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秀琴
(河北省張家口市懷安縣中醫院,河北 張家口)
臨床上婦產科子宮肌瘤非常常見,具有極高的發病率,屬于良性腫瘤。該疾病目前臨床治療方式有很多,主要為物理療法、手術療法、藥物療法等[1]。在子宮肌瘤治療過程中科學的護理配合是取得預期療效的關鍵[2]。加上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下患者對醫療服務要求也不斷提升,常規護理方案難以滿足患者的身心需求。我院在子宮肌瘤患者住院期間采取優質護理管理質量持續改進措施,效果不錯,詳細報道如下。
選擇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子宮肌瘤患者為研究對象,確診為子宮肌瘤,認知功能正常,臨床資料完整,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合并其他疾病者以及精神障礙者。其中對照組:年齡30~66歲,平均(50.8±0.2)歲;病程6個月至5年,平均(1.5±0.3)年。觀察組:年齡30~64歲,平均(50.1±0.6)歲;病程6個月至5年,平均(1.8±0.5)年。兩組具有可比性(P>0.05)。
對照組患者應用常規護理干預,遵照醫囑指導患者做好手術準備、合理用藥、指導康復等。
觀察組應用優質護理管理質量持續改進措施,具體如下:①完善管理體系:管理人員結合科室特點完善相關工作流程及管理制度,界定護理人員的工作職責。對護理人員定期進行理論知識及操作技能培訓,考核合格者上崗;②護理方案執行:護理人員在整個治療過程中要協助其完善相關檢查,結合患者實際情況進行健康宣教,聽取患者病訴,了解其內心想法,采取針對性心理干預措施,調整患者身心狀態;③持續改進:由護士長在護理期間不定期抽查護理工作質量,發現護理中潛在風險及問題,及時商討改進措施。加強監督護理工作中的薄弱環節,提高護理質量。每月召開總結大會,討論和分析護理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制定改進措施,同時驗收之前出現的護理問題是否已被整改。
比較兩組患者術后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心理狀態改善情況以及護理滿意度等。心理狀態以CMI(康奈爾醫學指數)進行評價,總分30分,得分越高說明心理狀態越好[3]。
數據處理采用SPSS 17.0,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時為差異顯著。
觀察組術后活動時間及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及CMI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觀察指標比較( )

表1 兩組患者觀察指標比較( )
CMI評分(分)護理前 護理后組別 例數 術后活動時間(h)住院時間(d)護理滿意度(分)觀察組 40 5.9±1.9 7.2±0.6 93.9±3.6 12.2±1.3 22.6±3.4對照組 40 8.2±1.6 9.6±0.7 86.2±1.9 12.5±1.2 16.9±2.8 t 5.8562 16.4639 5.7487 1.0725 8.1847 P<0.05 <0.05 <0.05 >0.05 <0.05
子宮肌瘤是常見的良性腫瘤,臨床表現為生理期延長、白帶增多、月經量增多等,誘發疾病的相關因素較多,其中子宮平滑肌細胞增生是其主要誘因[4],多數患者需要接受手術治療,也是治療效果最佳的手段。在治療過程中患者會恐懼手術、擔心手術療效等,情緒低落[5]。隨著護理研究不斷深入,優質護理配合在各領域應用廣泛,在整個圍術期提供最優的護理服務,穩定身心狀態,確保順利完成治療及快速康復。優質護理管理質量持續改進下不斷完善、改進原來護理流程,不斷提高護理質量,強調護理服務更加個性化、更具針對性、更加全面性、更加有效性[6-7]。質量持續改進是一個良性循環,不斷發現問題、改進問題、監督執行改進措施、積極預防不良影響因素。本組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相關觀察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護理工作屬于醫療服務開展過程中的關鍵一環,護理質量直接影響醫療服務質量,對醫院可持續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8]。優質護理管理質量持續改進應用到子宮肌瘤患者中效果確切,對患者整體身心狀態都有幫助,對整個治療效率具有很好的提高作用,值得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