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柳 江林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保險基金制度的不斷完善,讓更多群眾的生活有了基本的保障,近年來群眾對于社會保障基金的發放愈發重視,事業單位也開始全面落實單位內部的社會保險基金,并且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績。但是,事業單位在建設社保內部控制體系過程中,仍然存在部分問題需要解決。本文便從社保工作人員角度出發,以事業單位社保內部控制為主題,對其體系建設過程中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建設策略。
關鍵詞:事業單位? 社會保障基金? 內部控制體系
一、事業單位社保內部控制體系建設問題
(一)缺乏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
我國社保內部控制體系發展時間短,在實施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各種問題。國家為改善社保發展現狀也制定了相應的法律法規,事業單位也根據相應的法律法規對社保進行內部控制,但部分事業單位由于內外部因素的影響還并未建立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部分事業單位雖建立了社保內部控制體系,但是卻沒有根據自身情況制定,而是照搬其他事業單位的制度,導致內部控制實施過程中缺乏針對性。除此之外,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較為落后也是目前較為常見的現象,其原因是由于單位領導人員缺乏創新意識,沒有及時了解國家下發政策,導致內部控制制度沒能得到及時的更新,并逐漸成為形式化制度,影響了我國社保事業的發展。
(二)內部控制執行力不足
1、系統人員不足
國家在社保事業上投入了大量的資金,讓社保事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參加保險的人數也越來越多,社會保險基金的收支與結余規模不斷增加,但是由于事業單位內部負責社保工作的系統人員有限,加之社保管理工作較為復雜,所制定的內部控制制度無法得到有效執行。根據社保基金內部管理規定,養老保險申報、待遇核準發放、個人賬戶管理實行分開管理。但由于社保工作人員不足,所有的項目都是由負責人員統一管理,導致負責人員的工作量較大,可能會出現落實不到位的問題,部分編外人員的應用也并不規范。
2、缺乏內部控制意識
事業單位管理人員并未對社保內部控制工作加以重視,導致負責人員的工作態度較為散漫,根本沒有風險管理意識。工作人員將精力主要放在業務是否完成之上,從而忽視了業務辦理過程中的內部控制制度,崗位分離制度與授權審批制度沒能落實到實際業務辦理過程中,以及粗放型的設計導致相關細節并未完善,無法加強事業單位管理人員在社保內部控制工作中的積極性。
3、問責機制缺失
由于事業單位并未制定相應的問責機制,所以導致部分工作人員在辦理過程中缺乏責任心,發現問題僅以口頭的形式對相關人員進行通知匯報。沒有設置問責機制及時發展問題并整改,過段時間問題還是會出現,最終導致內部控制制度愈發形式化,違法行為的發生頻率越來越高。
(二)缺乏風險防范制度
部分事業單位并未建立風險防范制度,所以無法對風險進行有效識別和判斷,也無法找出真正的風險問題,限制了內部控制工作的落實;社保制度在不斷變化,風險也會相對應的更顯,若無法及時發現新的風險點,便無法針對風險制定有效的控制策略,必然會埋下較大的風險隱患。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社保管理工作逐漸數字化,數據丟失或被篡改等逐漸成為社保管理控制工作的新風險點。
二、事業單位社保內部控制體系建設策略
(一)完善社保內部控制制度,制定規范化內部操作流程
事業單位社保內部控制體現想要發揮其能力,就必須要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制度的完善是實現有效管理的前提,能夠讓各項工作都根據制度進行,使各個環節的操作都能夠在制度的約束下進行,讓各環節工作都更加的明確。事業單位完善社保內部控制制度的管理工作也可依靠該制度,并結合業務的變化及時調整內部控制制度。同時,事業單位內部管理人員需要對工作流程進行全面的梳理,讓業務的流程更加明確;對社保業務風險隱患進行分析,完善社保風險評估體系;加強內部授權審批制度的應用,控制重要崗位的權限;以內部控制為基礎,完善并控制組織結構、業務運行、信息系統、財務管理等工作,充分發揮制度效力。
(二)強化事業單位社保內部控制執行力
1、加強社保管理隊伍建設,合理運用信息化技術
事業單位必須要根據崗位需求設置不同人員對社保進行征繳、轉移、出納、會計審核、待遇核對,同時還需設置內部控制崗位用來對以上工作進行監督,避免出現一人進行多項工作的現象出現。事業單位必須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加派相應的人員,合理調整社保管理工作,充實社保管理隊伍。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社保信息化管理開始成為主要模式,事業單位必須要與時俱進,建設社保財務工作一體化,提升工作效率,減少人力資源的使用,以輪崗制的方式合理調配工作崗位,有效解決單位內部人員匱乏問題,這樣既能滿足內部控制需求,又能夠保證社會保護基金的安全。
2、加強管理人員的內部控制意識
我國社保事業的不斷發展改變了社保管理環境,管理人員需要在改變過程中發現新的風險點,對風險進行合理規避。管理人員在事業單位中具有帶頭能力,必須要先加強管理人員的內部控制意識,才能讓下屬人員更好的執行內部控制制度。
3、建立合理的問責機制
為了提升社保管理工作人員的執行能力以及在執行過程中的責任心,需要通過建立合理的問責機制,對相關責任加以追究,避免出現過多的人為失誤,影響社保工作的政策進行。出現問題需要及時的找出原因,并通過問責機制對相應的負責人員進行處罰,或將其與績效相聯系,讓負責人員能夠在工作中更加認真。
(三)加強風險防范機制
1、建立風險評估機制
社保業務的工作環節眾多,且需要及時的聯系國家的社保政策,需要工作人員具有較強的工作能力,同時還要具有風險意識,對風險進行合理的規避,降低風險對事業單位的影響。為了能夠更好的識別風險,必須要在單位內部尋找有經驗的工作人員并建立風險評估小組,對業務的各項流程進行有效梳理,并找出其中存在的風險點進行深入分析,并根據風險大小對風險進行等級劃分,并根據風險等級大小指定相應的規避措施,降低風險威脅。
2、加強風險動態評估監管
在對風險評估過程中必須要結合事業單位的實際情況,采取動態化監督模式落實風險監督管理工作,及時發現風險并對風險進行有效評估,避免出現防控過當或者防控力度較小的情況,提升風險管理的效率,實現內部風險控制的可持續性發展。
四、結束語
社保是維護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舉措,內部控制的建立則能夠讓社會保護基金有效落實。所以,事業單位必須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建立內部控制體系,不斷完善社保管理工作,促進社會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