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
會計電算化也被稱為計算機會計,是以計算機為主要工具,將信息技術應用在會計工作中的工作過程。會計電算化可以解決手工計算難以完成的工作,實現了數據的自動化處理,是會計工作發展的重大革命。而信息技術發展不僅為會計工作帶來機遇,也給會計從業人員帶來了新的挑戰,企業對會計人才的要求趨于專業化和全面化,為順應社會和企業的需要,需要強化高職會計專業學生會計電算化交互演練實訓的學習效果。
高職會計專業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應用技能,在會計電算化這門實用性強、未來應用廣的課程上,更應該注重交互演練實訓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會計電算化是會計學科核心科目,綜合性強,今年以來,其課程內容向兩個方向轉變:一是從單一的知識內容學習向多元化方向發展,設計范圍更廣,思維鍛煉更多,體系更加健全和深入;二是從專業知識學習向應用性、職業性的方向發展,將企業會計職業的實際工作內容和工作目標引入高職會計專業課堂,進行更細致的任務劃分和職業培養。
現實生活中,高職會計專業學生的理論知識能力并不差,但是面對會計實務時則不知如何解決,學到的知識未能有效發揮作用。企業需要投入更多資源進行上崗培訓,長此以往,高職會計專業學生的競爭力就會下降。因此,當務之急是在高職會計專業中加強會計電算化交互演練實訓,不僅讓學生有使用知識的意識,也有使用知識的能力,提高實踐技能,做到走出校門就能走進職場。在會計電算化交互演練實訓中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對于新時代下高職會計專業學生的成長非常有幫助。
(一)定位模糊,結構不盡合理
當前會計電算化交互演練實訓的定位較為模糊,高職院校和教師在科目技能的認識上存在偏差。新經濟時代下的會計電算化技能已經在環境影響下經歷了不斷的革新發展,部分教師還未轉變思想,對會計電算化的認識仍局限在計算機剛剛進入人們生活那個時代的印象。記下來的理論知識,如果用不上,或者很久不用,學生必定容易遺忘,對課程的興趣也大打折扣,更不用說實際應用技能的提升。如果高職院校和教師在會計專業實訓課程上的認識存在偏差,對課程的定位模糊,則很難保證后續的教學質量。
目前會計電算化的教學目標包含初級會計人才的培養和會計電算化軟件開發從業者這兩個方向。無論是哪個方向,都要求高職教師的教學側重于學生通過交互實訓掌握并熟練運用主流的會計電算化軟件,同時學生對會計電算化軟件也有一定的了解,理解其背后邏輯,具備軟件開發能力。但是當前高職會計專業關于會計電算化的教學目標不夠明確,專注于教授學生軟件使用,忽略了軟件開發能力的培養,課程結構不盡合理。在新經濟時代下,會計電算化軟件的更新換代非常快,學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對各種主流軟件的了解非常淺薄,不利于能力的培養和未來成長。
(二)缺乏創新,教學方式單一
當前高職學校會計電算化教學仍然比較傳統守舊,在教學理論和教學方法上缺乏創新,教學質量一般。部分學校在交互演練實訓的量的安排上尚且不足,更不用說質的提升。實訓的內涵是將真實生活中的會計場景引入課堂,讓學生通過生產生活工作的場景來提高實踐應用能力,培養綜合素養。但是目前的高職會計電算化教學中仍然沿用教師講授,學生聽課的模式,在實訓上的創新不足,體現了部分院校和教師的教學思想仍然是因循守舊的,在這樣的舊思維的引領下,會計電算化的教學質量則受到限制。同時,當前會計電算化交互演練實訓活動是在微機室進行,講練結合,教師講解練習主題,學生開始進行實訓。學生通常是聽教師授課,觀看教師實訓演練,自己再照搬教師的操作進行實訓演練。這樣的方式缺乏變通,形式單一,整個教學過程和學習內容都非常枯燥,學生難以沉浸其中。教學過程以教材章節推進,教材的革新發展一般是不如社會和企業發展快的,學生按照教材學習,也不能保證其足以應對會計職業的崗位需求。如果教學僅側重于會用會計軟件的基本操作,則學生對會計電算化的認識非常膚淺,無法起到實訓作用。
(三)資源受限,影響教學效果
