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祖俊 姚尚莉 程龍芬 朱世玲 姚紅
【關鍵詞】二甲雙胍;胰島素;妊娠期糖尿病
【中圖分類號】R714.25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5-0162-02
1.1一般資料
將2017年01月~2019年11月在本院診療的212例經孕期糖尿病門診控制不佳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組間患者各為106例。參照組:本組患者年齡區間均在21至37歲,平均年齡(27.84±3.01)歲,平均孕次(3.57±0.34),平均產次(1.26±0.24),開始用藥治療平均孕周(24.15±2.36);研究組:本組患者年齡區間均在23至38歲,平均年齡(28.39±4.64)歲,平均孕次(3.81±0.56),平均產次(1.44±0.31),開始用藥治療平均孕周(25.04±2.89)。一般資料數據經統計學軟件分析后發現數據統計學差異不明顯(P>0.05),可對相關數據展開處理。
1.2治療方法
參照組:給予生物胰島素注射治療,藥物選擇重組人胰島素注射液以及精蛋白鋅胰島素注射液,采用三餐前短效胰島素及睡前長效胰島素標準用法用量,劑量應隨著患者孕周的增長而進行適當的調整,最終將血糖水平控制在目標范圍中(空腹血糖及三餐前血糖≤5.3mmol/L,餐后2小時血糖≤6.7mmol/L,隨機血糖均≥3.3mmol/L),則不再對藥物使用劑量進行調整,持續治療直至孕婦分娩【1】。
研究組給予二甲雙胍口服治療,藥物選擇鹽酸二甲雙胍片,餐中藥物口服,每次服用0.5g,每日三次,持續治療直至孕婦分娩【2-3】。
1.3評價指標
(1)對比組間血糖水平情況;(2)對比組間妊娠不良情況;(3)對比組間新生兒并發癥發生率。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版本:SPSS21.0統計學軟件包輔助分析,若P<0.05則證實數值比對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1對比組間血糖水平情況
由表1得知,參照組血糖水平與研究組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對比組間血糖水平(mmol/L)情況 (-x±s)
2.2對比組間妊娠不良情況
研究組106例患者,大出血2例,羊水過多8例,順產轉剖宮產5例,高血壓急劇增高3例,妊娠不良情況總發生率為16.98%;參照組106例患者,大出血例,羊水過多10例,順產轉剖宮產7例,高血壓急劇增高4例,妊娠不良情況總發生率為23.58%,P>0.05。
2.3對比組間新生兒并發癥發生率
由表2得知,參照組新生兒并發癥發生率明顯高于研究組,P<0.05。

表2 對比組間新生兒并發癥發生率 [n(%)]
妊娠期糖尿病(縮寫:GDM,全稱: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是妊娠期較為常見的病癥之一,其病因是因為孕婦在妊娠期間糖代謝異常所導致的,據相關數據顯示,妊娠期糖尿病在全世界發病率高至17%以上,此疾病的發生會對孕婦、胎兒有著較大的影響,GDM會導致孕婦流產、假絲酵母菌感染、外陰瘙癢、增加剖宮產率等,GDM對胎兒的影響有畸形、羊水過多、巨大兒、胎兒窘迫等;因此孕期需飲食及運動控制高血糖,如無法控制在理想范圍內,為降低母兒并發癥發生率,需藥物治療,GDM患者在產后血糖可恢復至正常水平,但罹患二型糖尿病的概率增加。孕期首選胰島素注射治療,其效果佳,無致畸作用,應用廣泛,但注射不便;一些不愿應用胰島素治療的患者知情要求選擇口服二甲雙胍治療,國內外研究報道其控制血糖效果確切,是妊娠期糖尿病的又一選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