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秀峰 滑冰冰
【摘? ? 要】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的融合不僅能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也能推動旅游產業的成長。本文結合山西旅游業的發展現狀,提出借助電視媒體行業帶動山西旅游業發展的策略。
【關鍵詞】電視媒體;旅游產業;合作創新;助力發展
【基金項目】山西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項目“電視媒體推動山西旅游文化產業升級的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018B128)。
一、山西及其旅游業發展現狀
山西被稱為“中國古代建筑藝術博物館”,擁有我國70%以上保存完好的宋、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筑物。相關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8月15日,山西省現有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452處,包括許多濕地和森林公園,是我國地上文物最多的省份。優質的旅游資源數不勝數,總體來講,晉北有中國四大石窟之一的大同云岡石窟,四大佛教圣地之一忻州五臺山,五岳之一的大同北岳恒山和國內僅存的“儒、釋、道”三教合一寺廟大同懸空寺;晉中有我國保存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平遙古城和有北方民居建筑明珠之稱的喬家大院;晉南有武廟之祖運城解州關帝廟和尋根祭祖民祭圣地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山西的藝術成就有廣靈剪紙、面塑、鑼鼓、大量地方戲曲等;飲食方面山西面食可稱天下一絕,已有數百年歷史,包括刀削面、揪片、貓耳朵等。神話傳說方面數量眾多且廣為流傳,女媧補天造人、倉頡造字、后羿射日、精衛填海、伏羲創八卦、炎黃戰蚩尤等傳說都發生在山西境內。女媧造人被指發生在晉南河津、萬榮、芮城等地;后羿射日發生在長治市屯留縣;伏羲八卦相傳創制于山西洪洞縣淹底鄉;炎黃戰蚩尤發生在運城市鹽池一帶,運城市解州縣附近有個蚩尤冢,傳說是蚩尤故里。臨汾市曾有倉頡故里碑,用來紀念倉頡造字。一些著名影視作品如《走西口》《喬家大院》《趙氏孤兒》《紅星照耀中國》在山西朔州右玉殺虎口、祁縣喬家堡喬家大院、陽泉市盂縣藏山、臨汾吉縣壺口瀑布等地取景,帶動了當地的旅游發展和文化傳播。
旅游產業和文化產業的結合已成為一種趨勢,是一個很好的行業競爭突破口,山西省有著獨具特色的旅游資源可以被開發成文化旅游產品。
二、借助電視媒體帶動山西旅游業發展的策略
電視媒體行業和旅游產業的結合對應了兩大需求:首先,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和融媒體時代的到來,降低了傳統電視媒體的市場占有率,電視媒體有一定的轉型發展需求,需要和市場結合。其次,山西地區的旅游產品開發過程中許多民間文化未受重視,沒有形成品牌優勢,開發程度不高,依然有傳承危機,需要依靠擴大知名度來煥發生機。受益于傳統媒體時代的技術和政策優勢,山西地方電視媒體積累了眾多的用戶,在專業分工、價值導向、權威性、社會反響等方面也積累了自身優勢,可以為旅游產業的發展提供巨大助力。怎樣用媒體思維開好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順風車,在給旅游產業保駕護航的同時,更好地發展自身,加深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的融合,成為現今電視媒體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一)借鑒經驗,打造高品質的旅游節目
《人說山西好風光》是山西地方媒體的一檔旅游競演節目,它不僅把本土文化、觀眾需求相融合,增加受眾認同和社會各界參與度,還與旅游門戶網站、新媒體客戶端、網絡播放平臺合作。這是地方媒體在文旅融合背景下用媒介傳播規律發掘人文資源底蘊的一個標桿性節目。央視播出的《舌尖上的中國》欄目也介紹了山西的銅火鍋、醬梅肉、牛肉丸子面和渾源涼粉等美食,吸引了很多美食愛好者前來體驗。美國國家地理頻道播出的《鳥瞰中國》紀錄片第二季第二集也介紹了山西運城的七彩湖美景。《沖關大峽谷》是一檔特色山水闖關節目,節目組在依托太行山的獨特景色錄制節目的同時,還和北京縱游文化傳媒有限責任公司合作開發出了一款跑酷游戲,這檔節目至今已播出五季,反響不錯。山西電視媒體可以通過參考同行經驗更好地開發本省旅游文化資源,繼續打造山西旅游節目,通過旅游節目的影像展示和融媒體傳播渠道帶動山西旅游產業的發展。
(二)重視推廣,營銷好文化產品
