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霞 伍應德
在農業生產結構不斷優化的今天,人們對綠色、健康、無公害農產品的追求日益增加,但在其銷售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使得新時期的農產品銷售困難。本文將結合當今農產品銷售市場的發展趨勢以及人們的消費心理,指出合理的對策以解決新時期農產品銷售過程中的問題。
自改革以來,農業發展進程加快,不僅體現了綜合國力,還有效解決了糧食供應問題,伴隨著我國社會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人們對更健康綠色環保農產品的需求,我國農產品市場呈現出不斷擴大的良好發展勢態,但在發展過程中,因目前還處于發展階段,受到各方面的制約,產品的品質和產品種類跟不上,政府對農產品市場營銷的重視程度不夠,面對市場的需求供給缺少調查研究,盲目生產,品種較為單一。
(一)農民缺少對市場的調研
沒有細致的對消費者和銷售方法進行相應的研究,再加上農民本身經濟條件的限制等因素,大部分農民對農產品的種植都是根據去年的作物價格來估判的。很多地方存在著一種作物收益好時,大批人在第二年大量種植,結果可能是賣個好價錢,或者是收益遠遠低于第一年。其原因是消費者對于農產品的需求沒有第一年那么大了,或者是數量過多引起農產品的貶值,這樣下來就會嚴重打擊農民的信心,使他們更難掌握市場的規律。
例如前年山藥很熱銷,很多農民不計后果地大量種植,導致山藥在市場上很容易買到,供給的數量遠大于消費者的需求量,所以今年的銷量非常一般,大大降低了農民的種植信心。
另外,銷售方式比較單一。大部分農民銷售的渠道是自己到市場進行售賣或者是買賣給收購的商販,相對而言銷售模式比較單一,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電視上有過報道,華北地區的農民在玉米收成后都會在家打包好,或者進行輕加工后轉賣給商販,但是這樣會減少農民的收入。
(二)政府關注不夠
在農村,很多農民生產農作物只用于自產自銷,生產數量少,規模也比較小,嚴重制約了農產品行銷策略的制訂。對于大面積種植,比如:水果、林業等因為其生長周期較長,消耗人力物力更多,風險也比較大,所以不敢大面積種植。我們也看到過很多水果爛在地里賣不出去的情況,這時候就需要政府加強對果農的關注并對市場供求加強指導。
(三)農產品生產的季節性太強
通常來說,大部分農產品都具有季節性生長的屬性,因農戶的自身經濟條件有限,不能建立儲存倉庫,長期儲存,反季節銷售,這勢必造成農產品在成熟時可能會集中上市,導致農產品價格降低。部分農產品由于不容易運輸,使其運輸成本提高,限制了農產品的推廣,許多需求量大的農產品得不到滿足。
(四)部分農產品質量不過關
產品質量是消費者選擇的根本保障,產品質量過關,才可以得到消費者的青睞。針對現階段存在的一些問題,提高安全意識,加強檢測體系的監理,有效處理農產品的質量問題是十分必要的。
在農業生產中,有些農戶為了獲得更大的經濟利益,忽略了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問題,在生產過程中大量使用添加劑、化肥,而銷售者為了能夠提高銷量,延長售賣時間,在農產品上噴灑藥水等,這些都埋下了農產品的安全隱患。
良好的營銷策略對增加農產品的銷量有著重要意義,農產品銷量的增加對農民的收入、推進農村建設、促進農業結構的發展有著積極的影響。規劃相應策略時一定要結合當地的農業結構、農戶發展情況,盡可能做到“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一)加強市場調研,了解消費者需求
農民可加強對市場的調研,了解消費者的購物需求,不盲目種植。貴州六盤水市通過“三變”改革,整合資源,農民集體協作,擴大種植面積,進行專業化、規模化生產,進而提升農作物的生產數量,提高農作物的生產質量。戰斗在一線的村支書等與農戶進行更深的探討,用合作共贏的方式帶領農民走上致富的道路,起到領導作用,使每個人都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提高了規模化、專業化生產的水平。
2019年2月紀錄電影《三變·山變》在全國院線上映。該影片以改革開放40年為大背景,用紀錄電影的表現手法,真實紀錄六盤水“三變”改革一線人物的鮮活故事,介紹了“三變”改革的發展模式、創新意義以及這一改革給當地帶來的巨大變化。
(二)讓銷售信息流通,實現更好交流
更好地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動態,從而達到銷售信息的流通,與消費者更好地交流,聽取其他人建議的同時還能擴大農產品的知名度,進而更好地調整農業生產。消費者放心,我們才能安心地生產。提高產品知名度的方法有很多種,最常見的就是廣告,我們熟知的“農夫山泉有點甜”,因其大量植入廣告而被我們大家所熟知,前提是要有質量的保證,這樣不管是對消費者還是對農戶,都有較大的益處。