當前會計交互演練實訓的教學資源較少,影響了教學效果。交互演練需要有足夠的會計軟件,用以進行人機交互練習;實訓則要求根據實際會計工作崗位遇到的情況進行練習;實訓教學總體目標在于運用真實案例,快速提高學生會計電算化技能,積累足夠的實踐經驗,從實訓中總結科學合理的工作方法,提高綜合素養。當前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教學在軟件提供上比較單一;在實訓時間安排上相對較短;在教學資料配備上,落后于當前職業需求;在教學方法上,相對保守;在選取的項目案例上,其還原程度較低。總體而言,會計電算化技能培養所需要的教學資源尚不足以滿足實訓目標,需要高職院校加大研究力度和投入力度,培養學生的會計電算化技能。
(一)基于工作實踐應用設置演練課題
會計電算化交互演練實訓越接近實際會計崗位需要,對學生的鍛煉作用越強。因此要基于企業中的會計工作實踐應用設置會計電算化的交互演練實訓課題。實訓內容接近工作實踐應用,不僅可以讓學生提前認識會計工作崗位中各種職責劃分,分工內容以及彼此之間的聯系,提高學生職業素養,也有利于引導學生明確職業規劃,積累實操經驗,學習工作方法。學生未來走上工作崗位就能夠靈活運用會計電算化軟件解決具體問題。
例如,實訓過程中,教師用單機版的會計軟件開展教學工作,讓學生充當會計工作的不同崗位角色,學生可扮演不同角色完成整個實訓項目,對會計工作的流程模式,各個崗位之間的聯系更加清晰。教師也可以為學生分組,設置組長,讓組長安排組員扮演不同角色,走上不同崗位,明確分工與職責。教師讓學生通過用人單位常用的比較經典的會計電算化軟件開展實訓。各組獨立完成整個項目,包括工資核算,固定資產核算,存貨核算,建立賬套,將憑證上傳網絡,由總賬小組進行記賬和審計。這樣的實訓讓學生不僅了解了會計電算化的崗位分工和職責,也讓學生清晰地認知到原始單據和常用憑證在各個崗位間的傳遞。整個實訓過程的真實性很強,真正起到了提高學生應用技能的作用。
(二)以學生為主導的會計電算化交互演練
以學生為主導的會計電算化交互演練并非教師降低參與度,而是教師的角色發生了轉變,從之前的課堂引領者,轉變為課堂引導者。教師可以設置一道實訓題,要求學生分組進行演練,學生自行研討計算過程和方法,用理論知識解決面對的實際問題。教師少講解,多引導,少動手,多支持學生動手。讓實訓課堂成為學生自由發揮的場所,可以運用自身的聰明才智解決實際問題,這樣學習留下的印象,遠遠超過傳統的教學方式,基于學生足夠的實踐鍛煉,提升學生的思維層次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加強會計電算化實訓考核
以練代學,以考代練,是提高學習效率的方法之一。在實際工作環境中解決問題,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程度。在會計電算化實訓過程中,學生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開動腦筋,運用自身學識嘗試解決問題,通常都能為學生帶來強大的激勵。傳統的會計專業考核主要是常規的期末考試為主,考試形式主要采用筆試,圍繞教材知識點進行考核,題目有固定答案,都是封閉性的問題,并將此類考試的成績作為學生能力的考核標準。這種考試很難檢測學生的應用技能是否存在問題,在新經濟時代下,這類考核的意義不大。高職院校和教師應該對會計電算化的考核方式和考核內容進行革新改良,以實訓方式進行考核,以實際會計工作內容作為考試內容的主體,以全面、專業、實踐能力強作為評定標準,真實檢測學生的實踐能力,為下一步教學安排提供可借鑒的成績。
基于新經濟時代帶來的影響,高職會計電算化科目不應因循守舊,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工作,而應該大力引入交互演練實訓,做到練中教,教中練,創設會計工作實際情景,融合會計科目的專業理論,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教師可引入貼近生活實際的實訓內容,將課堂主體地位交給學生,鼓勵其獨立思考,獨立完成實訓課題,并對會計電算化的考核方式和考核內容進行革新,通過考核了解學生會計電算化技能的熟練情況,也能夠以考代練,大幅度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高職院校應將實訓作為重要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通過實訓做到理論聯系實際,開展實訓教學,激發學生實踐動手的興趣,培養會計業務能力,增強競爭力,實現學生與社會企業的雙贏。
(本文作者單位:湖南理工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