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中美術鑒賞這一模塊,如何導入,以及怎樣提起學生對于美術鑒賞模塊的興趣,是當代美術教學的難題。眾所周知,高中學生處于高考壓力階段,如何能夠有效,并且能夠在一方面降低學生的壓力成為一線老師的首要任務,在山水畫模塊,本文打破以往的授課模式,帶領學生走出校園,真正感受當地的山水,以真情實景讓學生感受畫家在面對山水創作時的感受;以130團奎屯市胡楊林景區為例,讓學生區分南方和北方地形差異以及在國畫中變現形式的不同;促進學生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對祖國山河的魅力。用自己所學的技法,真實反饋在自己的畫面上。美術鑒賞課程又是高中美術教育階段最重要的內容,是培養學生認識美,發現美,欣賞美,表現美,從而進行創造美的重要過程。以審美為特征,通過帶領學生走進景區的教學活動,給學生建構一個具備美術修養的人格臺階,并達到新課標中美術核心素養的美術識讀,美術表現、審美判斷、創意實踐、文化理解等要求。
關鍵詞:高中;美術鑒賞;教學模式;景區
1 課程目標與學情分析
了高中美術鑒賞課程是美術中外史的認識和把握階段,對于處于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說,沒有設計、工藝以及現代媒體藝術等模塊更受學生的喜愛。依據課程目標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通過以美育人,引導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參與美術學習,學會在現實生活情境中發現和提出和分析問題。依據課程目標在美術教學上需要做到不局限于課堂教學,應充分利用鄉村教育資源來設計高中欣賞課程。《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了“推動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的目標,并鼓勵高中教師要做出自己的特色,基于這個目標,其實質就是關注每一個孩子的個性發展。使美術課不再局限在課堂中,而是活躍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到以學生為本,培養孩子的人生境界。奎屯市處于兵團一體化城市,有充分的艱苦奮斗的軍墾精神文化,當地地貌景觀適宜,又有豐富的胡楊林景區,可以將特色的胡楊林景區作為學習中國畫的導入部分。胡楊河市高級中學在高二上學期設有中國畫鑒賞課程,此時學生有基本的國畫欣賞水平,但是深入了解中國山水畫部分,還是處于基礎階段,如何將景區資源引入到課程設計中,是本課程在導入部分的創新階段。
2 高中美術課程國畫模塊與景區結合的教學模式探索
2.1 充分調研
在課程實施之進行了大量的實地調查,對于奎屯市周邊景區進行統計,對于不同景區的選定,也制作了一系列的出行方案,來保證學生在課程進行中的安全問題。在課程設計之前,對奎屯市的幾所高級中學進行詳實的問卷調查,對于與景區結合的教學模式的實施可能性,以及是否有意愿和期待新模式下的課程。回收到反饋信息后的總結為:第一,各個中學的老師更有意愿和傾向想要探索和嘗試新的課程;第二,學生對于可以在室外進行美術課程,表示很興奮,也很期待;第三,學校的態度是給予支持和鼓勵,將學生的這次課程嘗試視為對于獨立性的歷練;第三,在奎屯的胡楊林景區,在夏季和秋季非常適合學生寫生。在高二階段適合與景區結合模式的探索與實施。
2.2 建立教學實驗基地
在景區建立試驗基地,打造風景寫生基地:風景寫生是高中學生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國畫寫生有重要的幫助,能夠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以及選景構圖,感受自然美景給人們帶來的感受以及視覺的沖擊力,教師也將講述如何將三維立體的現實場景轉換成紙上平面圖案。在新疆七師奎屯市,胡楊林景區將長期與學校進行合作,并長期舉辦相關活動,也與其他企業進行合作,使得美術課程不斷豐富和完善。通過每一期活動后,將要舉行繪畫作品展,使得活動成果可以展示出來,也能夠促進學生對于繪畫的積極性,并且每組之間進行點評,最后教師總結,使得學生可互相借鑒,最后引入到國畫的欣賞課上,了解古人在繪畫時的心境,以及對于欣賞國畫的知識。可將課程設計成幾部分,如下:
校內課程:
第一次課:山水皴法的講解
第二次課:樹的畫法(樹枝,樹干,樹葉,樹根)
第三次課:山石的畫法
第四次課:小船配景的畫法
第五次課:茅草屋的畫法
第六次課:古道山路以及橋的畫法
第七次課:山水畫的構圖以及配景的搭配臨摹作品一
第八次課:組合以樹為主的作品一副(出作品)臨摹作品二
第九次課:組合山石,水,橋,樹的畫法(出作品)臨摹作品三
第十次課:山水的臨摹作品四
第十次課:山水的臨摹作品五
第十一次課:山水的臨摹作品六
第十二次課:山水的臨摹作品七
第十三次課:山水的臨摹作品七
校外課程:
第一次課:風景寫生構圖講解
第二次課:風景小品寫生
第三次課:風景局部寫生
第四次課:樹木皴法寫生
第五次課:山石皴法寫生
3 教學實踐
此次課程將設置三個課時,第一課時帶領學生在室內進行,了解中國畫發展的歷程,將南方山水的實景以視頻的形式將課程作為一個導入,在學生了解南方山水以及歷代名家在繪畫山水畫所使用的皴法,以及畫國畫的基本知識,從中國畫的山水出發,將其設置成一個單元系列的學習。不僅可以充分了解山水畫繪畫過程,也能夠使實踐與理論更好的結合。對于一幅山水畫的欣賞,從哪里開始欣賞最為關鍵。
