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麗
【關鍵詞】高齡;髖部骨折;快速康復優質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6-0252-01
前言:由于老年群體機體功能逐漸下降,髖部骨折發病率較高,治療髖部骨折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手術,如骨折鋼板內固定等[1]。手術后會出現多種并發癥。此次將我院2015年11月-2018年3月診治的高齡髖部骨折患者120例作為觀察對象,探討觀察快速康復優質護理對高齡髖部骨折患者預后影響。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此次將我院2015年11月-2018年3月診治的高齡髖部骨折患者120例作為觀察對象,自由組合將其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納入標準:均符合髖部骨折診斷標準[2]。排除標準:合并其他嚴重臟器疾病;各種類型的病理性和陳舊性髖部骨折;精神意識障礙患者;認知功能障礙患者。對照組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齡50-80歲,平均年齡(68.4±7.9)歲。實驗組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齡51-79歲,平均年齡(67.8±7.8)歲。此次探討觀察得到本院倫理委員會的審批,兩組患者均自愿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在各條件上均無顯著差異(P>0.05),因此數據更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實驗組采取快速康復優質護理,具體如下:(1)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應及時與患者溝通交流,當患者產生不良情緒時,及時疏導從而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建立好良好的醫患關系。與患者講述康復成功案例,增加患者的自信心。(2)術后并發癥護理:術后護理人員應及時檢測患者的生命體征指數,預防并發癥發生;術后前期采取抗生素,抗凝藥、溶栓等措施[3],降低靜脈血栓形成,長期臥床患者采取彈力襪以及血栓泵等對下肢靜脈造成擠壓的作用[4],給靜脈增加回流量。(3)術后康復指導:護理人員告知患者以及患者家屬康復訓練內容以及注意事項,訓練難度從簡單到復雜,護理人員應及時根據患者的自身情況調整康復訓練內容,避免過度或無效訓練,護理人員詳細記錄患者的病情發展過程。
1.3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記錄分析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包含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壓瘡、下肢靜脈血栓等。比較兩組患者骨折前、出院時、出院1個月、出院3個月Harris髖關節總評分。
1.4統計學處理
將對照組和實驗組的患者的各項研究數據錄入到SPSS19.0統計學軟件中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使用t檢驗,計數資料使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具有統計學差異。
2.1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實驗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16.7%低于對照組的48.3%,數據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例(%)
2.2 兩組患者Harris髖關節總評分對比 ?兩組患者骨折前以及出院時Harris髖關節總評分對比,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實驗組出院1個月(61.7±8.3)分、出院3個月(71.7±10.3)分Harris髖關節總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數據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Harris髖關節總評分對比 [分,(-x±s)]
髖部骨折是老年群體高發疾病,給患者帶來致命性損傷。快速康復優質護理是一種新型護理模式,能提升患者的肌肉張力,加快血液循環,加快組織新陳代謝[5]。
此次將探討觀察快速康復優質護理對高齡髖部骨折患者預后影響。探討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16.7%低于對照組的48.3%,數據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骨折前以及出院時Harris髖關節總評分對比,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實驗組出院1個月(61.7±8.3)分、出院3個月(71.7±10.3)分Harris髖關節總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數據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快速康復優質護理應用于高齡髖部骨折患者,可減少患者的術后并發癥,有效改善髖關節功能,因此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曾秋華, 謝倍英, 陳紫梅,等. 快速康復優質護理在超高齡髖部骨折患者中的應用[J]. 齊魯護理雜志, 2017, 23(6):80-82.
[2] 劉海燕. 持續性護理干預對老年髖部骨折患者功能恢復的影響[J]. 中國傷殘醫學, 2017, 25(8):79-81.
[3] 賈曼, 張若, 孫優揚,等. 家庭康復護理指導對老年髖部骨折患者術后康復效果的影響[J].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8, 24(1):1653-1656.
[4] 魏蓉. 快速康復外科在髖部周圍骨折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 南通大學學報(醫學版), 2017, 37(2):175-177.
[5] 趙惠萍. 風險管理在高齡髖部骨折護理中的應用價值探析[J]. 臨床研究, 2017, 25(10):13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