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瓊
【關鍵詞】深靜脈血栓;股骨骨折術;臨床護理路徑;發生率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識別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6-0254-01
股骨骨折致病原因為患者股骨在受到外界強烈打擊后使其偏離正常解剖位置,以局部腫脹、畸形以及疼痛等為主要臨床癥狀,對患者下肢正常運動造成嚴重影響[1]?,F階段,臨床上對于該病以手術治療為主,但術后因長期臥床極其容易導致深靜脈血栓的發生,影響預后。鑒于此,本次研究對象選擇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間收治的60例行股骨骨折術患者,分成兩組后分別予以常規護理與臨床護理路徑,分析其臨床護理價值。現分析如下:
1.1 基線資料
試驗對象選自2018年12月-2019年12月,總計60例。納入標準[2]:①均經X線檢查確診為股骨骨折,且行手術治療;②排除合并重要臟器疾病及全身免疫行疾病、血液系統疾病者;③患者及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同意本次研究。對照組(n=30):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齡25-60(41.29±5.33)歲;脛腓骨骨折14例,股骨粗隆間骨折16例。護理組(n=30):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齡24-59(40.33±5.19)歲;脛腓骨骨折12例,股骨粗隆間骨折18例。2組患者臨床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一般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主要內容包括生命體征監護、術前檢查、指導患者肢體制動以及健康教育等。
護理組患者予以臨床護理路徑,具體如下:①術前護理:根據患者病情開展如呼吸系統與肌肉訓練等,并為患者介紹手術治療方法及其注意事項。②術中護理:密切觀察患者病情,對生命體征進行嚴密監測。③術后護理:術后第1d取臥位,頭部偏向一側,術肢取外展中立位后采用軟枕將其抬高,待患者意識恢復后則可行踝關節的拓屈及背屈被動運動;術后第2-3d,將床頭提高至30°,鼓勵患者進行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訓練以及踝關節屈伸訓練,確保膝關節與髖關節活動度分別在40°與25°內;術后第4、5d,抬高床頭至60°,繼續進行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訓練以及踝關節屈伸訓練;術后6-7,抬高床頭至90°,鼓勵患者坐位,并活動上肢,協助患者坐在床邊嘗試下肢關節伸展,腳尖點地,逐漸進行站立與行走訓練 [3]。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深靜脈血栓發生率。
1.4 數據分析
以SPSS22.0版本軟件建模計算患者研究數據。計數型指標以n、%描述以及(x2)檢驗,計量型指標以(-x±s)描述以及(t)檢驗。P<0.05——證明患者試驗指標差異顯著。
2.1 比較兩組患者深靜脈血栓發生率
護理組深靜脈血栓發生率為3.33%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0.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深靜脈血栓發生率比較[n,(%)]
股骨骨折術后因手術創傷需長期臥床,同時為了能夠減少患者軀體疼痛感需配合適量麻醉藥物,從而使得患者肌群處于松弛狀態,減緩了血流流速,最終可能導致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4]。本次研究中護理組深靜脈血栓發生率為3.33%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0.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與常規護理相比,開展臨床護理路徑能夠有效地降低深靜脈血栓發生率,從而改善預后,促進患者盡快康復[5]。
綜上所述,臨床護理路徑能夠有效地降低股骨骨折術后患者深靜脈血栓發生率,促進患者盡快康復。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吳麗莎.快速康復護理在預防股骨骨折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中的應用觀察[J].現代養生(下半月版),2019,(10):209-210.
[2] 張翠英,張曉瑩,張文英.股骨骨折患者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影響因素及護理對策[J].海南醫學,2018,29(18):2653-2655.
[3] 劉小莉,賈艷玲.股骨骨折術后實施臨床護理路徑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效果[J].血栓與止血學,2019,25(5):829-830,833.
[4] 陸淑仙,夏翠蘭,周運彩, 等.快速康復護理理念在預防股骨骨折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中的價值[J].中國傷殘醫學,2018,26(23):99-100.
[5] 傅園美,李金喜,張曉熊, 等.康復護理在股骨骨折患者術后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9,13(21):227-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