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蓉
[摘要]提高青少年科學素質對于國家振興和民族復興有著重要意義。該文針對青少年科學素質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分析了圖書館融入青少年科學素質提升的優勢,闡述了當前青少年科學素質教育現狀,然后結合實際,探討如何整合資源,加強合作,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提出全面提升青少年科學素質的措施。
[關鍵詞]圖書館青少年科學素質
[中圖分類號]G315;G25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19596(2020)060061-04
圖書館是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場所,承擔著社會教育的職能。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他們的素質決定了未來社會的發展方向。在青少年的綜合素質中,科學素質是極為關鍵的內容,根據青少年的特點,科學素質主要包括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能力及科學意識四個方面[1]。充分認識當前青少年科學素質培養中存在的問題,積極利用圖書館提升其科學素質有著積極且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圖書館融入青少年科學素質提升存在的問題
(一)重視程度不高,整體科學素質偏低
陳勇等提出,現行教育體制制約了青少年創新能力的培養[1]。崔揚也指出,中小學整體科學素質教育水平不高,政策、法規支持力度不足[2]。中國科協發布的第十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結果顯示,截至2018年我國具備科學素質的公民比例僅為8.47%[3]。受傳統應試教育體制的影響,人們過于注重升學率和考試分數,青少年疲于應付考試,沒有時間和精力學習應試要求以外的知識,沒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大多缺乏創造力、想象力,缺乏探索求知精神以及必要的實踐歷練,造成青少年整體科學素質不高,不能很好地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社會、學校、家庭對此也不太重視,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打擊青少年參與科學活動的熱情,更談不上利用圖書館資源提高其科學素質。
(二)地區發展不平衡,青少年個體差異明顯
林蕊以福建省為例,指出青少年科學素質地區、學校、個體差異明顯[4]。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的青少年相較于內陸地區,科學素質高,參與科技活動積極。素質較高的青少年多來自教學條件好的重點學校、經濟狀況較好的家庭,因此整體發展不均衡。XUEHUI學會2020年第6期2020年第6期圖書館融入青少年科學素質提升的策略探討XUEHUI
(三) 資金缺乏,教育設施及條件不滿足需求
張書琴提出了科學素質培養資金不足、師資力量缺失等問題[5]。主管部門投入資金不足,科技教育的經費缺乏,影響了科普活動的開展,圖書館科學素質教育活動類型少,以流動圖書車、展覽、講座等為主要形式,內容也較為單調,難以吸引青少年的關注,同時圖書館工作人員的指導水平有待提高,自身也缺乏創新精神,最終影響了青少年科學素質的提升。
(四)圖書館閱讀指導職能缺失
閱讀是青少年獲得科學知識的主要途徑。楊霓通過對惠州市三所學校發放800份問卷調查得出結論,公共圖書館數量不足,閱讀指導職能方面存在缺失,認為圖書館應成為閱讀指導中心[6],提高影響力。高軍、鄧輝選取了777名15歲和18歲青少年進行調查,探討了青少年利用圖書館課外閱讀的動機,認為圖書館應發揮教育職能,根據不同階段青少年的閱讀心理及特點,做好導讀工作[7]。青少年正處在身心成長發展的過程中,思維尚未定型,具有較大的可塑性,而在新媒體時代,資訊繁雜、良莠不齊,青少年又缺乏辨別力,因此需要有效地開展導讀服務 ,引導健康閱讀。
二、圖書館融入青少年科學素質提升的優勢
圖書館是公益性社會文化機構,承擔著社會教育的職能,平等、開放是其主要特點。可以利用其豐富的科普信息、開放的學習空間、形式多樣的活動、浸入式的實踐體驗,吸引青少年的關注,激發他們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興趣,培養和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以及處理問題的實踐能力。可以說,圖書館是目前學校科學教育的延伸和補充,為青少年的科學素質提升創造必要條件,具備以下幾方面的優勢。
