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秀娟
【關鍵詞】整體護理;兒科
【中圖分類號】R473.7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6-0007-02
隨著護理觀念和護理模式的轉變,以人的健康為中心的整體護理,正做為現代化最具活力的護理模式在廣泛應用。整體護理是以現代護理觀為指導,以護理程序為框架,根據身心、社會、文化的需要,提供優質的護理[1]。我院兒科根據兒童的身體和心理特點,從2011年開展整體護理,進一步完善優質護理服務理念,調整護理工作模式,落實基礎護理,強化健康指導,取得良好的效果,報道如下。
1.1 人性化病房設計:在兒科,護理對象是0~14歲兒童,根據兒童心理和行為特點,設立獨特、溫馨、舒適、安全的就醫環境。病室地面采用防滑地板,每張病床均配備床檔及餐桌,這樣即保證患兒的安全,又能提供方便。墻壁色彩暖色調,張貼上可愛的卡通圖案和自然風景,病室窗簾、被褥為適合兒童心理特點設置為溫馨天藍色,在病區可設置兒童活動室,消除患兒寂寞、恐懼、焦慮感,減輕患兒陌生感[2]。
1.2 生活管理:兒科由于患兒年齡較小,根據患兒及年齡特點安排休息與活動時間,根據不同年齡特點安排游戲及學習,使患兒形成有規律的生活,縮短住院天數。
1.3 提供兒科特色優質護理服務:科室秉承“母愛式護理”的護理理念,堅持“用心呵護患兒,用情溫暖家屬”。讓每一個患兒都感受到媽媽般溫暖,讓患兒對醫院、治療不再恐懼。科室實施“六個一”溫馨服務:一個笑臉、一杯熱水、穿刺前一句鼓勵、穿刺后一個獎勵、節日時一份祝福、生日時一個禮物,用自己的愛心化為最平常、最細小的行動為患兒換來安心、放心和舒心。我們堅持連續多年為住院期間過生日的患兒送上一份由護士親自悉心挑選的禮物,每逢“六一”兒童節、春節、圣誕節等重大節日都為住院患兒送上我們親自制作的禮物,讓寶寶及家屬感受到家的溫暖。連續2年舉辦大型護患聯誼會,邀請3年內曾經住過院的寶寶及家屬共同參加游戲及活動,加強護患溝通,拉近護患距離。利用現代化媒體,開展護理延伸服務。建立寶媽微信群,在微信上為寶媽們解決實際問題。
1.4 建立便民服務角。我們便民服務物品懸掛在點滴室內,使更多患兒體會到更優質的服務,為廣大患兒提供開水,紙杯等,科內全體醫護人員還捐獻了書籍和玩具,以供患兒輸液的時候解除痛苦,讓患者體會到家的溫馨。
2.1 加強護士內涵建設,提高護士綜合素質。開展專科理論與操作培訓與考核,學習兒科護理學、兒童心理學、營養學等相關資料。根據科室護理人員的現狀,有針對性地對護理人員進行培訓,善于發現并尋找新的護理方法,通過護理研究推進科室護理水平的提升。定期選派優秀護士到上級醫院進修、學習,定期參加省內外組織的各類學術活動、學習班,與時俱進,緊跟護理學科發展,并將這些新技術切實地應用到實際護理工作中去,讓患者受益。
2.2 兒科是護理糾紛高發環節,由于技術不過關的糾紛更是高發中的高發[3]。我科在提高護士專科能力的基礎上,開展新業務、新技術,做到住院患兒零鋼針。通過建立QC小組,通過張貼宣傳畫,發放宣傳冊等方式加強對患兒家屬的宣教,對科內護士進行靜脈知識培訓,并不定期對護士進行相關知識的抽查等方式,降低外周靜脈留置針非計劃拔管率。患兒住院最恐懼是注射,加強研究無痛靜脈留置針使用,運用高科技透視燈等工具,提高靜脈穿刺成功率,減輕患兒生理痛苦,從而達到生理舒適,靜脈輸液質量得到持續性改進。
2.3 注重安全管理。對于孩子來說,安全尤其重要。積極營造護理安全文化,改善患兒住院環境,在床位上加上床檔以預防墜床,在開水壺外增加圍欄預防燙傷。全科護理人員嚴格執行查對制度,進行雙向查對,提高了護理人員對患兒身份確認的準確性。保障了患兒的安全,保證了各項護理工作安全、高效的進行。實行責任區分組管理,將責任制與組長負責制結合,體現護理層級作用,將護士站前移,巡視車巡回病房,減少呼叫鈴響次數,及時發現病情變化,客觀及時記錄護理記錄。
3.1 制定護士語言行為規范。注意個人儀表和風度,微笑服務,熱情接待,根據不同小兒的年齡特點,使用小兒熟悉的詞句,并采用鼓勵和方式,使患兒主動配合,取得家長的信任和支持。
3.2 注意溝通技巧,提高家屬配合度。與患兒溝通時,多運用游戲、繪畫等患兒喜愛的溝通方式,即可以了解患兒的想法和感受,了解患兒的興趣和想象力,又可以消除患兒的不良情緒,縮短護理人員與患兒的距離。護士應主動與患兒家屬進行有效溝通,適當運用傾聽、適當的沉默等溝通技巧,向家長如實交待病情,耐心傾聽家屬意見,客觀解答患兒家屬疑問,加強穿刺時治療性溝通。在小兒穿刺后,給予小禮物、小獎勵等轉移患兒的注意力,用溫和關愛的目光加強巡視。要根據不同的疾病,不同年齡以及疾病不同時期進行多方位知識宣傳。
3.3 在日常工作中要多用正面、鼓勵性語言,忌用批評、斥責的語言。可采用非語言溝通技巧,如觸摸患兒。對于嬰幼兒來說,撫摸是一種有效的溝通形式,,是嬰幼兒的一種特殊生理需要,通過懷抱、撫摸可使不安的患兒安靜下來,消除緊張心理,使患兒感到安全和舒適,有利于患兒的身心發育。
實施效果評價:幾年來,我院在兒科開展整體護理,通過提供連貫、全程、不間斷的優質護理服務,關注患兒及其家屬多方面感受和需求,提供人性化、個體化服務,提升了護理品質,減少了醫患摩擦和糾紛,縮短住院日,減少了患兒住院費用,兒科患者滿意度達到99.93%,從根本上改善了兒科護理質量,樹立了精致護理、滿意服務的品牌形象。
參考文獻
[1] 孟令香,陳子嬌,劉國輝.責任制整體護理在肺結核大咯血行支氣管動脈栓塞術中的應用[J].中國農村衛生,2016(04Z):249-250.
[2] 易利純,尹忠元,段伯平,等.以家庭為中心的醫療護理模式在兒科病房的應用[J].當代護士旬刊,2016(11):84-85.
[3] 陳倩萍,陳志高,黎仲雅.責任制整體護理在急診優質護理中應用效果評價分析[J].中外醫療,2017,(9):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