第二課時依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中國畫是以欣賞為主的學習模塊,因此在教學中需要鼓勵學生通過具體的練習和創作活動獲得對中國書畫藝術魅力的體驗和感悟。需要注意的是,中國書畫教育不能僅限于單純的技法訓練,必須通過學科核心素養為導向,既要關注知識與技能,也要關注過程和方法,更要關注情感態度價值觀。正因如此,所以要打破以往常規的教學模式。將學生帶入山水木之間,親自感受大自然年。通過實地考察,不僅對美術學科的藝術培養,更涉及其他學科知識,讓同學深刻了解本土的植物,地形,地貌。新疆又處于一個地形地貌多樣地區,“三山夾兩盆”更涉及地理學科內容。在基本了解中國畫知識以后,教師需要將景區基本情況了解以后,將課外課程的時間安排要提前做好,以及將景區的選景規定好,最后到達實行的一步。
第三課時在國畫的基礎知識了解后,可以組織學生真正進行實地觀察和繪畫,需要讓孩子真正了解對于新疆的山水,教師并進行詳細的講解,組織學生對新疆山水進行描繪。新疆山水不同于其他南方山水,南方的山水地域特征是山巒緩平,連綿不絕,草木豐茂,煙嵐清潤,江水浩渺,境界遼闊,在構圖、布景上的特色就是—平遠。而畫南方山水的畫家總是用秀潤、淡雅、溫和之筆墨,皴山、點樹、染云。而新疆的山水。則有西北的豪放之意,多平緩山丘,無奇峭之筆,而樹木多為胡楊樹,胡楊樹也是新疆地區多為生長的植被,這種植被在畫中蒼勁有力,雄偉挺拔,婀娜多姿。也是畫面中的點睛之處,同時,在許多畫家的筆中單獨畫胡楊樹的就非常多,用來表達自己的能夠像胡楊一樣堅韌不拔的精神。在構圖上為學生提供多種形式,在內容上,不限定學生,可以盡情描述自己眼中的胡楊林景區。學生創作中,老師需要進行輔導。
4 成果評價及意義
4.1 成果評價
1)作業形式多樣,本土特色較為明顯。在課程結束后,老師組織學生回到教室,將每個同學的作品進行評價,找出每個學生的優點,以及用自己的創作形式來表達對祖國邊疆景色的描寫,有的同學將胡楊樹的彎曲扭轉的老樹根畫的非常到位,有的同學將平緩的大山描繪出來,作品各不相同,與以往傳統的,在室內實踐國畫課程,很明顯將室內繪畫轉化到室外繪畫的創造性更強,來達到我們本次課程的目標。對于以往學生的作品,存在著每個同學的畫面內容基本相同,與當地的山水植被并不相符,學生多了解南方山水,并不了解新疆本土的山水特征,并不能很好的達到本次課程的目標。
2)教學過程中,學生繪畫熱情高。在帶領學生親自感受本土景區的教學模式中,學生上課形式較為自由,與以往的傳統教學模式,學生顯得格外輕松。在國畫欣賞及實踐的課程中開闊學生的思維和眼界,在聽講和學生反應上看,是非常積極和專注的。以往的學生,回答反應慢。對于老師所說的專業術語,沒有回應,使得課堂呈現出被動。當學生面對真實的大自然中,學生的問題也是隨之增多,有感而發,有效的激發了學生對于學習和欣賞國畫的興趣。
4.2 意義
美術欣賞課程是高中階段的重要內容,是提高全民素質培養的重要源泉,也是培養學生審美的主要環節,通過與景區結合的新模式,給學生建構一個具有美術修養的人格,打破以往傳統教學模式,將高中階段美術欣賞模塊設計成學生主動學,老師輕松教的課程。也是當下教學過程中需要創新,需要思考的實踐性問題。
5 結語與展望
在當下開展景區與美術教學模式相結合,是創新,也是趨勢所在。當今高校積極開展學校與美術館、博物館相結合的模式,國家也對于中國傳統文化更加重視的前提下,高中美術鑒賞課的創新模式也是每位教育者的首要任務。加強學生的藝術文化素養是當今美術教學的主要任務,強調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和自覺性。通過豐富的美術課程來調動學生的上課積極性。在實施課程中,也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反思和思考,不斷完善和改善課程設計。在此教學模式下,豐富學生實踐生活以及對于自己觀察的問題進行思考和表達。同時也希望景區能與學校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才可以保證后期課程實施順利進行。總之,美術特色課程需要不斷更新,只有不斷更新才能夠促進和發展美術教育事業,才能夠提升學生的藝術審美以及內心的修養,新疆地形復雜多樣,適合開展美術特色課程,對于特色課程所在學校和社會都給予大量的支持。
參考文獻
[1]尹少淳.課程改革背景下的美術教科書編寫問題[J].課程·教材·教法,2003(10):45-50.
[2]尹少淳.一方水土養一方娃[N].人民日報,2015-06-14(012).
[3]尹少淳.美術教育發展趨勢的把握與美術課程構建的對策[J].課程.教材.教法,1999(08):44-48.
[4]丁雪瑩.中日美三國美術館公共教育的比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5.
[5]陳瓊.學校美術教育與博物館教育合作的教學探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3.
[6]麻麗娟.日本美術館普及中小學美術教育的借鑒與啟示[J].藝術教育,2013(12):26-27.
[7]高峰.對當前高中美術國畫教學的認識[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8(S1):916.
[8]唐悅.高中生美術鑒賞深度學習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9.
[9]溫虹.高中生審美心理特征與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
作者簡介
王健(1996-),女,漢族,河北省唐山市遷安市人,研究生,教育碩士,陜西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學科教學(美術)專業,研究方向:學科教學(美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