座。
研究組采取PBL教學方法,以小組為單元,每組組員有6-8名實習同學。具體教學方式如下:(1)課前準備:老師首先要向實習生傳達PBL教學法的理論基礎和學習步驟;根據教學目標撰寫出教案,并明確問題的正確解答。(2)課堂討論環節:將打印好的案例信息提前3天向小組成員發放,在課堂上每個討論小組圍坐在一個圓桌。老師引導小組成員根據案例信息歸納出關鍵詞手寫在小黑板上,并進而引出問題進行小組討論。各位組員積極發言發表見解,討論中不能解決的問題,課后分配各自任務,組員通過調閱書籍及各種文獻資料查找正確答案。(3)解決問題:根據需要逐次進行小組討論,層層深入,直至使醫學問題得到徹底解決,達到掌握問題后面科學知識的目的。(4)課堂總結和反饋:教師對討論進度進行監督指導,帶教老師及時記錄每位同學的特點,討論結束后做出課堂總結。同時對小組成員的表現通過評分表進行評價,以利于學生今后根據反饋信息進行持續改進。
腫瘤內科實習培訓結束后,組織問卷調查和出科考試。出科考試包括:紙質理論試題40分、病例分析題30分,基本操作30分。病例分析包括病史的采集、專科查體及入院病歷書寫。基本操作包括胸腔積液穿刺和導尿術。
本研究數據運用SPSS 15.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考試成績屬于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比較兩組計量資料,采用χ2檢驗將兩組計數資料進行對比分析,設定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在本次研究中,兩組共90名實習生實習期滿后,均順利通過出科考核。PBL教學法帶教的實習生出科理論筆試成績、病例分析成績和出科考核總成績均明顯優于傳統教學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而統計學分析結果顯示,將兩組基本操作成績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表 1)。
表1 研究組和對照組出科考核成績比較(,分)

表1 研究組和對照組出科考核成績比較(,分)
組別 理論筆試 病例分析 基本操作 出科考核總成績研究組(n=45) 35.44±4.53 26.09±3.08 25.24±3.15 86.76±6.08對照組(n=45) 31.13±4.19 21.47±2.81 24.96±3.07 77.56±5.63 t 4.688 7.437 0.441 7.445 P 0.000 0.000 0.660 0.000

表2 兩組實習生調查問卷結果比較(n)
共發放調查問卷90份,回收問卷90份,有效率達到100%。統計分析結果顯示,研究組實習生在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提升臨床思維能力、語言口才表達、解決問題能力、激發學習興趣和團隊協作精神方面更具有優勢 (P<0.01,見表 2)。
近十幾年來在醫學高等教育中傳統的傳統模式備受挑戰,由于其始終是通過教師授課為主要教學方式,課堂上學生只能通過被動記錄和觀摩接受信息和知識,忽視了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思維體系構建。結果容易造成講臺下學生死記硬背書本知識,課后生搬硬套,造成臨床實踐與課堂理論教學相脫鉤,偏離了醫學教育治病救人的初始目標[3]。因此,探索新的更有效的教學模式對于改善教學效果尤為重要。本研究中我們將PBL教學模式融合到腫瘤內科實習帶教中,教學效果比較理想。PBL教學組的實習生出科理論筆試成績、進行病例分析的成績以及平均出科考核總成績均顯著優于對照組。通過問卷調查亦表明,PBL教學法在培養實習醫生自主學習能力,增強解決問題能力、臨床思維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與文獻報道結果較為相似[4,5]。
自21世紀以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不同學科許多前沿的新知識爆發式涌現出來,傳統的課堂教師講授方式已經難以匹配海量和持續更新的知識信息。在知識信息爆炸的新時代,醫學畢業生除了應掌握專業知識以外,還應具備持續自主探究與自我完善能力、與時俱進的適應能力以及適當的團隊協作技巧。PBL教學法是一種以問題為導向進行學習的全新學習模式,與常規教學方式不同的是,它始終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導師在教學過程中起引導角色。PBL通過以小組討論案例信息之形式,讓學習者通過自主探究和團結協作來尋找答案,進而逐步掌握隱含于問題之后的知識信息,培養學員持續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終身學習的潛能[6]。PBL教學模式在培養參與者自主學習潛能和增強解決問題能力兩方面優勢均非常明顯,此為它還融入了醫患溝通、社區保健等人文素養的培養[7]。
在PBL教學應用過程中,我們發現有一些特別需要注意的事項。第一,PBL導師不能直接傳授知識。導師需要教授學生的是如何自主思考和學習,導師也要避免建立學術上的權威地位,必須確定自己不是討論的中心。第二,PBL教學中導師應秉持平等教學理念。在小班教學中,導師應評判每個學生的知識和思維層次,針對性提出缺點和建議,通過反饋幫助每個學生提高。導師應以每位學生的提高為驕傲,體現“因材施教”的平等教學理念[8]。第三,導師要控制好教學過程和學習難度。在小組討論中,要控制好討論時間和進度,引導討論重要概念,中止不必要的討論。問題過于繁雜,容易使學員產生挫敗感;問題過于簡單,會使學員產生厭倦,故而導師進行難度適宜的案例選擇顯得尤為重要。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在腫瘤內科的實習教學中引入PBL教學法,對于培養實習醫師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提高學習興趣具有明顯優勢,并可明顯提高出科考核成績。本次研究中,亦存在PBL組中少數學生初期積極主動性不夠強,在后來才逐步適應PBL教學方式,影響了部分教學效果,在今后的PBL課題研究中須加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