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翠娟
【關鍵詞】全憑靜脈麻醉;硬膜外阻滯復合靜脈麻醉;老年上腹部手術
【中圖分類號】R32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6-0097-02
老年患者為手術麻醉不良反應高風險人群,主要考慮患者機體素質較低,各組織功能均處于減退階段,手術耐受度較低,于手術麻醉后出現認知延遲等不良事件的幾率較高[1]。上腹部手術為臨床多種病理疾病手術,其手術治療需求對其麻醉方式要求較高,既往臨床針對上腹部手術特殊性,多采用全身麻醉干預,最大程度確保手術順利實施。但是,考慮老年患者機體耐受度較低,全身麻醉藥物使用劑量較大,藥物對患者神經各組織的影響較大,臨床應用安全性存在爭議。隨著臨床醫學不斷發展,硬膜外阻滯符合靜脈麻醉得以臨床推廣實施,臨床因藥物劑量小、起效快、安全系數高等優勢受到臨床醫生的一致認可,經由硬膜外阻滯復合靜脈麻醉可顯著降低術后不良反應,利于術后轉歸,臨床開展價值更高[2]。本研究筆者為了探究適配于老年上腹部手術的患者,特進行全憑靜脈麻醉、硬膜外阻滯復合靜脈麻醉兩種麻醉方案,執行如下。
1.1一般資料
課題觀察對象為筆外科收治的老年上腹部手術患者,病例采集時間在2017年11月到2019年11月,共計52例,模擬隨機抽簽模式劃分小組,26分設研究1組,男女15::11,年齡60歲~91歲,年齡均值(65.26±0.41)歲,26分設研究2組,男女13::13,年齡61歲~88歲,年齡均值(66.02±0.439)歲,統計校驗2組老年患者客觀資料(P>0.05),具有后文比對價值。
納入原則:(1)52例觀察對象均遵醫囑接受上腹部手術治療,患者及其監護人對課題開展知情,簽署書面授權書;(2)將本課題上報筆者倫理委員會,獲批準后開展。排除原則:(1)對本課題使用的藥物不耐受;(2)合并精神障礙、語言障礙、聽力障礙的患者;(3)患者或(及)監護人不同意參與本研究。
1.2方法
研究1組患者開展全憑靜脈麻醉干預,采用2mg/mg異丙酚、0.04mg/kg咪達唑侖、0.1mg/kg維庫溴銨、2μg/kg瑞芬太尼行麻醉誘導,采用0.1μg/kg~0.2μg/kg的瑞芬太尼混合4mg/kg~8mg/kg的異丙酚持續靜脈推注;研究2組患者開展硬膜外阻滯復合靜脈麻醉,選取L3-4間隙,選用2%濃度的利多卡因進行硬膜外穿刺注射;2組患者術中對其心律、呼吸等情況進行檢測。
1.3評價標準
統計比對麻醉丙泊酚使用劑量;統計比對患者麻醉蘇醒時間,于術后24h對患者疼痛及認知情況進行評估;觀察術后躁動發生情況。
1.4統計學分析
課題借助統計學軟件SPSS23.0對課題反饋數據進行假設檢驗,P<0.05設為統計學差異基礎表達。
2.1 2組患者麻醉使用情況分析:研究2組丙泊酚劑量(255.5±20.5)mg,研究1組丙泊酚劑量(580.5±30.0)mg,經假設檢驗表意義(P<0.05)。
2.2 2組患者麻醉有效機制分析
研究2組患者麻醉蘇醒時間、術后疼痛、術后認知等指標均小于研究1組指標,患者術后躁動等情況少于研究1組,經假設檢驗表意義(P<0.05),見表2。

表2??2組患者麻醉有效機制分析[-x±s,n/%]
手術為侵入性操作,麻醉藥物、手術類型、炎癥反應、手術睡眠紊亂等情況均加重老年患者術后不良事件的發生,影響手術治療效果。全憑靜脈麻醉為全身麻醉,其麻醉藥物使用劑量較大,對老年患者機體負擔較大,影響術后恢復,極易導致術后疼痛敏感發生[3]。硬膜外阻滯復合靜脈麻醉其藥物劑量使用較小,劑量使用更加靈活,術后轉歸受到麻醉藥物影響較小,對老年患者神經功能影響較少[4]。本研究表明,研究2組丙泊酚劑量小于研究1組劑量,經假設檢驗表意義(P<0.05);研究2組患者麻醉蘇醒時間、術后疼痛、術后認知等指標均小于研究1組指標,患者術后躁動等情況少于研究1組,經假設檢驗表意義(P<0.05),數據可知,硬膜外阻滯復合靜脈麻醉臨床有效機制更佳,
綜上,全憑靜脈麻醉、硬膜外阻滯復合靜脈麻醉于老年上腹部手術應用中均具有積極導向,硬膜外阻滯復合靜脈麻醉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更高,適用于老年外
科手術。
參考文獻
[1] 侯改娟,姜亞昌,李雪峰.全憑靜脈麻醉與硬膜外阻滯復合靜脈麻醉對于老年上腹部手術患者麻醉效果差異[J].中國保健營養,2019,29(25):319.
[2] 陳冬圭,朱奔奔.硬膜外麻醉與全身麻醉對膝關節置換術老年患者術后肺部感染影響的臨床研究[J].浙江創傷外科,2019,24(4):833-834.
[3] 郭新科,張兵利,楊獻軍.硬膜外麻醉復合全憑靜脈麻醉對老年腹部手術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J].中國療養醫學,2019,28(1):63-65.
[4] 葛長峰.不同麻醉方式對老年冠心病患者圍術期血流動力學的影響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2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