(一)圖書館館藏資源豐富
圖書館館藏資源十分豐富,應充分保證伴隨青少年成長的科學素質提升的需求,注重科學知識的全面性,以完善青少年的知識結構,并拓展他們的視野。隨著自動化、數字化、網絡化的發展,圖書館擁有豐富的資源類型,重視數字資源的建設,以良好的信息網絡環境和先進的信息查詢技術,滿足青少年多元化的需求,更好地為其提供服務。
(二)圖書館的人才優勢
一批擁有較高科學素養、信息素質的圖書館人,可以因材施教,系統指導青少年學會利用圖書館,培養其獲得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其獨立學習的能力及效率,達到其自主學習及終身學習的目的。還能定期邀請專家、學者開辦青少年所密切關注的科學主題相關講座,使他們積累豐富科學知識、開闊視野,激發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培養科學意識。
(三)圖書館為青少年學習科學知識提供舒適的學習環境
對圖書館的物理空間來說,除了必備的實用功能外,還應該具備個性化、人性化的特點。針對青少年的特點設立專門的閱讀區,再根據不同的需求劃分幾個不同功能的區域。比如設立獨立自學空間、配備字典、科普讀物、教輔材料、小黑板等,以色彩淡雅的淺綠或淺藍等為主色調,點綴一些生機盎然的綠植,營造出寧靜、溫馨的氛圍,使他們在館內更專注地學習相關知識。也可以設立交流、實踐區,引進3D打印機等科技設備,配備討論桌、操作臺、電子閱讀機、移動終端設備以及青少年作品展示柜等,輔以紅色等熱烈的色彩裝飾,讓人感受到積極向上、熱情有活力的氛圍。青少年參與體驗、實際操作,增進彼此間的交流、討論,激發靈感。這有助于鍛煉其發現問題、運用科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其自主、合作、共享的科學精神,調動其主動獲取知識的熱情及探索科學的興趣。
三、圖書館融入青少年科學素質提升的策略
提高青少年的科學素養,圖書館需要經常和學校、家庭溝通交流,共同努力。圖書館不僅僅是擁有豐富資源和先進科技設備的場所,也應該成為青少年交流、分享、實踐以及提高科學文化素質的基地。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應相互融合,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正直、有道德、有理想的青少年。
(一)研究、制訂青少年科學素質教育相關的法律法規
《國家教育事業“十二五”規劃綱要》指出,要著力提高青少年的科學文化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8]。通過制定條例、法規,指導及規范科學素質教育所需的資金、場地、設備及人員的條件,尋求青少年科學素質提高的常態化機制,結合實際情況,督促社會、學校、家庭三方配合,共同提高青少年的整體科學素質。
(二)逐步優化圖書館資源建設和服務
青少年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獲得基礎知識與專業知識的持續充實,實現對其知識結構的更新和完善,若單憑課堂上所學及教材中的知識,則無法達到理想的效果。所以應充分利用圖書館資源,從而達到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目的。圖書館應注重科普資源的收藏,結合當前青少年的實際需求和科學素質教育的要求,根據其年齡、心理、閱讀行為等特點,綜合考慮不同學科與知識領域的情況,有計劃、有步驟地補充并更新館藏資源,增加電子圖書、期刊及多媒體數據庫等,同時還可讓學校與學校之間、不同類型圖書館之間實現館際互借,做到對圖書館資源的高效整合、共享及利用。另外,圖書館還可以建立科普網站,打造專業的電子資源共享平臺,打破時間、空間的局限,在樹立正確網絡觀的同時,給廣大青少年提供更為方便、快捷的閱讀途徑,讓他們能快速地獲取自己想要的信息,獲得良好的閱讀體驗。
(三) 做好科普工作,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科學素質