要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檢測能力,首先要加強檢測隊伍的建設,提高農產品質量檢測水平,與當前農產品檢測市場的需求相適應。貴州六盤水市創建國家食品安全衛生城市,從各級建立起完善的農產品安全行政管理體系,即由該級的監督局、監管辦、監管員組成,每個監管辦公室以下再設置一定規模的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室或者檢測站,根據要求派駐相當數量的檢驗監測人員,組成縱向的檢驗監測隊伍。建立執法隊伍,對農產品檢測中出現的問題依據法律規定進行處理。
其次,要根據國家食品安全標準確定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檢測項目,農產品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但是隨著媒體以及網絡的曝光,顧客在購買農產品時會進行慎重的選擇,而且,農產品質量檢測部門要加強對農產品安全檢測的重視,加大管理力度,對農產品檢測流程進行規范,不定期地對農戶進行培訓,提高農戶對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意識,為人們提供更多綠色健康的農產品。
(三)拓展銷售渠道,促進農業生產
這里將詳細敘述一下農產品與電子商務的完美結合。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媒體信息化以及互聯網的發展已經比較成熟,在這個背景下,我國涌現了大量的網民,網絡交易已經非常普遍,農戶可以將自己的產品與電商完美結合,促使農村市場在線上銷售得到一定的發展。各種網購包括農產品銷售的APP層出不窮。
目前,網銷存在一些問題:首先是網頁設計不夠簡單明了,導致消費者會花大量時間去篩選,其次是農產品價格不一,在選擇商品時同樣會花費很長時間去比較,從而增加了消費者的購買成本。另外農產品具有易損壞的特點,在運輸中由于保管不善很容易損壞,很多時候不能為客戶確保農產品的質量。針對這一系列問題,應該著重從滿足顧客需求這一方面入手。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產品的質量也決定了消費者的購買決策,因此消費者在選擇時會不斷比較,選擇性購買一些性價比高的產品,在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前提下,要設計較好的包裝,避免農產品在運輸途中意外破損。
在安全質量有保障的前提下,給農產品制定合理的價格更能吸引消費者的目光,定價時要結合多個方面進行考慮,比如農產品的投入成本、包裝成本、運輸成本等方面。要增加與顧客的交流,顧客的反饋是最好的意見,農戶可以根據大多數人的建議,對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糾正,增強用戶的信賴感,也可以積累更多的回頭客,使客戶進一步推廣農產品。
我們常說“想致富,先修路”,這里的路不光是指運輸的道路,還包絡網絡。很多我們之前沒有見過的東西,經過宣傳、推廣等方式慢慢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
在很多交通、網絡不是特別發達的地區,就有非常多冷門的、不被大多數人熟知的產品美食等走出了深山。貴州六盤水市的“涼都三寶”就是通過品質、網絡和政府的助力推廣,出口到了國外,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和文化的宣傳。
(四)政府應發揮作用,提高農民收入
反復的實踐證明,政府做好相關工作,能使農民的經濟收入顯著提高,政府應為農戶的策略的定制、經濟的建設起到引導和保障作用。貴州六盤水市面對“高、少、瘦、弱”的農業生產的不利條件,面對“短平快”的資源型經濟中的“短板”,通過創新生產和運作模式,調動廣大農戶的積極性和參與性,實現農業的高質量發展。通過專業合作社保底回收,保障農民的基本利益,同時加大資金投入,建設農村地區的網絡設施,創立農產品信息交流平臺,加強網絡監管,保證農產品營銷可以安全運行。
現如今,人們對健康綠色農產品的需求量越來越大,政府應幫助農戶在質量安全的前提下大力生產,合理解決生產過程中的問題,例如村干部的帶領、電商與農產品相結合、創新體制機制等,因農產品在生活中必不可少,我們應加強對農產品的各項要求,保證顧客利益,制定良好的策略來解決好農產品的銷售問題,對增加農民收入、調整農村的種植結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作者單位:中共六盤水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