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艷梅
【關鍵詞】替硝唑;阿莫西林;急性腸胃炎;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4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6-0277-01
急性腸胃炎是由多種原因結合引發的一種胃腸粘膜急性炎癥,主要病因為常食用冰冷、生硬、不衛生、刺激性強的食物,發病因素為病毒、細菌感染。此病常在夏季或秋季發生,多通過口部傳播。兒童為主要病發人群,且臨床癥狀較成年人嚴重。主要癥狀包括嘔吐、腹痛、惡心、腹瀉、體溫升高、脫水、酸堿平衡紊亂,嚴重者甚至危及生命。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速度的加快,人們生活壓力的增加,飲食習慣發生變化,急性腸胃炎的發病率逐漸升高,影響著患者的生活情況,若發病短期內未進行及時地治療,不僅會對后續治療造成一定影響,還會對身體造成損傷。此次研究對替硝唑結合阿莫西林治療急性腸胃炎的臨床效果進行了探究和分析,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把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期間內在我院接受診治的58例急性腸胃炎患者作為此次研究的主要對象,使用隨機分組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組29例。對照組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4例,年齡18-51歲,平均年齡(31.1±3.2歲);觀察組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6例,年齡16-48歲,平均年齡(29.8±3.8歲)。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資料無顯著區別,P>0.05,可進行對比。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僅使用阿莫西林藥物進行治療,每日口服3次,每次劑量為500mg;觀察組患者在使用阿莫西林的基礎上選用替硝唑進行治療,每日服用1次,每次劑量為200mg,具體藥量的使用可根據患者的病情狀況作調整,兩組同時治療1周后比較治療有效率和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3療效評判標準
痊愈:臨床癥狀全部消失,未產生不良反應情況;顯效:未產生不良反應情況,臨床癥狀基本消失;有效:治療過程中產生部分不良反應,主要臨床癥狀部分消失;無效:產生不良反應,主要臨床癥狀未消失,病情狀況更加嚴重。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軟件對研究中的試驗數據進行相關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用t值檢驗數據,計數資料用x2檢驗數據。
2.1對照組和觀察組治療效果比較
對照組治療的有效率為75.86%,低于觀察組的治療有效率96.55%,P<0.05,數據具有統計學意義。詳情見下表1.

表1 對照組和觀察組治療效果比較[n(%)]
2.2兩組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對照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4.13%,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44%,p<0.05,兩組數據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詳情見下表2.

表2 兩組不良反應情況比較[n(%)]
急性腸胃炎屬于一種消化系統疾病,依據發病原因可分為非感染性和感染性,臨床上常見的類型為感染性急性胃腸炎,依據其病原菌種類的不同可將其分為寄生蟲性、細菌性、病毒性三種。其主要的發病因素為食用病原菌素的食物后引發病毒性感染。一旦發生急性腸胃炎,患者在短時間內就會出現體溫升高、腹痛、嘔吐等癥狀。若患者在發病時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則很容易損傷胃腸粘膜,威脅健康和生命;若在治療的過程中沒有正確選擇合適的藥物,患者在治療后則很容易出現不良反應,導致病情循環往復,不僅會給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還會對身體造成損傷。
目前對于急性腸胃炎患者的治療,主要應用的方法為藥物控制,即使用阿莫西林對患者進行治療。阿莫西林在臨床醫學上是一種常用、有效的抗菌藥物,生物利用度較高。根據相關資料表明,阿莫西林較氨芐西林的血濃度更高,且抵抗病菌的作用更顯著。而替硝唑對于厭氧菌和原蟲等病菌來說,有著較好的活性,能控制病菌繁殖,殺滅病菌。若結合使用阿莫西林和替硝唑,兩種藥物各自發揮其優勢,將極大改善急性胃腸炎患者的病情。
此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由此可得出,將阿莫西林與替硝唑結合治療急性胃腸炎的效果明顯,能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治療效果,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黎冉冉.替硝唑與阿莫西林治療急性腸胃炎患者的臨床效果分析[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9,30(08):980-981.
[2] 譚強.阿莫西林聯合替硝唑治療急性腸胃炎臨床療效[J].中國城鄉企業衛生,2019,34(05):163-164.
[3] 王芳.阿莫西林、替硝唑聯合使用在急性腸胃炎治療中的臨床療效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36):152-153.
[4] 段先華.急性腸胃炎應用阿莫西林、替硝唑聯合治療的效果[J].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2018,5(31):159-160.
[5] 顧秋風.替硝唑與阿莫西林用于治療急性腸胃炎病患的臨床治療療效[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74):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