第一,合理改編文化產品,針對不同類型的文化產品打造類似《報告老板》的網絡劇,加入新興網絡文化和社會熱點元素,用創意為地區文化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第二,在提升作品質量的同時,構建平臺矩陣,利用融媒體平臺互推,整合地區資源吸引流量并可以在景區門票優惠、產品體驗和推廣方面做文章。
第三,用好大數據調查,分析游客的出行規律和喜好傾向,對口開發相關產品,集中力量做好宣傳。
第四,適當打造和自身有關的熱點話題,放開眼界,善于表現。
(三)加強合作,打造文旅產品品牌
第一,與當地政府和文化組織合作,開展線下活動。以聯系志愿者、影視劇組運用快閃等方式增加更多的體驗和觀賞項目,提高群眾參與度和游客好感度。提取網絡平臺上的游客游記的精華,主動幫游客推薦旅游線路,或開設電視欄目,介紹沿線美食和文化,深挖旅游特色。
第二,與公益組織合作,打造文化旅游產品品牌。電視媒體作為文化旅游產品傳播的渠道之一,把旅游產品和公益活動相結合,有益于自身口碑和品牌建設。
1.文化旅游項目公益化。從保護景區生態,延伸到保護環境,減少一次性物品使用、保護動植物、減少影響鳥類生存的基站、文化進社區等各種公益項目都可以參與進來,不僅有利于保護生態環境,還可以在促使旅游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同時進一步增加公眾認可度。
2.隨著收益的增加,景區的管理者可以積極參與支持貧困地區發展的愛心活動等。與電視媒體合作打造新的文化品牌,引領新的價值潮流,搞好人文文化建設并把經驗推廣出去。
3.倡導文明旅游,景區要提高自身隊伍素質,對強制消費等行為加大曝光力度,給游客和公眾提供舒服的環境和良好的旅游體驗。
第三,采取志愿者進社區講文化故事、進學校做宣講等方式推廣優秀傳統文化,培養文化愛好者。并且與出版社、文化部門、愛心組織合作給特殊群體專門制作一些盲文書籍、手語視頻、音頻、VR作品等,帶給他們更多的體驗。
(四)提升素質,為開拓文旅市場提供人力支持
第一,導演和策劃人要重視搭建融媒體平臺,培養自身發散式的思維,有利用新技術的意識,用好VR、5G、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緊跟時代潮流,開發新的產品。了解受眾需求和合作方需求,制作出求深求實、求穩求準、求真求細的作品,搞好團隊建設,與社會各界真誠合作,共同打造未來。
第二,主持人要錘煉語言提高修養,豐富文化知識儲備,使自己在推介山西文化產品時更具感染力和文化底蘊。訪各地提升見識,培養旅游者的心態,表現出可近可親可信的姿態,積極參與節目創作。
第三,高校在培養編導、播音主持和廣告行業人才時,應該鼓勵學生多進行實踐鍛煉,引導自我創作,培養進取意識。電視媒體和合作單位也應該提供更多的鍛煉崗位,培養對口的后備人才,為行業和社會發展做貢獻。
第四,吸引一些自媒體人才作為后備力量,支持個人創作,深挖人才潛力,開拓文旅產品的個性化市場。
(五)創新策劃,促進技術和旅游業相結合
第一,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編輯可以通過創新策劃的方式來進行創新。通過培養一批創新型策劃人才,讓其在策劃過程中提出更有創新性的意見,來提高電視新聞節目的收視率,加大和旅游業的結合。對于電視新聞節目來說,策劃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因此在創新策劃時要以真實性為主,利用字幕等對事件進行引導性的評論,加大宣傳力度。此外,電視新聞節目要對新聞事件進行深層次的挖掘,提升策劃的深度以此來提高電視新聞的收視率。
第二,新媒體時代新技術不斷涌現,電視新聞編輯可以應用這些新技術來改變目前節目的傳播現狀。首先可以引進一些先進的電視新聞編輯技術和理念,其次可以派相關人員進行技術交流,以此取長補短,提高電視新聞編制、剪輯以及編排等水平,進而增強電視新聞的影響力。同時電視新聞編輯中可以借用新媒體的編輯方式,如可以在編輯時加入一些三維模式,讓用戶可以全方位感受新聞文化信息,從而更加喜愛電視旅游節目。
結語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的融合不僅能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也能推動旅游產業的成長。加強地方電視媒體和旅游產業合作的深度和廣度,尋求有效的政策支持和資金保障,與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實現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也帶動相關產業的進步。
參考文獻:
[1]劉秀芳.關于發展山西佛教文化旅游的幾點思考[J].山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7(02).
[2]王麗芳.山西省農業與旅游業融合的動力機制與發展路徑[J].農業技術經濟,2018(04).
[3]劉翼,賀菲琳.屏幕生態系統下電視媒介的傳播困境與對策[J].青年記者,2017(26).
(作者:喬秀峰,山西大同大學文學院新聞系副教授;滑冰冰,山西大同大學文學院新聞系本科生)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