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永剛/安徽省淮北市三星動物醫院 235037
母豬厭食癥是母豬分娩前后常發生的一種以消化系統紊亂、食欲減退為特征的綜合性疾病,尤其是在炎熱的夏季,母豬厭食癥發生的概率較為頻繁。母豬厭食癥常由于酷暑炎熱、飼料變化、飼喂不當等多種因素而發作。
1.1 環境因素夏季的高溫高濕,加上豬只自身皮膚脂肪較厚,而且汗腺不發達,體內的熱量不能及時排出體外,很容易導致母豬胃腸功能失調,從而發生厭食。
1.2 中毒原因如果豬吃了霉變的玉米原料,或者吃了發霉的飼料、誤食農藥等,由于長時間的毒素危害,會引起豬只慢性中毒,從而造成豬只厭食癥的發作。
1.3 營養方面長期飼喂的飼料比較單一,很容易造成營養失衡,導致各種營養物質如維生素、微量元素、礦物質的匱乏,會加大腸胃的負荷,導致消化能力的下降,誘發母豬厭食癥。
1.4 應激反應夏季氣候變化無常,熱應激容易造成腸胃失調,如果供水不足、水質污染、母豬分娩護理不當、產后感染子宮炎等,均會促進母豬厭食癥的發病率。
1.5 病菌毒素母豬孕產期,體內長期攜帶病菌毒素(如細菌病、病毒病、混感癥、寄生蟲病、營養代謝病、中毒癥等),身體處于亞健康狀態,也會致使母豬食欲不振,導致厭食癥的發生。
1.6 胃腸紊亂炎熱的盛夏,母豬采食量明顯下降,導致消化功能紊亂,母豬往往會出現腸胃不適、排便不暢等現象,甚至會發生腸炎、腹瀉和便秘等,嚴重影響了母豬的身體健康,從而引發了厭食癥。
2.1 環境治理加強產仔母豬舍的環境衛生控制,做好防暑降溫等工作,確保母豬的正常采食量;加強豬舍環境衛生清潔等措施,保障舍內的空氣流通順暢。
2.2 飼料原料保障母豬的飼料原糧品質,禁止飼喂霉變發酸的飼料。夏季可以在飼料中添加“佰霉消”、VC和小蘇打粉等,減少霉菌毒素對于機體的不良影響。
2.3 營養均衡調整飼料配方,在日糧中多添加入維生素、賴氨酸、微量元素和消化酶等,保護腸道健康;同時在精飼料中加入一些麥麩皮,由于麩皮中含有豐富的植酸磷,具有輕度的腹瀉作用,對于便秘有很好的調節作用。
2.4 應激反應夏季天氣炎熱,豬皮下脂肪厚,汗腺不發達,很容易導致豬群產生應激反應。高溫酷暑對于母豬群的采食量、飼料利用率、懷胎率、產仔率和仔豬的存活率等都有較大的影響,因此調理胃腸功能、緩解熱應激尤為重要。保障母豬的水源衛生,最好是深水井,可以較好的緩解熱應激,以減少各種應激反應。
2.5 抑制病毒
2.5.1 預防保健加強對母豬的保健預防,如豬藍耳病、圓環病毒病和豬偽狂犬病的預防,可在飼料中添加百草金方(主要成分:黃芪、板藍根、金銀花、蒲公英)+替米考星+三星草藥方(主要成分:甘草、獨活、枳子、桔梗),每月連續飼喂7~10d,能夠有效地防治母豬的混合感染。同時,做好母豬的疫苗接種,提高母豬的免疫力;加強衛生消毒工作,抑制病原菌繁衍孳生。
2.5.2 疾病防治對于母豬出現產后熱或產后感染,尤其是產后高熱不退,極易造成便秘。母豬出現產后熱時,必須及時治愈,否則會導致母豬泌乳量減少或奶汁品質下降,甚至泌乳完全停止。為了防止母豬的產后感染,可以在母豬分娩胎衣排完后,往子宮內投送1~2粒“宮炎靈”(主要成分:淫羊藿、陽起石、益母草),同時肌肉注射頭孢噻呋鈉和雙黃連注射液,1日1次,連續3d,對于產后“三炎”(子宮炎、子宮內膜炎、陰道炎)等感染,均有顯著的康復修正功效。
2.6 調理胃腸
2.6.1 適當運動目前母豬群基本上都在定位欄和產床里生活的,屬于“牢獄式”飼養模式,對于母豬能夠到欄舍外活動,也是一種高昂的奢求。適量的運動,可以促進胃腸蠕動,增進消化液的分泌,有利于糞便的形成和順暢排出。
2.6.2 青綠飼料在規模養豬生產中,擇時性地投喂青綠草料,尤其是在母豬產前產后15d,多投給青綠多汁飼料,或在飼料中添加VE、生物素和胡蘿卜素等營養素,可以提高動物的免疫力,有促進胚胎發育、增強腸道潤滑等作用。
2.6.3 便秘調理炎熱的夏季,母豬感染便秘比較多發,可在飼料中適量添加一些硫酸鎂,能夠起到調節滲透壓的作用,促使腸腔保持大量水分,刺激腸壁活力,增強胃腸蠕動,促進硬結的糞便軟化,促使通便和瀉下等作用。
2.6.4 科學管理對于母豬的飼養管理非常關鍵,特別是母豬分娩后飼喂,不能一次性飼喂大量食物,尤其是精飼料。由于母豬產后身體比較虛弱疲勞,機體透支嚴重,胃腸動力嚴重不足和消化機能下降;此時,須少喂多餐,多飼喂些流質性食物,多添加些優質的纖維原料,多飲一些碳水化合物類的活性水,這樣,有利于提高胃腸的吸收功能。飼喂食物時,應循序漸進地,逐漸添加,直到母豬的機體恢復如初,才可供給正常的需求量。
母豬厭食癥不是一個獨立的病癥,它是不同生理和病理過程中的一種癥候,尤其在夏季,由于高溫高濕天氣,嚴重影響著母豬的食欲,對于待產母豬機體免疫力的干擾特別大;可以導致母豬難產或產弱仔豬、產后母豬恢復不良或引起繁殖障礙等問題,嚴重者甚至造成死亡。母豬的飼養及生產性能的好與壞,也是衡量豬業生產性能和養豬經濟效益的重要環節。所以,夏季母豬的厭食癥不容忽視。
3.1 病原追溯探明病情的誘因,實行針對性的防治,才能夠確實有效的從根本上去醫治疾患。
3.2 治療方針本病屬于漸進性、消耗性的疾病,由于胃腸功能紊亂,治療原則以寬腸、益脾、健胃、消食和通便為主,調理胃腸功能,溶解腸道毒素,使其本部堅固。
3.3 飼養管理加強懷孕母豬的飼養管理,合理搭配青綠飼料,禁喂生的豆餅、棉籽餅和菜籽餅;應給予適當的運動,對于母豬的生產水平和健康需求是非常必要的。
3.4 疫病監測及時治療母豬各種原發疾病,如陰道炎、子宮炎、尿道炎等。細心觀察母豬精神狀況,監測體溫變化;保持豬舍環境通風,加強衛生消毒,做好防暑降溫的各項工作。
3.5 預防保健對于母豬營養失調,產仔過分疲勞,或飼料過精、消化不良等原因而引起的厭食,可用中草藥進行治療與防范。
3.6 疫苗接種做好豬群的基礎免疫接種工作,完善防疫制度,提高豬只的抗病力,才能有效控制疫病的發生和傳播。因此,規模豬場必須建立“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群防群治、群體保健和群體免疫”的綜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