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權
【關鍵詞】胃食管反流病;四逆越左丸;加味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R259.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6-0027-02
當胃食管腔暴露在胃液中或者過度接觸胃液,就會引起胃食管反流癥以及食管黏膜損傷,也就是胃食管反流病[1]。對于胃食管反流病來說,其發生同食管本身的抗反流機制存在缺陷(食管體部運動異常、食管下括約肌功能出現障礙)、食管外諸多機械因素導致功能紊亂等有關。患者臨床表現主要是胃灼熱、反酸、吞咽疼痛、吞咽困難、聲嘶等,對日常生活產生較大的影響。本課題主要評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應用四逆越左丸加味治療的效果,具體是:
1.1 臨床資料
選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間在我診所就診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48例)開展研究,雙盲法分為乙組同甲組,各24例。女性患者18例、男性患者30例;30-62歲,均值44.25歲。通過分析乙組和甲組的資料,發現P>0.05,也就是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所以兩組可進行本次研究。
1.2方法
乙組以西藥治療為主:枸椽酸莫沙必利片,每次5mg,每天三次;雷貝拉唑腸溶片,每次20mg,每天兩次。持續治療半個月。甲組以四逆越左丸加味治療為主,基本方:15g白芍、10g柴胡、10g枳實、10g香附、3g吳茱萸、10g神曲、10g川芎、10g梔子、10g蒼術、6g甘草、10g黃連。隨癥加減:嘈雜、吐酸明顯者加10g百合、6g烏賊骨;胸骨后灼痛明顯者加10g川楝子、10g延胡索;吞咽梗塞者加10g蘇梗、10g郁金;大便秘結者加10g厚樸、10g生大黃;嘔血者加6g三七、10g白及。水煎煮,每天一劑,早晚溫服,持續治療半個月。
1.3觀察指標
體征、癥狀等消失,食管鏡檢查或(和)X線鋇餐檢查發現食管黏膜恢復正常視為治愈;體征、癥狀等減輕,食管鏡檢查或(和)X線鋇餐檢查發現食管黏膜改善視為好轉;體征、癥狀、食管鏡檢查或(和)X線鋇餐檢查等沒有變化視為無效[2]。
1.4統計學分析
本課題數據統計分析使用SPSS23.0軟件,(%)表示治療效果,開展x2檢驗,當P<0.05,則存在統計學差異。
比較兩組的治療效果:對比治療總有效率,甲組大于乙組(x2=5.400,P=0.020)。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的治療效果?[n(%)]
臨床以往主要經促胃腸動力藥物+質子泵抑制劑或者H2受體拮抗劑給予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治療,可取得一定的療效,但停藥后患者易復發。隨著人們對于中醫藥的認知逐漸加深,在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治療中中醫藥得到的一定的應用。本課題選擇四逆越左丸加味治療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該方是由左金丸、越鞠丸以及四逆散等加味化裁得到的,方中的香附、柴胡可理氣行氣、疏肝解郁;川芎屬于血中之氣藥,可開郁調肝、行氣活血;甘草、白芍可和中緩急、養血柔肝;枳實可理脾導滯、行氣消痞;吳茱萸、黃連、梔子可降逆止嘔、清泄肝火;法夏、蒼術可和中降逆止嘔、燥濕健脾化痰;神曲可化瘀止痛、消食和胃。上述諸藥配伍,可藥證相契,使郁熱解除、肝氣舒暢、胃和氣降[3]。經現代藥理學研究證實:梔子、蒼術、川芎都存在良好的鎮靜作用;香附的鎮痛作用比較強,還可促進胃腸道積氣的排出,也能夠促進胃腸動力恢復;神曲中含有淀粉酶,可促進消化,上述藥物合用是越鞠丸,增強胃腸動力作用比較明顯。枳實可增強胃腸平滑肌的興奮性,提高胃腸蠕動的節律,同時使胃腸蠕動具有一定的規律;柴胡可拮抗胃蛋白酶的活性,有效抑制胃酸的分泌;半夏可抑制嘔吐中樞,從而存在止嘔作用;甘草、白芍的有效成分可抑制胃酸的分泌,抗潰瘍、保護胃粘膜屏障,且存在抗炎、解痙以及鎮痛等作用;梔子、黃連屬于廣譜抗菌藥,抗菌抑菌作用都比較強,可抑制幽門螺桿菌。吳茱萸同黃連聯合使用,可降低基礎胃酸的分泌。所以說,四逆越左丸中的中藥成分存在抑制胃酸分泌、增強胃腸動力等作用,還可抗菌、抑制幽門螺桿菌、抗潰瘍、保護胃粘膜、止嘔以及鎮靜鎮痛等作用,對于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療效比較好[4]。
總之,于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四逆越左丸加味治療的效果確切。
參考文獻
[1] 貝鴿,徐陸周.中醫藥治療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進展[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9,13(16):232-234.
[2] 王晴,陶琳.133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醫證候特點研究[J].光明中醫,2019,34(19):2910-2913.
[3] 田鳳香.胃食管反流病的中醫內科治療臨床療效分析[J].智慧健康,2019,5(27):53-54.
[4] 陳振東,田旭東.胃食管反流病中醫病機及中醫藥治療研究進展[J].中醫研究,2019,32(11):7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