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時保 田可 陳麗 李茂春 謝擁軍 李旭紅 吳新秋 馮球
1.湖南省岳陽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414000
2.湖南省岳陽職業技術學院 414000
3.湖南省岳陽縣扶貧養雞專業合作社 414004
養豬十多年的岳陽縣李老板2019年5月底豬場感染非洲豬瘟,之后清場消毒并改建再消毒后于9月7日進蛋雞苗5000羽,育雛較為順利.到10月10日有雞發生眼睛流淚、呼吸急促、甩頭等癥狀,李老板用藥1周后雞群無明顯好轉而求助我院。10月19日經現場調查與了解,結合臨床癥狀、剖檢變化及實驗室診斷為混合型雞痘。
2019年9月7日,岳陽縣李老板的豬場因非洲豬瘟改行養雞,首批進羅曼蛋雞苗5000羽,籠養,并免疫了新支、馬立克、法氏囊、禽流感H5N7疫苗。飼養到10月10日43日齡時,開始有個別雞出現打噴嚏、咳嗽、甩頭、張嘴、流眼淚,呼吸時有雜音,晚上安靜時較明顯。1周后病雞逐漸增多,并在雞冠、肉垂、爪等處出現丘疹及結痂,發病率上升到2%左右,且每天都有死亡。當初以為雞群感染支原體,曾用利巴偉林氯霉素滴眼,用替米考星、麻杏石膏散、雙黃連等藥物拌料(先溶于水后噴灑在飼料上)均無療效。
現場可見皮膚型、黏膜型、混合型三種病型。
2.1 皮膚型在身體無毛或少毛部位形成特殊的痘疹,起初為灰白色小點,很快增大為表面凹凸不平、干而硬的豌豆大結節;有時痘疹互相融合,形成干燥、粗糙的棕褐色大塊厚痂,突出皮膚表面(使眼瞼閉合);嚴重病雞出失明、消瘦死亡。
2.2 黏膜型(白喉型)病初呈鼻炎癥狀(如蔓延到眶下竇和眼結膜則眼瞼腫脹,結膜充滿膿性或纖維素性滲出物,病雞眼部可以擠出像豆腐渣樣的凝固物質),2~3d后口腔、咽喉黏膜痘疹由黃白色小圓點逐漸增大,融合為一層黃白色干酪樣假膜,如人的“白喉”;假膜下面是紅色的潰瘍面,隨后假膜逐漸擴大和增厚,阻塞口腔和咽喉,使病雞尤其是幼雛吞咽和呼吸困難,甚至窒息死亡。
2.3 混合型皮膚型和黏膜型同時發生,病情較嚴重,死亡率較高。
剖檢3只病死雞,可見其眼部腫脹,眼周圍形成近似圓形腫脹區,眼角有粘液膿性物。有的病雞在眶下竇有干酪樣物[1]。口腔、咽喉和氣管黏膜上有黃白色干酪樣的偽膜、惡臭,不易剝脫。個別病雞的雞冠、肉垂、爪等皮膚有丘疹、結痂。其他內臟器官未見異常。
4.1 立即將病雞隔離,并對場地環境與雞群消毒。
4.2 對全部雞群緊急刺種 3倍量的雞痘疫苗(含病雞),全部雞群改用氟苯尼考+替米考星飲水7d。
4.2 對皮膚型雞痘剝除痂皮,傷口涂擦紫藥水或碘甘油,每天1~2次,連續3~5d。對白喉型雞痘,剝掉假膜后用0.1%高錳酸鉀液沖洗,再涂搽碘甘油;剝下的假膜、痘痂或干酪樣物燒掉;對嚴重失明者和嚴重呼吸困難者直接淘汰。
取病死雞的肝、脾組織,接種于肉湯、營養瓊脂培養基上,37℃培養24h,結果無細菌生長。易感雞感染試驗可取眼、喉部病料組織和雞冠的丘疹及痘皰皮懸液,對30日齡易感雞6只作冠劃痕、翼刺和毛囊接種,6d后均在接種局部皮膚出現數量不等的粟粒大小典型痘皰。本病應注意與傳染性鼻炎、傳染性喉氣管炎、枝原體等相區別。
此次雞群發生的眼、喉和無毛處的皮膚痘疹為特征性的雞痘,根據臨床癥狀、剖檢病變及實驗室檢驗,診斷為混合型雞痘。
6.1 雞群發生雞痘的主要原因是原豬舍改建,周圍環境衛生較差,加之正值初秋季節,蚊蟲較多,活動頻繁,促使本病的發生。非瘟時期豬難養,養雞也要科學規劃,合理選址與雞場設計,搞好環境衛生與滅蚊蟲工作[2]。
6.2 雞場必須重視雞群對雞痘的免疫接種,凡是未接種雞痘的雞群,必須在發病季節前接種雞痘。10~20日齡用禽痘鵪鶉化弱毒苗翼膜刺種,或用雞痘傳染性喉氣管炎基因工程苗皮內注射,17周齡二免。接種后3~5d出現痘疹或結痂為有效接種,否則要重新接種。注意不能與新城疫I系苗同時接種。
1周后跟蹤回訪,發病200只雞中死亡一半,大多是因為雞只眼睛腫脹看不見消瘦死亡或淘汰,但接種疫苗后再無新病例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