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杰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對旅游需求旺盛,旅游業在我國得到了迅猛發展,相應地,對旅游人才的需求數量也增大,作為開設旅游專業的高職院校來說,人才培養任務也日趨重要,本文從財務管理視閾探索高職院校培養旅游復合型人才的途徑。
關鍵詞:探索;培養;旅游;人才;途徑
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對旅游需要旺盛,旅游業在我國得到迅猛發展,同時,對旅游人才的培養也提出更高要求,高職院校作為培養旅游管理人才的院校,培養大批高素質旅游人是高職院校的使命,但是在高職院校,由于師資、課程設置、學生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在培養滿足旅游企業人才需求方面,還存在不足。本文探索高職院校如何培養具有財務管理能力的旅游行業的高素質人才。
一、旅游行業對旅游人才的培養提出更高要求
旅游行業面臨發展的黃金期,根據文化和旅游部統計,2018年我國內旅游市場平穩增長,全年國內旅游人數為55.39億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10.8%;全年實現旅游總收入為5.97萬億元,同比增長10.5%[1]。2018年年末全國共有A級景區11924個[2]。截至2019年9月30日,全國旅行社總數為38433家[3],其中上市公司為36家[4],中國具有14億人口,加上國外游客到中國旅游,為旅游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前景,同時,旅游行業的發展,對旅游人才提出更大的需求。根據教育部統計,2018年全國普通專科院校中旅游大類專科招生數為122679人、在校生數為362613人[5]。作為專科層次的學校,如何培養高素質旅游人才,以滿足國家的需要,是擺在專科院校老師和學生面前的一個重要問題。
二、高職院校在培養旅游專業學生方面存在的不足
遵循“問題導向”路徑,剖析高職院校在培養旅游類專業學生方面存在的不足,以找到更好地培養學生成才途徑。
(一)對旅游類課程的學習基本以每門課程為載體
學生的學習過程往往以教材為載體,教師教學過程也容易局限于課本知識的“紙上談兵”,學生也往往陷入“為了學習而學習”的循環,一門課程結束,隨著時間的推移,以課程為知識載體形式能被吸收轉化為學生能力的知識有限,更多的知識容易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被學生遺忘。而對于企業經營管理、會計、財務管理等融合在一起的知識,往往沒有一門適合的課程給學生。
(二)學生普遍缺乏參與對旅游企業經營的經歷
因為學生年輕,沒有工作經歷,即使學校安排學生到旅游企業實習,由于時間短,學生的實習往往在一個相對固定的崗位,一般情況下不能將企業的全部崗位輪換到。即使學生實習的崗位多,因為時間短,也難以全方位、客觀地了解企業的經營全貌,學生基本上以掌握旅游技能為實習目標,往往缺乏站在企業經營者角度看問題,研判企業的生存壓力、發展潛力、競爭對手等,學生缺乏對于企業經營的全局觀,這就導致學生對旅游行業的了解僅僅是部分或者皮毛,沒有深入進去,這種情況也往往導致學生對旅游行業的職業榮譽感不強,從事本專業的動能不足,影響人才培養的質量。
(三)學生缺乏站在企業“經營者”角度學習的意識
在旅游專業學生的知識體系中,學生應該具備一定的會計、財務管理等知識,能經常通過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或者深圳證券交易所查閱旅游上市公司財務報告,能看懂旅游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從而研究旅游企業根據財務指標在全國旅游上市公司中的位置,進而會研判旅游企業的競爭力,以找到從哪些方面加大對旅游企業管理的路徑,從而培養學生自覺地站在“經營者”角度研究企業面臨的困難,如何提升企業在全國旅游企業中的競爭力。甚至能做到將旅游企業與其他行業競爭力進行分析,便于把握旅游企業在全國企業中的“位置”,使學生具有管理旅游企業的責任感、風險意識等能力,這些能力是旅游人才的核心競爭力。
三、從財務管理視閾探索高職院校培養旅游人才的路徑
(一)促使學生站在企業經營者角度學習
采取“任務驅動”方式,可以利用學校組織的一些大賽等機會,培養學生獨立經營旅游企業的意識,鼓勵學生們組建創業團隊,準備參賽方案。比如,我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旨在以賽促教,鼓勵高校探索素質教育新途徑,把大賽作為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引導高校將教學工作與服務國家戰略結合起來,開展課程體系、校企合作、實訓條件建設、教學方法、教師能力等多方面的綜合改革。大賽的另一個目的是以大賽為牽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創業能力,從而帶動高職院校大力開展深化教學改革,全面推進學生素質教育。為了擴大參賽學生范圍,在學校組織大賽之前,可以由院系組織初賽,通過參賽準備,促使學生進入創業角色狀態,圍繞一個創業企業的創立、經營,需要學生參賽創業團隊確定經營范圍、選經營地址、設計股權、籌資、注冊公司、記賬、納稅等系列工作,這些工作的籌備,需要相關知識的儲備,通過參加大賽,把學生的責任意識、經營意識和風險意識全部激活,學生通過制作參賽PPT、創業團隊分工、研討,編制創業計劃書等系列工作,真正促使學生體驗到“書到用時方恨少”,學生會積極查閱相關知識,研究如何經營一家旅游企業。通過大賽,促進學生角色轉變,由填鴨式的“被動”學習變為有明確目標的“主動”學習。
(二)加強對創業政策、創業就業類
課程等資源整合及運用
