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永安
【關鍵詞】分化型甲狀腺癌;淋巴結轉移;二維超聲;彩色多普勒超聲
【中圖分類號】R445.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6-0025-02
分化型甲狀腺癌(DTC)是當前比較常見的頭頸部惡性腫瘤之一,DTC容易發生頸部淋巴結轉移[1]。對DTC進行分期、手術、化療時,頸部淋巴結轉移是重要的決定因素之一。本次研究主要探討將二維超聲與彩超檢查應用于DTC淋巴結轉移檢查的臨床應用價值,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患者期間60例DTC患者,患者均經細胞穿刺檢查、手術病理等檢查證實,均為首次進行手術治療。其中包括男33例、女27例,患者的年齡為23歲-65歲、平均(46.61±10.54)歲。
1.2 方法
設備為LOGIQS8型,探頭頻率7-10MHz。患者取仰臥位,將軟枕放置于頸下,充分暴露頸部,采用二維超聲進行橫、縱、斜以及多切面掃描,對胸骨上窩區域、鎖骨區、頸部進行觀察,獲取甲狀腺位置、形態、大小、邊界、淋巴門、微鈣化等特征。之后進行彩超檢查以獲取阻力指數、動脈收縮期峰值速度、腫塊內部回聲、血流情況等。對淋巴結數目進行記錄。
1.3 觀察指標
觀察轉移性結節與非轉移性結節的二維超聲檢查結果與彩超檢查結果。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經SPSS23.0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行卡方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二維超聲檢查結果
轉移性淋巴結的回聲不均勻、皮質增厚≥3cm、微鈣化發生率均高于非轉移性結節,P<0.05,見表1。

表1? ?二維超聲檢查征象分析 [n,(%)]
2.2 彩超檢查結果
轉移性結節的阻力指數、動脈收縮期峰值速度高于非轉移性結節,P<0.05,見表2。

表2? ?彩超檢查結果分析
根據甲狀腺癌的病理形態,可將其分為髓樣癌、分化型甲狀腺癌以及未分化癌。近年來隨著影像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甲狀腺癌的檢出率也得到了不斷的提高,超聲檢查是當前檢查甲狀腺疾病的重要檢查方法之一,其具有無創、可重復、容易操作、準確、廉價等眾多優勢。超聲檢查在顯示頸部淋巴結外部形態、體積、淋巴門以及內部回聲等方面均具有清晰、直觀的特點,其在前期確診甲狀腺癌、后期治療以及評估預后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作用[2]。
超聲診斷DTC頸部淋巴結轉移時,主要是根據淋巴結包膜完整性、邊界、內部回聲、鈣化灶、形態以及血流等特點進行診斷,而為了獲取這些信息,就必須進行二維超聲檢查與彩超檢查。超聲檢查在甲狀腺結節的臨床診斷中,時常被作為首選檢查方法。二維超聲檢查能夠為大致了解患者病情提供必要的信息,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則幫助醫生明確腫塊內部、周邊的血流參數以及血流情況等,這能夠幫助醫生就鑒別良性增生性病變與甲狀腺癌復發提供足夠的信息[3]。從形態上看來,甲狀腺癌術后復發的淋巴結超聲影像與淋巴結良性病變比較相似,因此難以進行鑒別;但是癌灶血供豐富,新生腫瘤血管管徑粗細不均勻、走行不規則、其分布雜亂,因此彩超檢查顯示血流信號豐富或信號雜亂[4-5]。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DTC淋巴結轉移的結節有回聲不均勻、皮質增厚≥3cm、微鈣化的二維超聲表現,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可見轉移性淋巴結的阻力指數、動脈收縮期峰值均高于非轉移性淋巴結的阻力指數與動脈收縮期峰值,可見聯合應用二維超聲檢查與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能夠為DTC淋巴結轉移提供必要的影像學依據,其應用價值較高。
綜上所述,二維超聲聯合彩超檢查DTC淋巴結轉移具有明顯的超聲征象,其應用價值較高。
參考文獻
[1] 李聰軍.甲狀腺癌頸部淋巴結轉移72例超聲影像特點分析[J].臨床醫學,2018,38(11):37-38.
[2] 王明軍.分化型甲狀腺癌頸淋巴結轉移超聲特征及病理類型相關性分析[J].實用癌癥雜志,2019,34(07):1154-1156.
[3] 張瑞堅,劉立衡,劉巧愛,等.頸部超聲聯合甲狀腺球蛋白檢查對分化性甲狀腺癌術后復發診斷的臨床價值[J].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2019,22(07):515-517.
[4] 徐鵬博,徐燕爽.彩色多普勒超聲在診斷分化型甲狀腺癌頸淋巴結轉移中的應用[J]. 中國實用醫刊,2019,26(06):690-691.
[5] 高立霓,張敏,楊大雁,等.分化型甲狀腺癌術前原發腫物超聲特征與術后頸部淋巴結轉移的關系[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19,28(05):630-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