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輝
開發區土地利用狀況調查是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評價的重要基礎性工作,對總結開發區存在的集約利用問題至關重要。本研究通過資料收集、影像判識、現場調研等方式,對土地利用結構、強度及效益進行調查;對調查結果進行匯總分析,從而全面掌握開發區土地利用情況。
朝陽柳城經濟開發區位于朝陽和錦州交界地帶的朝陽縣東南部,規劃范圍地跨二十家子鎮、東大屯鄉、松嶺門鄉、西營子鄉及七道嶺鎮五個鄉鎮。西北距朝陽市區35公里,東南距錦州市區65公里。所在區域屬暖溫帶半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8.4℃,無霜期149天,年平均日照2961.7小時,光能條件屬全省最高值區。朝陽柳城經濟開發區內地形條件較為復雜,丘陵、崗地、川地、平地交錯分布,地貌類型多樣化。對外交通四通八達,形成集鐵路、公路運輸功能于一體的高速便捷的交通運輸網絡。
1.開發區土地資源特點分析。朝陽柳城經濟開發區分為主區和發展方向區。開發區總用地面積602.1766公頃,其中:已建成城鎮建設用地116.5668公頃,占總用地的19.36%;未建成城鎮建設用地485.6098公頃,占總用地的80.64%;沒有不可建設土地。總體來看,已建成城鎮建設用地占比較少,開發區總體用地建成率較低,用地發展空間比較充足。主區用地面積209.2105公頃,其中:已建成城鎮建設用地63.9022公頃,占主區用地的30.54%;未建成城鎮建設用地145.3083公頃,占主區用地的69.46%;沒有不可建設土地。主區評價范圍內用地建成率一般,成熟度表現一般。“發展方向區”用地面積392.9661公頃,其中:已建成城鎮建設用地52.6646公頃,占“發展方向區”用地的13.40%;未建成城鎮建設用地340.。3015公頃,占發展方向區用地的86.60%;發展方向區內沒有不可建設土地。發展方向區評價范圍內用地建成率較低,尚處在發展階段。
2.開發區典型企業用地結構。主區6家典型企業用地總面積30.34公頃,其中:廠房及配套用地面積18.96公頃、企業內部行政辦公及生活服務設施用地面積1.80公頃,露天堆場、露天操作場地面積0.34公頃、企業內部預留地面積0.35公頃、企業內部道路停車場面積7.37公頃、綠地面積1.52公頃,具體用地面積及結構比例見圖1。

圖1“主區”典型企業用地情況結構圖
發展方向區3家典型企業用地總面積19.73公頃,其中:廠房及配套用地面積10.22公頃、企業內部行政辦公及生活服務設施用地面積0.80公頃,露天堆場、露天操作場地面積2.85公頃、企業內部預留地面積1.24公頃、企業內部道路停車場面積3.59公頃、綠地面積1.03公頃,具體用地面積及結構比例見圖2。

圖2“發展方向區”典型企業用地情況結構圖
3.開發區典型企業用地強度。主區內有6個典型企業,其中包括朝陽市順德環保有限公司、朝陽縣宏光墻體材料制造有限公司、朝陽縣駿業橡膠制品有限公司、朝陽康泉醫化科技責任有限公司、朝陽天銘工貿有限公司和朝陽縣中潤建設投資有限公司。發展方向區典型企業有3個分別為朝陽華森木業有限公司、朝陽北方兄弟資源有限公司和朝陽利源重型機械有限公司。
主區所調查的6個典型企業中,容積率最高的是朝陽縣宏光墻體材料制造有限公司,容積率為1.30;其次是朝陽市順德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容積率為0.95。容積率最低的是朝陽康泉醫化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容積率為0.35。“發展方向區”所涉及的3個典型企業中,容積率最高的是朝陽北方兄弟資源有限公司,容積率為0.75。容積率最低的是朝陽利源重型機械有限公司,容積率為0.58。
4.開發區典型企業用地效益。主區所調查的6個典型企業中,有3家企業的地均投入水平高于主區工礦倉儲用地平均地均投入水平,全部企業的地均投入水平均高于“國家標準”及“省級標準”確定的該行業用地投資強度。有4家企業的稅收強度水平高于“主區”工礦倉儲用地平均地均收稅水平。
發展方向區所調查的3個典型企業中,有2家企業的地均投入水平高于發展方向區工礦倉儲用地平均地均投入水平,全部企業的地均投入水平均高于“國家標準”及“省級標準”確定的該行業用地投資強度。有2家企業的稅收強度水平高于“發展方向區”工礦倉儲用地平均地均收稅水平。
1.土地利用狀況。土地利用程度總體良好。從朝陽柳城經濟開發區的土地利用結構和利用強度來看主區土地利用程度水平突出,表現較為成熟,土地建成率較低,表現一般。發展方向區土地開發率較低,尚處在發展階段。
用地結構科學、堅持規劃引領。用地結構與規劃用地結構協調一致,嚴格地落實了“兩規”的整體安排,布局科學。
嚴格執行相關用地標準、土地利用強度較高。開發區執行相關用地標準比較到位,土地利用強度較高。
2.用地效益。工業用地固定資產投入強度水平較高,但工業用地產出效益總體偏低。造成產出效益偏低的主要原因是市場經濟較為低糜。開發區管理機構應積極抓好“規模”與“效益”,促進良性發展,使其成為加快地區經濟的有效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