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發

提要:受疫情影響,近期現場的拍賣會以及展覽都已經轉到了網上,通過“云上”途徑,讓我們看到許多對傳統的傳承和創新,投資者可以從中找到“潛力股”。
師生傳承延續經典
中國畫領域始終人才輩出,其中親密的師承關系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師生關系令中國畫的傳承如同風箏不斷線,使得文化的脈絡生生不息。中國畫家非常講究師承關系,比如五代的董源和巨然、明代的沈周與文徵明、近代的齊白石和李苦禪,他們之間的師生關系早已是藝林佳話。
近日,樂震文師生畫展正好在上海舉行。作為當代畫壇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丹青大家,樂震文的作品繪畫功力深厚,筆墨揮灑自如,氣韻生動,畫面布局壯闊,獨特的空間效果和韻味將傳統和現代相融合,更能夠以中外文化交流的新視角回看中國傳統藝術,悉心傳承、推陳出新。
去年11月的隆冬,樂震文老師帶領上海覺群書畫院山水班的學員來到雁蕩山,開啟盼望已久的寫生之旅。樂震文鼓勵學生親近大自然,以大膽的筆墨形式,用平時臨摹所學的筆墨功夫把大自然真實地“寫”出來。探尋寫貌物情攄發人思的人文精神指向,只有心與意通、境與情合方能心隨筆運、物由心轉。
“某一個部分風景打動你的時候,把打動你那部分畫出來就行?!睒氛鹞恼J為,風景里的筆墨、濃淡、空間、疏密,正是一石一峰的堅挺,讓整幅山水畫的氣脈相通;正是一樹一草的相守,讓整幅山水畫的情懷感人。樂老師邊示范邊由淺入深講解,如何以眼觀物,再到以心觀物、與心契合的取景方式。
樂震文以從不滿足的探索精神來回應時代提出的新課題。從表現自我,抒寫胸中逸氣,到轉向表現新的時代精神,別開生面的“樂氏山水”應運而生。他在藝術創作上進行了成功的創新性的現實轉換,有意識地突破了舊有藩籬和陳規舊約,展現了不斷向前的“創新姿態”。他長于用色,將色與墨相撞、相溶而形成“出人意表”的奇妙境界。他的作品喚起的境界是嶄新的,境界的轉換無疑也引發并直接促成了筆墨語言的重新整合與新的生機的注入,樂震文的嶄新筆墨語言恰到好處地將他對時代變化的內心感受化為筆底精彩的千山萬水。
畫室內外尋找國畫符號
著名畫家汪家芳100幅中國畫《話說徐霞客游記》作品,即將以出版物和展覽形式與公眾見面。汪家芳先生回顧這個選題研發項目全過程,不由地浮想聯翩、感慨系之。
“藝術創作必須有實地采風寫生作支撐,走出畫室,去尋找自然萬物間有屬于自己符號的藝術精神與語言。”汪家芳歷數一年間,他背起畫架,手攜速寫本,沿著徐霞客當年行進足跡,跋山涉水,且行且記,畫幅隨腳步延伸而疊加,幾乎走遍了徐霞客踏訪的每一處。
事實上就在今年春節,汪家芳取消了原本預訂的與家人出游的計劃,與眾多文藝工作者一樣宅居畫室,隨之而起的“靈魂拷問”在他心頭反復縈繞:作為手握畫筆的藝術家,能為當下的社會做點什么?如何體現社會責任與命運擔當?面對疫情,既不能像臨床醫生那樣在第一線拯救病人,也沒有能力參與疫苗的創新研發,那就以自己之所長,開動腦筋,拓展思維,用熟悉的畫筆一吐胸中塊壘,謳歌那些值得濃筆重彩描繪的人與事物,銘記中華民族共擔風雨、共沐陽光的大愛與大義。
自3月上旬起,汪家芳就全身心埋頭位于閔行的創作基地。站在高3.2米、寬5米的巨大宣紙前,他一連幾天久久沉思。一連串創作元素,不斷在腦海中交替盤旋著,腹稿由初略布局到輪廓成形,一遍遍打磨修正與完善,胸中意念也隨之積攢與厚實。終于,在3月15日那天,汪家芳飽蘸濃墨、凝注全神,落下了畫稿第一筆。由此,心頭意念如同開閘洪流那樣,隨著畫筆揮灑彩墨而盡情宣泄,所有思緒通過畫稿上的點線面與色彩而延伸,演繹成了中華民族攜手大愛的壯麗畫面。
經過10多天時間連續奮戰,“疫情防控”專題項目中國畫《巍巍中國情》創作完稿。該畫以“患難見真情,人間有大愛”為創作主旨,彰顯上海與武漢兩座英雄城市的人民,共飲一江水,心手相應、守望相助,同舟共濟、共克時艱,協力防控疫情的可歌場景,展現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筑同心力量的創作初衷。畫面中央偏右,千年屹立的黃鶴樓占據重要位置,意味著武漢城市標志性建筑的精神力量所在,象征中華民族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團結一心,匯聚起戰勝疫情的強大合力。在色彩與筆墨處理上,相比畫稿其他區域,汪家芳特意采取工筆與寫意合一方式,突顯“武漢加油”“中國加油”的強大力量。
創作出最感人的國畫
中國畫是中國文化的載體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中國畫在造型、筆墨、意境上,與情感、生活、時代深度契合,鑄就了為時代而創造的精神氣象。把平常心升華為一種品格,在文化與精神的自覺體驗中,追尋一種筆法、一種造型和一種審美,讓藝術表現和創作者心境相融,成為這一時期中國畫探索的方向。
西晉陸機《文賦》云:“丹青之興,比雅頌之述作,美大業之馨香?!敝袊嬙谛聲r代獲得了新的文化角色,承擔著復興民族藝術精神的文化使命。中國畫藝術如何站在時代高度,用筆墨語言“講好中國故事、闡發中國精神、展現中國風貌”,如何在筆墨傳統的長河中延展自身文化活力,實現傳統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成為擺在中國畫畫家面前的時代課題。
藝術創作要真實,要有情感,要有時代性,這3個因素相輔相成。真實不是要像照相機那樣對景寫真,而是在創作中將真實的細節進行藝術化的加工。情感也不是千篇一律要表達高潔出塵、寂寞清冷,而是要在整幅作品中有溢于紙上的情懷。至于時代性,就更加復雜了,山水沒有時代性,但畫山水的人因所處時代不同,而產生了不同的理解,這種有個性的“心聲”通過藝術加工創作出來,才是最感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