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妍涵,盛秋明,張 皓,沈華琴,符佩華
(1.上海健康醫學院附屬周浦醫院兒科,上海 200120;2.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學中心呼吸科,上海 200120)
引起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原體多種多樣,有報道顯示80%左右的呼吸道感染是病毒感染引起,尤其在5歲以下兒童中更為多見[1]。世界衛生組織研究表明,全世界5歲以下兒童每年因呼吸道感染死亡人數高達200萬[2],已嚴重威脅患兒的生命健康。國內外有研究顯示,由于氣候、父母文化水平、衛生條件等不同,呼吸道病原體的病原譜和感染率也存在一定差異[3-4]。呼吸道感染常見病原體檢測標本選擇多樣,有研究提示鼻咽標本檢測結果有呈假陰性可能[5],而痰液標本的采集要求較高,在兒科應用存在一定限制,而血清IgM抗體檢測在臨床廣泛應用,該方法簡單、便捷,可同時檢出多種病原體IgM抗體,適合早期臨床篩查和診斷[6]。基于此,本研究擬用上述方法進行病原體檢測。現將382例急性呼吸道感染兒童的常見病原體檢測結果分析如下。
收集2019年9月至2020年2月浦東周康航地區在上海健康醫學院附屬周浦醫院兒科就診的382例急性呼吸道感染兒童為研究對象,男性199例(52.09%),女性183例(47.91%);所有納入研究兒童臨床診斷均符合《諸福棠實用兒科學 (第8版)》[7]呼吸道感染診斷標準,排除先心、免疫功能異常、肺部基礎疾病(如間質性肺病,支氣管肺發育不良)等疾病。本研究經上海健康醫學院附屬周浦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通過查閱就診病歷,回顧性收集患兒臨床資料。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體IgM抗體檢測實驗過程均按照試劑盒說明書嚴格進行操作,采用免疫熒光法進行檢驗。
觀察在不同性別、不同季節(9~11月為秋季,12 月~次年2月為冬季)、不同年齡組(嬰兒組:<1歲;幼兒組:1~3歲;學齡前兒童組:3~6歲;學齡期兒童組:>6歲)、不同感染類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氣管炎、支氣管肺炎)中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體IgM抗體陽性檢出率。
病原檢測結果包括:肺炎支原體IgM抗體(mycoplasma pneumoniae IgM,MP-IgM)、肺炎衣原體IgM抗體(chlamydia pneumoniae IgM,CP-IgM)、甲型流感病毒抗體(influenza virus type A,FluA-IgM)、乙型流感病毒抗體(influenza virus type B,FluB-IgM)、副流感病毒抗體(parainfluenza Virus,PIV-IgM)、呼吸道合胞病毒IgM抗體(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IgM)、腺病毒IgM抗體(adenovirus,ADV-IgM)、柯薩奇病毒B組IgM抗體(coxsackie virus group B,CoxB-IgM)、嗜肺軍團菌1型抗體(legionella pneumophila serogroup 1,LP1-IgM)。
采用SPSS 21.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頻數、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82例研究對象中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體IgM抗體總陽性檢出率為52.87%(202/382),其中單一感染占比75.74%(153/202),混合感染占比24.26%(49/202);MP-IgM陽性檢出率最高,為24.35%(93/382),其次為FluB-IgM陽性檢出率16.23%(62/382),第三位為ADV-IgM陽性檢出率10.21%(39/382),見圖1。混合感染陽性檢出率為12.83%(49/382),其中病毒混合感染14例,陽性檢出率為3.66%(14/382),病毒和非典型性病原體混合感染35例,IgM抗體總體陽性檢出率為9.16%(35/382),見表1。

表1 急性呼吸道病原體混合感染IgM抗體陽性檢出情況

圖1 急性呼吸道病原體IgM抗體陽性檢出率
382例研究對象中,199例男性急性呼吸道病原體IgM抗體陽性檢出例數90例(44.55%),183例女性中陽性檢出例數為112例(55.45%);急性呼吸道病原體IgM抗體陽性總檢出率在不同性別之間有統計學差異(χ2=9.77,P<0.05),其中女性肺炎支原體IgM抗體的陽性檢出率明顯高于男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1.89,P<0.05),見表2。

