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建
【關鍵詞】肢體功能鍛煉;康復;腦出血;免疫功能
【中圖分類號】R493 ?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6-0112-01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速度不斷加快、國民生活方式與周圍環境的不斷變化,促使腦出血發病率呈現逐年上升趨勢,腦出血是一種腦實質內血管破裂后出血,引起神經功能障礙,非外傷引起,疾病的危險因素與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關系密切[1-2]。文章納入我院于2018年1月-2018年12月間收治的104例腦出血患者,分析早期不同強度肢體功能鍛煉的干預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納入我院于2018年1月-2018年12月間收治的104例腦出血患者,采用電腦隨機法將其劃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2例,觀察組中男37例、女性15例,年齡范圍在49-77歲,平均為(63.2±6.8)歲,對照組中男38例、女性14例,年齡范圍在47-76歲,平均為(64.0±6.5)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結果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APACHE-Ⅱ)評分≥8分[3];患者病情穩定,符合早期功能鍛煉的條件;研究獲得患者知情同意;預計臥床時間>7d。
排除標準:排除精神異常者;排除凝血功能障礙者。
1.2 方法
觀察組:抬高患者床頭,帶領患者與家屬共同觀看功能鍛煉的視頻,提高患者認知能力,結合運動輔助器材開展鍛煉干預,將彈簧拉力器與吊環安裝在患者病床高架上,指導患者用手下拉彈簧拉力器,反復練習10分鐘,再雙手緊拉吊環,借助上肢力量抬高身體,反復20次;將下肢固定彈簧拉力器,反復蹬腿,練習10分鐘,護士在旁輔助。
對照組:護士為患者按壓小腿部位、協助四肢關節進行旋轉式活動、鍛煉時間為半小時,每日鍛煉2次,鍛煉期間帶領患者練習抬腿與擴胸運動,每日鍛煉1次,鍛煉半小時。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用-x±s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評價兩組患者免疫能力
鍛煉前觀察組人血白蛋白指標值(34.12±2.99)g/L、對照組(34.05±3.00)g/L;兩組比較無統計學意義,(t=0.119,P=0.905);鍛煉14d后觀察組人血白蛋白指標值(40.10±3.11)g/L;高于對照(37.02±4.12)g/L,(t=4.303,P<0.05)。鍛煉前觀察組CD4/CD8水平(0.95±0.37),對照組(0.90±0.38),比較無統計學意義,(t=0.680,P=0.498);鍛煉14d后觀察組CD4/CD8水平(2.20±0.48 ),高于對照組(1.30±0.50),(t=9.364,P<0.05)。
2.2 評價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
觀察組患者肩周炎2例、肩關節半脫位1例、肩-手綜合征1例、關節攣縮1例,發生率5例(9.62%);對照組肩周炎5例、肩關節半脫位3例、肩-手綜合征2例、關節攣縮3例,發生率13例(25.00%),(χ2=8.263,P<0.05)。
早期階段危重腦出血患者死亡率高,而大部分存活的患者可能合并認知與運動、語言功能障礙表現,致殘率高,且具有個體差異性特點,為實現有效降低致殘率、提高患者運動能力的目的,重視肢體功能鍛煉具有重要意義[4]。
文章研究結果表明鍛煉14d后觀察組人血白蛋白、CD4/CD8指標值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分析原因發現,觀察組采取以主動鍛煉為主的早期高強度肢體功能鍛煉,在患者病情穩定、意識狀態良好的情況下,建立在患者自身主動運動基礎上,護士協助患者共同進行肢體功能鍛煉,促使運動功能障礙的患者盡早開展運動護理,有效改善長期臥床患者產生運動功能障礙表現,通過患者主動運動為主,護士扮演輔助鍛煉角色,每日協助患者進行下拉彈簧拉力器、吊環引體向上等,促進患者肌肉生長,改善肌肉萎縮表現,通過關節活動鍛煉可預防肩周炎等并發癥,降低患者身心痛苦感受,強化肢體功能鍛煉可降低血栓形成風險,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功能[5-6]。
綜上所述,腦出血患者進行以主動鍛煉為主的早期高強度肢體功能鍛煉可有效改善免疫功能,降低并發癥風險。
參考文獻
[1] 邵鵬,趙曉晶.早期不同強度肢體功能鍛煉對腦出血患者康復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6,22(15):2135-2138.
[2] 楊麗,尤慧芳.早期高強度肢體功能鍛煉在腦出血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8,24(5):55-57.
[3] 邵敏,許小平.早期不同強度肢體功能鍛煉對腦出血患者機體恢復、 免疫功能及并發癥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8,37(5):626-628.
[4] 呂國光,田智超,吳學銘等.基于虛擬現實技術指導下的功能鍛煉對腦出血患者術后神經功能康復、平衡功能及姿勢控制能力的影響[J].中國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9,11(3):141-144.
[5] 巫秋霞,蘇翠群,劉沛珍等.信息-動機-行為技巧模型在腦出血術后病人肢體功能鍛煉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8,32(23):3747-3750.
[6] 薛芬,魯娟娟,楊樸等."5E"康復方案對腦出血患者出院后延續護理效果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7,23(18):2353-2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