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科技的發展和進步,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繼承和保護逐漸變得疏于管理,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社會和國家寶貴的歷史文化藝術資源,需要深刻地引起社會和國家對其重要性的高度重視,加大保護力度。過去傳統的繼承和保護文化遺產的方法已經隨著信息化時代的來臨不再被廣泛適用,由于當今社會的信息化技術發展非常迅速,數字化技術得到了廣泛應用。本文主要介紹利用數字化技術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繼承和保護的意義和一些舉措。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管理;數字化
中圖分類號:TP393. 09;G1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 (2020) 09-0151-01
一、引言
現在的人們已經步入了一個信息化的時代,互聯網的廣泛使用已經逐漸成為了時代的主流,計算機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得到了廣泛使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管理和保護工作也應該充分融合先進的數字技術,以加強遺產保護和遺產管理。非物質文化遺產對于一個國家而言有巨大的意義和價值,它代表的是一個偉大國家的文化歷史和非物質文化的傳承,但是隨著時代的推進和發展,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都已經有了歷史性的更新,難度越來越大,這就需要加大對文化遺產管理的重視,引入數字化的管理技術可以很好的保證工作的效率和質量,減少管理的難度。
二、利用數字化技術保護的意義
1.有助于傳播和發揚非物質文化遺產。一般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普遍保存于世界上的國家博物館或者是地方的歷史文化紀念館,如果參觀國家博物館,可能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容和類型都不為更多的人所接受和了解①。數字化技術對非物質傳統文化遺產的內容進行傳承和解讀成為了一種新型的可以被提倡的傳承和宣揚文化遺產方式。利用數字化技術可以充分還原非物質文化遺產形成的原因和過程、當時的地貌環境,以及它本身的外觀和結構。同時數字化技術傳播速度快、范圍廣,利用它構建傳播平臺,整合成易于人接受的數字資料,更加有利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和發揚。
2.可以及時的更新和修復。對文化遺產的傳統獲取方式無非是攝影、錄像和視頻的采訪,但是無論是傳統的攝影還是視頻錄像都不一定有利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采集和保存,因為它們會因為年代久遠而失真,而且非物質文化遺產不是一成不變的,如果未來有一天突然在網絡中發現曾經的一些攝影和錄像采訪資料有誤或者是產生了新的資料變更,那么曾經所采集和保存的資料和東西就是不完整甚至是有誤的。而通過數字化的網絡可以對資料進行實時的修改和更新完善。同時,傳統的保存方式會使資料隨著時間的延長失真,而充分利用數字化資料管理技術可以大大提高資料的管理效率和保存質量,防止這些保存問題的再次發生。
三、利用數字化技術進行保護的具體措施
1.培養更多數字化方面的人才。培養更多數字化的專業人才是采用數字化技術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進行文化保護的前提。除了要能夠了解非物質信息化這方面的技術知識外,還要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工作有一定的了解,否則在實際保護工作中造成文化遺產的資料損失,釀成文化遺產難以挽回的后果。除了專業知識培養以外也要讓他們深入的了解一些與非物質文化保護相關的領域,比如藝術、科學技術等都可以和非物質數字化保護工作緊密結合,通過文化保護相關的資源讓每個人都能夠成功的建立起一套屬于自己的非物質數字化技術保護方法,并能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管理工作中不斷創新,最后經過嚴格的人才培養和資格審查過程,建立一個合格的人才隊伍。
2.構建數字化信息庫。數字化信息庫中可以收集和儲存大量的數字資料,可以將新發現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料迅速入庫,同時當庫中已經確實存在的某些數字化資料出現了問題或者需要進行修復維護時,也可以通過數字化信息庫的資料檢索和查詢等技術快速的將資料查詢出來并進行修復②。除了資料搜索和資料查詢是修復數字化資料的主要功能以外,信息庫還可以利用相關技術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資料分類,將相似類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料歸為同一類,這不但有利于數字化資料的收集和管理,還大大縮短了數字化信息庫搜索查詢的工作時間,數據庫自身的存取靈活性和可維護性對于以后龐大數據的變更和維護也大大節約了時間和人力③。所以構建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產數據庫,既能提高數據變更和維護的效率,又能提高數據保護質量,是數據管理最快捷的方法。
文化對于一個國家的生存和發展至關重要,文化的傳承是精神的傳承,文化的保護是對歷史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不能隨著時代變遷而遠去,需要利用與時俱進的方式方法來保護它。將現代的數字化與過去的文化遺產相融合,用最新的手段保護古老的文明,提高數據的保護質量和保護效率,同時也彌補了過去在保護工作中的一些不足,更有利于人們對古老文明的接受和理解,也更有利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廣泛傳播。
注釋:
①王志煒,新疆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及其教學研究[J].大學教育,2016 (10):6566.
②王明月.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數字化風險與路徑反思[J].文化遺產,2015(03):3240.
⑧宋方昊,劉燕,文化產業視野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與傳承策略[J].山東社會科學,2015 (02):8387.
作者簡介:尚建軍(1966-),男,山東東明人,大專,助理館員,從事文物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