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知網是國內收錄學術文章較為全面的數據庫,以“動物疫病防控”或“疫病防控工作”為主題檢索詞在中國知網中國知識資源總庫中檢索(檢索時間為2020年4月21日),通過手工篩選、剔除非學術型文章和無關文獻,一共得到檢索結果5307條作為本文研究的基礎數據,本文使用的文獻題錄信息統計分析工具是SATI 3.2。
1.1 年度發文量統計和高頻關鍵詞某領域期刊論文的文獻發文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該行業對某話題關注的程度以及其發展的速度。近年來有關動物疫病防控研究的文獻數量統計(按發文數量降序排列)如圖1所示。針對這些文獻進行內容分析發現對動物疫病防控的研究文獻起步于1994年,劉家彥在《遼寧省1994年動物疫病防制工作要點》一文中提出應當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努力完成畜禽防疫工作,完成農業部下達的一疫二瘟四病防制工作,穩定健全畜禽防疫體系和獸醫技術推廣體系[1]。1995年陳興扶等在《當前我國動物疫病防制工作的形勢與任務》一文中提出1994年春節前夕,江澤民總書記在檢查北京市場工作時,強調要加強肉品衛生檢疫,確保消費者身體健康[2]。這說明國家歷來高度重視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特別是自2012年5月20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家中長期動物疫病防治規劃(2012-2020年)》以來,在國家綜合性規范的引領和指導下,從事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相關的從業者和學者對此展開了系統和全面的研究,2012年后的文章文獻數量急劇增長,并且增長速度呈逐年加快趨勢,反映出越來越多的工作者開始關注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研究。
高頻關鍵詞是指從所研究文獻中抽取出的累計頻次較高的關鍵詞,可以很好地反映某一研究領域的關注熱點。通過對檢索到的文獻題錄信息統計分析并提取其中的前50個高頻關鍵詞,以頻次降序方式構建高頻關鍵詞的知識單元共現矩陣,得到有關動物疫病防控的高頻關鍵詞聚類圖(如圖1所示)。
圖1 有關動物疫病防控研究的高頻關鍵詞聚類
關于動物疫病防控研究的關鍵詞主要集中于疫病防控、重大動物疫情、動物衛生監督、預防控制和病毒病等,同時也出現了部分文獻針對口蹄疫、非洲豬瘟、禽流感和村級動物防疫等基層工作者比較關注的實踐問題進行研究,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基層管理實的文獻供基層工作者借鑒。
1.2 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現狀
1.2.1 法規體系齊全《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動物疫情報告管理辦法》《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國家突發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實施條例》和《動物檢疫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的頒發和實施,為動物防疫防控工作的開展提供了相應的法律依據和制度保障。
1.2.2 管理體制健全動物疫病防控日常管理工作由農業部、省級、市(地)級人民政府獸醫行政管理部門組成,應急處理機構由獸醫行政管理部門聯合公安、財政、民政、衛生、質檢、交通等部門共同組成,并組織科技部門、防疫機構、研究機構和社會相關組織的專家組成技術支持機構,職責明確,在農業部的指揮下組建,統一領導,統一指揮。
1.2.3 條件保障完善各級政府在疫苗、藥品、設備和防護用品上的投入越來越大,用于防控工作的物資儲備越來越充足。如遇到重大疫情,相應的應急響應實施所需的物資準備充分,能有效防范疫情的暴發。
2.1 部分防控工作人員風險意識相對薄弱部分地區防控工作人員風險意識淡薄,認為防控工作是一個偶然事件,是一個臨時工作,平時日常工作中缺乏對防控工作的系統研究和針對突發事件的模擬演練,嚴重影響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開展。
2.2 部分地區基層防疫隊伍建設工作滯后目前在部分地區(特別是經濟不發達地區)從事動物防控工作的基層人員嚴重不足,在一些鄉村通常只有一名防疫員,有的村莊甚至沒有固定防疫員,人員的不足給防疫工作的順利開展造成極大阻礙。這些一般是偏遠地區,動物飼養方式落后,以分散飼養為主,加上基層的動物防疫員人數少,工作量和防控范圍比較大,會影響防控工作成效。
2.3 部分地區缺乏科學有效的防控技術手段部分地區經濟基礎較差,針筒、輸液器和防疫藥品等物資難以充足供應,基層獸醫人員年齡老化嚴重,知識相對陳舊,養殖農戶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基層防疫人員難以開展科學的防控工作。
3.1 改變觀念,重視動物疫情防控應急工作我們應當從動物疫情公共危機的角度來看待防控工作,防控工作的重點是預防和控制,改變防控安全是靠最后檢驗檢疫來保障的觀念,從飼養條件、屠宰規定和流通標準等角度來規范防控工作的開展,確保動物食品質量安全,加強宣傳工作,開展群防群控。
3.2 加大財政投入,建立穩定的基層防疫隊伍我們應當加大動物疫病防控的財政支持,特別是加強鄉鎮以下的基層防控投入,穩定基層防疫隊伍,逐步建立完善村級防疫員隊伍,提高村級動物防疫員補助,細化村級動物防疫員聘用、管理制度和職責,逐級簽訂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目標責任書,充分發揮基層防疫員在養殖行業的示范和帶動作用。
3.3 加強培訓,掌握新型實用疫病防控技術防控的目的是為了消滅和降低動物疫病造成的危害和損失,而新技術的出現能幫助我們更好的開展防控工作。我們要加強宣傳培訓和推廣疫病防控新技術,特別是運用物聯網等新技術對養殖動物進行標識,實現對生豬從出生到屠宰上市全程實時監管,對動物安全事件實現快速可追溯,加強檢疫監督,以檢促防,阻斷疫病傳播途徑。
綜上所述,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直接影響農民收入,關系到畜牧業發展、公共衛生安全和社會穩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們基層工作人員應不斷學習研究防控相關政策和知識,深入推廣“養防并重,防重于治”的防控理念,推進適度規模養殖,對動物食品實施標準化生產,規范化防疫,促進養殖科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