圖書館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在館內營造出輕松、有趣、積極向上的交流氛圍,以此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參與。例如在每年的“全國科普宣傳日”“全國科技活動周”等活動期間[3],推薦科普書目,舉辦相關主題的講座、展覽等,傳播科普知識,使圖書館成為青少年學習科普知識的重要場所。還可定期邀請專家舉辦各類主題講座,針對近期熱點,講授科技動態及前沿科學知識,從而啟迪青少年的思維、拓展視野,更好地激發出青少年的學習興趣。另外,圖書館也可舉辦科普展覽、科學家事跡展以及讀者交流座談會等活動,在館內營造出濃郁的學習氛圍,以多姿多彩的形式吸引青少年來到圖書館,在潛移默化中對其進行熏陶和影響。這樣不僅能夠提高青少年的科學文化素養,還可以促使青少年在各項活動中增加相互溝通的機會,做到取長補短。除此之外,圖書館還應當積極推廣青少年讀書活動,結合圖書館自身的實際情況及青少年的需求,推廣閱讀經典、“世界讀書日”“圖書館服務宣傳周”等活動,集中開展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發揮閱讀的引領作用,引導青少年多讀書、讀好書,培養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進而確保更多青少年積極自主地參加到閱讀活動中,提高科學文化素養。
(四)加強繼續教育,提高圖書館工作人員的科學素養
隨著現代科技的飛速發展,不少圖書館已經利用現代化設備實現自主借閱、查詢、獲取信息等管理方式,數字化、網絡化沖擊著傳統的工作模式。因此,圖書館工作人員要學習先進的服務理念,掌握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方法,提供信息咨詢服務;要堅持繼續教育,提升科學知識綜合能力,努力成為青少年教育專家;要堅持“以人為本”,針對不同興趣、愛好及學習目標的青少年提供個性化服務,做好導讀服務,還可以進行實踐指導,滿足青少年多層次的科學素養提升需求。
(五)廣泛開展合作,共同提升青少年的文化素質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第十六條明確規定,“科技館(站)、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等文化場所應當發揮科普教育的作用”[9]。因此,提高青少年的科學素質僅靠圖書館來承擔是遠遠不夠的,應尋求政策支持,保障資金到位,同時整合社會各方面資源,加強與科技館、博物館、公益組織等的合作,共同打造青少年科學教育平臺。科技館也是青少年科普教育的主要基地,近幾年各地政府都加大了對科技館的資金投入及建設管理,使展廳的面積擴大,功能也更齊全。比如在科技館的人物展廳介紹我國歷史,以及近代有名的科學家的生平事跡[10],可以啟迪青少年的創新思維,培養勇于探索、不畏失敗的創新精神,因此,圖書館和科技館合作將相得益彰。
總之,當代青少年是推動未來社會進步的主力軍,也是國家振興和發展的希望,圖書館融入青少年科學文化素質的全面提升,引導他們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培養他們利用圖書館自主學習能力,完善知識結構,夯實基礎,開闊眼界,不斷增強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是助力提升全民科學素質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陳勇,胡斌毅.新時期青少年科學素質培養探究(上)[J].北京政法職業學院學報,2007(2):56-61.
[2]崔揚.如何開展青少年科學素質教育[J].讀書文摘,2016(32):71.
[3]蘇幼停,許春漫.加拿大圖書館科學素養周活動及啟示[J]. 圖書館建設,2019(3):106-111.
[4]林蕊.淺談提升青少年科學素質的有效途徑[J]. 海峽科學,2016(9):51-53,73.
[5]張書琴.淺談加強我國青少年科技教育 提高青少年科學素質[J].中文信息,2015(1):246.
[6]楊霓.青少年閱讀的影響因素探究——以惠州市青少年閱讀狀況為例[J].惠州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32(1):125-127.
[7]高軍,鄧輝.關于青少年課外閱讀動機和閱讀素養關系的調研分析[J].圖書館工作研究,2013(213):116-119.
[8]劉懿.創新驅動背景下大學圖書館社會教育支持實證研究——以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建設為例[J].圖書館研究,2016,46(6):113-117.
[9]宋楠.淺談科技館在青少年素質教育中的作用[J].科技視界,2018(22):18-19.
[10]魏杏典.發揮城市圖書館作用 提高市民科學素養[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8(20):176-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