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瑾
(新泰市人民醫院,山東 新泰)
顱腦腫瘤是臨床多發的一種惡性腫瘤,嚴重降低人們生活質量,損害生命健康[1]。手術切除術屬目前治療此病的重要方法。病人面對腫瘤與手術創傷時,會出現明顯的負面心理。報告顯示,負面心理會損害神經與內分泌功能,造成病人免疫功能減弱與血壓升高等。護理干預能夠有效緩解病人的負面心理,可以保持病人身心功能穩定[2]。我們通過對顱腦腫瘤圍術期病人的心理狀態開展綜合護理干預,體會如下。
選擇2010年4月至2020年4月醫院接收的80例顱腦腫瘤病人,包括男性49例,女性31例。隨機分組,每組40例,對照組分為25例男性,15例女性;年齡32~73歲,平均(50.2±4.9)歲。實驗組分為24例男性,16例女性;年齡33~72歲,平均(50.5±4.8)歲。通過分析所有病人的基本信息,差異不大(P>0.05),有可比性。
對照組進行傳統護理干預,分為患者的體溫、血壓、心率以及脈搏等情況的變化,實驗組開展綜合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如下。
1.2.1 術前護理
因為疾病和手術治療的影響,病人手術前通??砂l生一定程度的焦慮心理:(1)大部分病人缺少對顱腦腫瘤的認識,均存在不了解疾病情況下出現焦慮及抑郁心理,此時護士需要為病人全面介紹疾病的發展過程,同時指導病人維持積極樂觀的心理,圍手術期充分配合護士;(2)護士術前積極和病人交流,通過有效的交談方法引導病人其心中的焦慮、抑郁說出來,護理人員按照實際因素給予干預,可播放舒緩的音樂來放松病人心情,支持與已經手術病人多溝通,促進病人保持心情舒暢;(3)需要通過專業的理論治療來介紹疾病,掌握主要的治療方法、預后情況等,進而顯著的提高病人戰勝疾病的勇氣,有利于身體的康復。
1.2.2 術中護理
在病人進入手術室后,護士需要適當進行語言與動作上的安慰,引導病人調整自身的狀態。手術過程中,護士引導病人采取恰當的體位,同時觀察病人的生命體征,注意保暖。
1.2.3 術后護理
(1)基礎護理,監測病人皮膚狀況、感覺知覺,移動以及摩擦力和剪切力等情況;術后不能活動病人使用氣墊床,需要半臥病人床頭最大程度不>30°;應該持續觀察血壓病人在皮膚接觸部位使用毛巾或軟布,避免損傷;四肢活動障礙病人給予腕圈保護;帶有尿管的病人要注意保持會陰部位衛生與干燥,大便失禁病人噴涂潤膚或皮膚保護噴劑;應用胃管、引流管等病人固定使用低敏膠布,盡可能無張力固定,且定期檢查,預防并發癥,定期引導病人翻身與肢體按摩,改善血液運行[3]。(2)術后心理護理。病人麻醉蘇醒后,告知其手術成功,進行鼓勵并告知其術后相關禁忌事項,護士鼓勵病人配合工作,有利于身體的恢復。加強對病房巡視,積極溝通,對于病人提出的問題需耐心給予解答,并且引導病友交流,提高治療疾病的勇氣。對于一些伴有嚴重不良心理病人應該積極的交流,鼓勵病人家屬參與病人心理護理過程,提高病人的舒適度與家庭支持度。(3)術后止痛,止痛是快速康復計劃中一個關鍵環節。目前主要選擇的鎮痛方法是使用鎮痛泵,然而這種藥物自身就會出現惡心、嘔吐等消化道癥狀,加重病人的不舒適感。術后持續硬膜外阻滯更受推崇。維持使用至術后48 h。并且持續硬膜外阻滯既能夠確定改善疼痛的效果[4]。(4)早期進食和活動,國外的最新研究說明術后初期進食能夠有利于傷口的恢復,提高內臟血流量,加快腸道蠕動,降低腸管瘀張[5]。一般手術麻醉清醒后6 h即可進一定量的流質飲食,如果沒有腹脹、惡心、嘔吐等不適,可以在術后24 h后恢復正常飲食,建議病人術后早期活動,有利于腸道功能的改善[6]。(5)減少肺部及凝血系統并發癥的發生。防止肌肉萎縮,有利于患者康復,一般的腫瘤切除術后1 d進行床上抬臀運動。導管拔出后即可下床活動,如肢體活動障礙,也應由健側帶動患側或在家屬的幫助下在床上早期活動。
兩組的治療當天與進行護理干預后第4周后各進行1次抑郁自評量表(SDS)的評價、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價,并詳細記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
使用健康測量表對兩組的生理機能、生理職能以及情感職能進行評估,各100分。
采取SPSS 17.0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通過采取不同的護理干預,對比兩組的護理前后的SDS和SAS分值,得知采取綜合護理干預的實驗組大大優于對照組,差異明顯,P<0.05,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
表1 兩組的臨床效果比較( , 分)

表1 兩組的臨床效果比較( , 分)
護理前 護理后SAS SDS SAS SDS對照組 40 47.83±3.81 47.64±2.82 32.73±3.01 34.64±3.06實驗組 40 48.29±3.01 47.92±3.01 19.51±3.27 17.37±2.97 P>0.05 >0.05 <0.05 <0.05組別 例數
通過統計調查分析,實驗組顱腦腫瘤患者的生理職能評分、情感能職評分以及生理機能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明顯,P<0.05,有統計學意義,如表2。
表2 兩組的生活質量比較( , 分)

表2 兩組的生活質量比較( , 分)
組別 例數 情感職能評分 生理職能評分 生理機能評分實驗組 40 82.18±2.73 72.15±2.76 74.18±2.86對照組 40 58.83±2.81 52.18±2.65 60.18±2.64 P<0.05 <0.05 <0.05
顱腦腫瘤是臨床上復雜和治療難度較大的一種神經腫瘤,患者在病發后腦部神經會受到腫瘤的影響,患者會出現意識障礙和頭部疼痛等臨床表現,顱腦腫瘤不僅影響患者的生理健康,也會嚴重困擾患者的心理健康,臨床對于顱腦腫瘤患者需要采取手術治療的方式,但是治療難度較大,需要配合精細的護理干預,顯著的提高手術的治療效率[7]。所以,圍術期要對病人進行科學合理的護理措施,以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提高手術治療效果。綜合護理干預是一種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方式,能夠通過術前健康教育與心理護理,促使患者充分了解疾病與手術治療措施,從而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療信心和依從性[8]。顯著的增強病人的生活質量。該報告結果說明:在進行護理干預前兩組SAS和SDS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實驗組進行綜合護理干預后SAS、SDS評分大大優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顱腦腫瘤患者的生理職能評分、情感能職評分以及生理機能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明顯(P<0.05),有統計學意義。充分說明了對于顱腦腫瘤手術病人采取綜合護理干預,發揮顯著的臨床效果??偟膩碚f,和傳統護理干預比較,行手術治療的顱腦腫瘤病人中實施圍術期綜合護理的效果更顯著,能夠明顯緩解患者焦慮、抑郁情況,顯著的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