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寶/廣西來賓市動物衛生監督所 546100
羅偉宏/廣西來賓市興賓區畜牧站 546100
1.1 動物疫情反應機制遲鈍我國現行法定的動物疫情報告程序是縣級獸醫主管部門、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或者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接到疫情報告并核實情況后逐級上報,重大動物疫情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認定,必要時報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認定。方式單一、反應遲鈍、疫情報告快速機制不健全。
1.2 地方政府認識不足,重視不夠近年來,我國動物疫情時有發生,非洲豬瘟、高致病性禽流感、豬繁殖與呼吸道綜合征、口蹄疫、布魯氏菌病等疫情持續不斷,特別是2018年暴發的非洲豬瘟疫情,充分暴露了地方政府認識不足、重視不夠和措施不力的軟肋。
1.2.1 擔心疫情的公布打擊養殖戶的養殖積極性,影響當地畜牧業發展,當地政府不愿主動認定或及時上報。
1.2.2 地方財政投入不足,撲殺染疫動物經費不足,導致疫情處理不及時,有意讓養殖戶自行處理息事。
1.2.3 擔心疫情發生公布后影響仕途,存在“報喜不報憂”思想作崇,遮遮掩掩,不愿、不肯主動上報。
1.3 隱瞞動物疫情企業、養殖戶(場)受經濟利益驅使,隱瞞動物疫情,延誤疫情報告時間。
1.4 疫情信息不透明一是動物疫情發生后,系統內部、部門層級不主動報告;二是持觀望態度,遲報晚報甚至瞞報;三是數據不真實,有意漏報、少報和謊報的現象。
疫情報告和公布隱瞞、遲緩,不能及時處置,造成疫情擴散和蔓延,誤導疫情溯源方向,往往動物疫情發生后,首發地不及時報告,疫情一度擴散,在各方壓力之下,最終首先報告的卻不一定是疫情首發地,這給疫源追溯和撲滅帶來很大困難,導致高層不能正確判斷和決策,給疫情控制和凈化造成人力、物力和財產損失,甚至危及公眾健康、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
2.1 增補重大動物疫情報告渠道在目前層層上報、層層下達的垂直體制下,增補一種扁平化的快速決策體制,使疫情發生之初得以預警和封鎖。
2.2 起用動物防疫專家報告快速通道對疑似病例或疫點有兩名及以上的專家調查診斷,無需動物防疫部門層層認定即可通過內網通報預警至高層,高層級部門第一時間了解疫情動向,由上而下對疫情進行核查。同時設立并公布舉報電話,強化疫情舉報和防疫不到位舉報,接受社會對重大動物疫情應急處置等防控工作的監督。
2.3 健全動物疫情報告網絡制度充分利用直連直報系統,完善疫情報告審批權限,應用大數據平臺,及時準確的發布疫情信息。
2.4 加大國家專項經費投入,緩解基層政府財政壓力一是提高被撲殺動物補助標準,增加無害化處理經費預算;二是發生一類動物疫病或二、三類動物疫病呈暴發性流行時,處置疫情所需經費全部由國家承擔,減少地方政府壓力。
2.5 嚴格執法,獎懲分明全社會形成一種“實事求是”氛圍,嚴肅追究知情不報或阻礙他人報告行為,對說真話、敢作為的給予獎勵和保護。
綜上所述,重大動物疫情、生物安全危及國家安全,必須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應對,全面提升我國的決策和治理水平,以進一步加強疫情預防和應對能力,提升我國生物防御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