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錦逸
【關鍵詞】精神病患者;自殺;預防措施
【中圖分類號】R473.7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5-0169-01
伴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社會競爭壓力的增加,精神病的發病率有所上升,由此形成的精神病群體,也成為了臨床上高度重視的一部分人群。精神病是危害人類精神健康的重大疾病,會讓患者的正常心智受到不良影響,出現危害個人生命安全的行為,比如自殘、自殺等。自殺行為是精神病患者患病之后行業后果當中自有原因作為一個不良的意外事故,這一情況的出現存在精神誘因。找到精神病患者自殺的原因,并針對性的提出預防干預措施是關鍵。下面將對本次研究結果進行如下歸納與分析。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取50例來我院接受治療的存在自殺行為的精神病患者,所有入選患者均經過了臨床診斷確診與中國精神障礙分類和診斷標準當中給出的精神病標準相符,排除有存在其他軀體病、腦部器質病變、惡性腫瘤、妊娠期與哺乳期婦女。所有入選患者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齡為18~70歲,平均年齡45.8±2.1歲。患者職業多樣,文化水平各異,日常治療藥物主要是利培酮、阿立哌唑、舒必利等。
1.2? 方法
在患者入院之后,首先掌握并且評估患者的臨床癥狀。患者的癥狀主要表現為持續性或者是陣發性的心理狀態不穩和不正常。長時間受到精神疾病的影響,患者的思維能力明顯下降,注意力往往不夠集中,給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嚴重影響,會導致患者出現無力感和負疚感,也會對自身的決定與行動產生強烈質疑。當然精神病患者還存在一些比較常見的軀體癥狀,主要包括失眠、嗜睡、體質量下降或劇增、食欲下降、胸悶等。在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評估時既要看到患者的心理表現,也要分析軀體癥狀,以便進行綜合評估。對所有入選患者的自殺行為和相關臨床資料進行總結歸納患者的自殺原因。本次研究歸納的自殺原因主要包括:第一,外力迫害。一些患者有嚴重被害妄想癥,錯誤認為有邪惡外力要殺死自己,由于個人無法反抗而極度恐懼選擇自殺。第二,消極心理。很多患者受到自身病情的影響,對于家庭和他人懷有負疚感,為了減輕他人負擔和消除當前自己的不堪情況,選擇自殺。第三,病情反復。很多精神病患者長時間住院或者是反復入院,對自身疾病的治療失去了信心,認為自己沒有恢復的可能性,于是用自殺結束當前的痛苦現狀。第四,幻覺支配。存在嚴重精神癥狀的患者會出現一定的幻覺,幻聽,指令性語言,并順從相應的指令。部分患者就是在自殺時受到幻覺支配而脫離了個人意念控制,產生自殺行為。而等到患者意識清醒之后,又會對自殺行為后悔。第五,病友間的消極交流。病友間良性互動會幫助患者恢復健康心理,但是消極不良溝通會增加自殺等不良事件的風險。患者一旦受到大量不良情緒的感染,很容易引爆個人的情緒,如果無法宣泄不良情緒障礙的話,就會生成自殺念頭。
1.3?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用統計學軟件SPSS20.0進行數據資料分析。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
50例有自殺新聞的精神病患者當中,48例(96%)自殺未遂,另外2例(4%)自殺后被順利搶救。患者均得到了優良護理服務,精神以及身體狀態都明顯好轉。
在對精神病患者進行日常治療以及護理的過程當中,遇到的一個嚴重問題和不良事件,就是患者的自殺問題。為了最大化防范不良事件,盡可能的消除自殺風險,首先就需要從實際出發,剖析患者出現自殺的原因,在此基礎之上給出相應的預防方案。通過對本次研究當中的所有入選患者進行分析,發現其自殺原因,主要涉及到外力迫害、消極心理、病情反復、幻覺支配、病友消極交流等內容[2]。為了有效防范不良事件,保障精神病患者的生命安全,需要及時制定和采取以下預防措施:第一,加強心理護理。組織健康教育活動,利用專題講座、發放宣傳冊等方法提高患者對個人病情的了解深度,增強其治療配合度和護理依從性,讓患者能夠自覺控制自身的消極心理狀態;重視對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態進行疏導,采取專業化的心理干預方法。比如通過與患者面對面的耐心交流,了解他們當前遇到的最大心理障礙,傾聽他們的顧慮,利用溝通法緩解和干預他們的不良心理;為患者播放舒緩和具有療愈性的音樂,轉移他們注意力,使其獲得穩定的心理狀態。護理人員要給予患者理解以及支持,加強和家屬的交流,引導家屬加強態勢,提高患者對生活的信心,從而愛護生命,消除自殺隱患。第二,完善落實安全管理制度。保證病房環境安全,嚴禁病房當中有鋒利器物,避免患者穿戴腰帶,阻礙自殺行為的產生。日常加強對病房物品破損情況的檢查,查看床單等物品是否有損壞。對于新入院患者要做好攜帶物品的檢查,保管存在安全威脅的物品。在服藥時做好監管,以免出現蓄積藥物問題。第三,針對病情嚴重患者給予特別關照。對于病情非常嚴重的患者,在日常管理當中要注意識別自殺先兆,包括語言以及行為上的先兆,及時識別患者偽裝自殺的意圖。對于這類患者可以將其安排在重點病房,由專人對他們進行護理,做好交接班工作,同時要長時期堅持心理疏導。在這一過程當中,護理人員要積極獲取家庭成員的配合和輔助,指導患者參與醫院或社會的一些實踐活動,形成優良人際關系,尋求社會資源方面的支持。對于這類患者,需要選取強化治療方法,通常主張運用電休克治療方法,但是該方法的限制條件相對較多,所以應該以藥物治療為主,適當運用一定量的強鎮靜劑,讓患者失去自殺行為能力[3]。
綜上所述,通過對精神病患者自殺心理進行全面觀察,研究自殺原因,制定科學完善的預防措施,可以降低患者自殺率,改善其精神狀態和身體狀況,提升其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鐘玉濤. 精神病患者自殺行為的危險因素及防范策略[J]. 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2014,(11):60.
明永武,趙變林,李艷蓮,等. 心理護理對住院抑郁癥病人自殺的預防效果[J].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3,(1):55-56.
農桂元. 住院精神病人自殺行為相關因素及預防研究概述[J]. 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2,(4):499-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