國家為了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如在相關政策中規定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學分管理、培訓課程,小額擔保貸款和財政貼息政策從實體創業延伸到網絡創業,創辦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型企業暫免征收增值稅和營業稅等稅收優惠等方面進行了規定。近幾年來,國家陸續出臺了相關鼓勵大學生創業的政策。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高職院校在開設創業就業類課程時,應該將國家鼓勵大學生創業政策作為授課內容,結合就業創業類課程融會貫通,開發適合不同專業的創業課程,選配高素質老師承擔授課任務。克服“輕商”思想,培養學生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使學生認知到創業能力是生存能力之一,創業不僅可以解決自己的就業,還能為社會創造就業機會,做慈善事業,為社會做貢獻。
(三)開設培養學生具備分析旅游上市公司財務狀況的復合型能力的課程
旅游企業的運營管理,需要會計、財務管理、稅法等知識,而這些知識往往不被旅游管理專業老師和學生重視,這類課程不開設或者開設得課時量不足。作為高職院校的學生,應該了解本行業企業的發展狀況。分析旅游行業企業的發展,首先應該從分析上市公司入手,因為一個行業發展最好的企業往往以上市公司的形式存在,上市公司發展狀況是一個行業的縮影。通過分析上市公司財務狀況對一個行業有著深刻的了解;而搜集非上市公司的信息情況很難,因為非上市公司的財務信息是保密的,非上市公司沒有法律義務向社會公布財務狀況。具備財務分析能力是學生應該具備的關鍵能力之一,學會分析旅游上市公司財務報告,首先應該具備會計知識,會計作為國際上通用的商業語言,供了解會計知識的人們所運用,通過會計信息,能夠使學生較為全面、深刻、客觀地了解各行各業企業的經營狀況,其中重點了解旅游上市公司的經驗狀況。根據《證券法》相關條款規定,上市公司應當在每一會計年度終了之日起一定期間內,向證券交易所報送記載公司財務會計報告等內容的年度報告,并予以公告[6]。根據這一規定,學生可以隨時登錄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網站,查閱如黃山旅游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西安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等三十多家旅游上市公司的年度財務會計報告,進行公司財務信息的分析、比較,為本行業上市公司的經營“健康”情況進行“診斷”,找到經營中存在的“疾病”及病因,從而使學生對旅游上市企業的全局有更深刻的理解,通過財務數據觀察旅游企業的特質,對不同上市公司在財務指標方面產生的差異、分析差異產生原因背后的經營水平等問題有深刻的認知。對旅游上市企業年報進行財務分析,利用會計知識、財務管理知識、稅法等知識進行分析,了解旅游企業的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籌資能力、獲利能力、股利分配政策等,對上市公司具備“診斷”的能力。對會計上市公司的一些財務指標如反映償債能力的流動比率、資產負債率,反映營運能力的指標如總資產周轉率,反映盈利能力的凈資產收益率,發展能力的營業收入增長率,現金流量如營業現金比率,上市公司特殊財務指標如每股收益、每日股利、市盈率、每股凈資產等主要指標的分析,通過分析,使學生能站在旅游企業經營者的角度去思考、去學習,在這種任務驅動下,學生將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學生分析本行業企業經營能力也是將知識“致用”的過程,促使學生站在更全面的角度了解旅游行業,明確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堅定從事旅游行業工作的信心。
結語
國家正在職業教育領域推行高職“雙高計劃”,建設高水平院校和專業。本文探索學生站在經營者角度研究旅游企業發展,促進學生將旅游管理專業知識與財務管理學、會計學等知識融會貫通,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學生對專業發展認知的全局觀,旨在供培養旅游專業的專科院校、學生了解我國旅游行業經營者應該具備的復合型能力,探討培養學生的多種形式的創新路徑,面對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為繁榮我國旅游事業發展,為旅游行業培養更多具有復合型、跨界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國家統計局網站. 2019年國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發展主要預期目標較好實現,2020(1).
[2]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游部網站.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游部2018年文化和旅游發展統計公報.
[3]文化和旅游部網站.關于2019年第三季度全國旅行社統計調查報告.
[4]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網站.2019年4季度上市公司行業分類結果.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2018年教育統計數據.
[6]《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