表2 急性呼吸道病原體在不同性別中的分布特點[n(%)]
不同年齡段急性呼吸道病原體IgM抗體陽性總檢出率間有統計學差異(χ2=12.39,P<0.05);MP-IgM陽性檢出率隨患兒年齡增長呈升高趨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1.29,P<0.05);RSV-IgM陽性檢出率隨患兒年齡增長而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86,P<0.05),見表3。
不同季節急性呼吸道病原體IgM抗體陽性總檢出率間有統計學差異(χ2=10.31,P<0.05)。冬季Flu B-IgM陽性檢出率高于秋季,,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15,P<0.05);MP-IgM陽性檢出率在秋、冬季間無統計學差異(χ2=0.23,P>0.05),見表4。
不同疾病類型患兒的急性呼吸道病原體IgM抗體陽性總檢出率間有統計學差異(χ2=26.38,P<0.05),其中支氣管肺炎患兒急性呼吸道病原體IgM抗體陽性檢出率最高,達52.97%;MP-IgM陽性檢出率在不同疾病類型中陽性檢出率間有統計學差異(χ2=24.95,P<0.05),見表5。

表3 急性呼吸道病原體在不同年齡中的分布特點[n(%)]

表4 急性呼吸道病原體在不同季節中的分布特點[n(%)]

表5急性呼吸道病原體在不同疾病類型中的分布特點[n(%)]
急性呼吸道感染致病病原譜較為復雜,能否早期、及時及準確地診斷呼吸道病原體顯得尤為重要。
本研究結果顯示,9種病原體IgM抗體檢測總體陽性檢出率較高,達52.87%,高于鄭輝[8]等的研究結果(約30%);MP-IgM抗體陽性檢出率最高,其次為Flu B和ADV,提示周康航地區2019年秋冬季急性呼吸道感染9種病原體IgM抗體檢測中最常見病原體是MP,這與國內的一些地區報道[9-10]的研究結果一致。而蘇州地區一項研究[11]則顯示RSV為兒童感染的最常見病原體,與本研究結論不同。這可能由于氣候環境、生活習慣、社會文化、醫療資源分布等有差異導致。
本研究顯示,呼吸道病原體感染中MP的檢出率在性別之間有差異,女性(55.45%)肺炎支原體陽性檢出率多于男性(44.45%),說明女性較為易感,與福州地區的研究結果分析一致[12],而杜溪喬等[13]的研究顯示肺炎支原體感染無明顯性別差異。但是否存在因性別差異差異而導致病原體感染率不同,有待進一步多中心研究以及流行病學情況分析等。
本研究對不同年齡段的病原檢出情況進行比較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RSV陽性率呈明顯的下降趨勢,且嬰兒組RSV陽性檢出率最高,與美國的一項研究結果一致[14]。這主要是由于年齡較小的患兒,身體的免疫機制尚未完全發育,且腸道菌群未能完全建立,皮膚黏膜正常屏障保護功能缺乏,從而增加了病毒的入侵風險[15];肺炎支原體肺炎發病率隨年齡增長逐漸增加,學齡期兒童占48.78%,學齡前期兒童則達到25.40%,與首都兒科研究所Zhao等[16]研究結果相符,提示肺炎支原體感染仍以學齡期兒童最多,但有明顯低齡化的趨勢;病原體總陽性檢出率最高的是學齡前組兒童,考慮該年齡段兒童接觸外界機會明顯增多,存在群聚相互感染的風險,且此年齡段兒童免疫系統尚未完善,更易感染。
本研究結果顯示冬季感染率明顯高于秋季。一項臺灣地區的研究表明,兒童呼吸道感染好發于冬春季,且冬春季的感染率明顯高于夏秋季,其結果與本研究基本一致[17]。這主要是由于冬季氣溫下降,鼻黏膜血管收縮,導致局部呼吸道的抵抗力降低[18],病原乘虛而入,致使兒童容易感染呼吸道傳染病。
本研究結果提示不同呼吸道感染疾病類型患兒呼吸道病毒感染陽性率也存在差異,支氣管肺炎患兒病原體總陽性檢出率最高,達52.97%,且MP在支氣管肺炎中陽性檢出率最高,在今后的臨床工作中對于支氣管肺炎患兒,需優先考慮是否合并MP感染,合理指導抗生素選擇,并加強預防保健工作[19]。
綜上所述,本研究通過檢測各種呼吸道病原,對2019年周康航地區秋冬季兒童急性呼吸道感染常見病原體的流行分布特點有了初步的認識,臨床工作中需強調在兒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體中肺炎支原體及病毒占據著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