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智霞
(廣西柳州二空醫院,廣西 柳州 545001)
孕期是一個極為敏感和特殊的時期,不僅伴有機體生理或病理性變化,還將對孕婦心理造成諸多影響。尤其是二胎產婦,將過度擔憂胎膜早破、術中大出血等不良妊娠結局,嚴重影響身心健康[1]。產前檢查是孕期重要的保健途徑,其規范程度直接影響孕婦妊娠結局。有臨床調查發現,健康教育路徑通過在檢查、治療和護理等階段給予孕婦正確的健康教育,將產檢規范化,進而改善妊娠結局[2]。基于此,本文特研究健康教育路徑對二胎產婦規范性產檢的影響,具體內容如下。
1.1 一般資料。將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接受產前檢查并分娩的180例孕婦隨機分為兩組,各90例。觀察組年齡24-38歲,平均(29.14±1.53)歲,平均孕周(14.20±2.01)周;對照組年齡25-39歲,平均(29.20±1.49)歲,平均孕周(14.14±2.10)周。納入標準:年齡24-40歲;產檢次數≥4次;單胎足月;無流產史;排除標準:嚴重妊娠并發癥;意識障礙者;中途退出者。對比兩組患者一般資料(P>0.05)。
1.2 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健康教育,即醫護人員在產前檢查時,向孕婦介紹產檢方法和孕期注意事項等,遵醫囑給予藥物對癥治療等。觀察組采用健康教育路徑,內容如下:①成立健康教育路徑小組,由產科主任、主管醫生和責任護士組成,并通過與孕婦及其家屬溝通交流,共同制定產前檢查路徑表,包括姓名、年齡、身高、體重等基本信息,以及既往史和產檢結果。此外,醫護人員根據孕婦實際情況和個人需求,制定合適科學的健康教育臨床路徑表,從孕婦首次產檢開始,至產褥期結束。②孕20周前,醫護人員耐心向孕婦及家屬介紹常規產檢項目和預防流產的措施,以及了解孕婦的生活方式,幫助孕婦了解產檢必要性。同時,在產檢前,耐心細致地詢問孕婦有無陰道出血、腹痛等情況,便于及時發生流產征兆。③孕20-28周,醫護人員根據孕婦的飲食習慣和運動愛好制定科學的飲食運動方案,告知孕婦每日熱量攝取量和運動量,協助其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進而控制自身血糖水平。同時,醫護人員應向孕婦介紹早產征兆和預防措施,主動詢問腹痛和胎動等情況,并通過妊娠期糖尿病檢查和超聲篩查,了解孕婦和胎兒的健康情況。若出現并發癥,應安撫孕婦情緒,向其講解發病原因和治療方式,并及時對癥處理。④孕29-36周,醫護人員通過多媒體放映等方式向孕婦講解剖宮產和順產兩種分娩方式的不同,包括臨床癥狀、分娩流程等,協助孕婦選擇合適的分娩方式。⑤孕37-41周,醫護人員給予孕婦產褥期指導和分娩手術的配合事項和注意點,以提高分娩手術成功率,減少產后并發癥。⑥醫護人員嚴格按照健康教育路徑表給予孕婦護理和產前檢查,定期通過短信、電話等方式提醒孕婦回醫院產檢,以確保健康教育路徑的有效性。
1.3 觀察指標。①采用自制的健康教育知識評估表和產檢調查表比較兩組健康教育、產檢規范性和護理滿意度,包括孕期自我監護、營養均衡和心理調適。②比較兩組分娩方式和不良妊娠結局,其中分娩方式包括順產和剖宮產,妊娠結局包括子癇前期和巨大兒等。
1.4 統計學分析。數據納入SPSS 22.0軟件分析,計數資料用(%)表示,卡方檢驗,P<0.05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健康教育效果和滿意度比較。觀察組孕婦產檢規范性、健康教育合格率和護理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健康教育效果和滿意度比較[n(%)]
2.2 兩組分娩方式和不良妊娠結局比較。觀察組順產分娩優于對照組,而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分娩方式和不良妊娠結局比較[n(%)]
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二胎產婦不再滿足于單一的產檢檢查,而希望獲得更優質、全面的孕期指導和護理。健康教育路徑是一種在圍產期各階段給予孕婦有效指導的新型方式,可提高產檢規范性,改善妊娠結局[3]。基于此,本文特針對健康教育路徑對二胎產婦規范性產檢的影響進行分析。本次研究結果發現,觀察組產檢規范性、健康教育合格率、護理滿意度和順產分娩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分析其原因可知,通過組建健康教育小組,為孕婦制定適宜健康教育路徑表,提高其產檢效果。比如,孕初期向孕婦介紹常規產檢項目和流產預防措施,提高孕婦對產前檢查的重視程度;孕中期根據孕婦個人飲食愛好等制定科學的飲食運動方案,叮囑孕婦每日控制熱量攝取,避免血糖水平升高誘發妊娠期糖尿病等,并通過相關疾病篩查,給予孕婦對癥處理,提高其身體素質。醫護人員在產前向孕婦講解順產和剖宮產分娩方式的優缺點、臨床癥狀和手術注意事項等,幫助孕婦了解和選擇合適的分娩方式,提高手術依從性,改善不良妊娠結局[4]。同時,醫護人員給予孕婦產褥期指導,降低產后抑郁等并發癥的發生,促進產后康復。此外,責任護士通過定期提醒孕婦產檢時間等,提高產檢規范性。
綜上所述,健康教育路徑對二胎產婦規范性產檢有顯著效果,可加強孕婦對健康教育知識掌握和產檢重視度,提高產檢規范性,改善不良妊娠結局[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