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泉
摘要:我國社會發展戰略中,鄉村文化振興戰略是重要的組成部分,而戲曲文化正是推動鄉村文化振興戰略進程的重要工具。目前,鄉村文化建設中存在著戲曲進鄉村“難”的問題,需要挖掘出“難”的因素,并根據因素制定有效的改善方案,從而實現戲曲進鄉村的目的,促進鄉村文化建設的發展。
關鍵詞:鄉村文化振興;戲曲;困境;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J892;G24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 (2020) 09-0237-02
戲曲藝術是我國文化藝術中的瑰寶,并且每個地區都含有獨特的戲曲藝術表現形式,能夠讓人在傳唱時了解當地獨有的風土人情、鄉村文化,實現當地戲曲藝術的有效傳承。我國已經注重起戲曲藝術對鄉村文化建設的重要作用,并要求各地區在建設當地文化時,要以戲曲藝術為核心,在弘揚當地戲曲文化的同時,能夠實現鄉村文化振興。
一、農村文化中繼承、弘揚、創新傳統戲曲藝術的必要性
農村是我國社會發展戰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農村文化也是我國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由于農村文化內涵具有十分豐富的特點,包括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形成了當地特有的風俗習慣。并且農村文化的生活形式也多樣化,比如當地風俗習慣特有的藝術形式、引入當下流行的藝術表現形式,如流行歌曲、現代舞蹈等,這些都為繼承、弘揚、創新傳統戲曲藝術提供了優越的條件。傳統戲曲藝術形式雖然已經根深蒂固在人們的意識中,但也需要跟隨文化的不斷發展而不斷進步,才能推動戲曲藝術長久傳承下去。因此,廣大群文工作者可以通過農村文化的特點,創造出滿足當地村民文化需求的戲曲藝術形式,讓村民在業余生活中進行表演、傳唱,從而在豐富農村居民業余生活的同時,也有效傳承并傳播戲曲藝術文化,推動戲曲藝術穩定、快速地向前發展。因此,農村文化是傳承、弘揚、創新戲曲藝術文化的重要領域。
二、戲曲傳承與發展對鄉村文化建設的作用
(一)戲曲的傳承與發展豐富了鄉村文化建設的活動載體
農村傳承戲曲并發展戲曲能夠為鄉村文化建設搭建良好的活動載體,主要表現在:首先,傳承與發展戲曲藝術,可有效促進農村文化活動中心的建設。在農村文化建設中,村級文化活動中心是建設的核心,因為此中心是鄉村群眾開展各種文化活動的中心。在此中心聚集起戲曲愛好者,并采取戲曲演出、比賽等活動,豐富了村民文化生活的同時也激發出村民參與農村文化建設的熱情,推動當地文化建設的發展。其次,民間戲班的發展是新農村文化建設的活動載體。各地方戲曲的快速興起,較多的民間戲班活躍在戲曲舞臺上,從而促進了農村文化建設的發展,比如衡陽花鼓劇團活躍在衡陽市各大鄉村,得到了村民的喜愛。可見,民間戲班的活躍度是推動戲曲文化快速發展的重要元素,是提高鄉村文化建設進程的重要活動載體。
(二)戲曲的形式與內容能夠促進鄉村鄉風文明建設
農村精神文化建設中,鄉風文明是重要的建設內容。我國社會的發展目標是實現社會和諧,而農村社會是我國社會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實現社會和諧必須建設好鄉風文明建設。在建設鄉風文明時,可從村民業余休閑生活入手,而村民最常見娛樂休閑方式是聚集在戲臺前,邊談論家常邊看戲,在加強鄰里之間交往的同時也通過觀看戲曲豐富業余生活。因此,在戲曲內容中融入鄉村文明,能通過觀看感染村民的思想意識,從而具備積極的生活態度,與他人和諧地相處,從而促進和諧社會的形成。
(三)戲曲的傳承與發展促進了鄉村文化事業與產業的發展
傳承與發展戲曲能夠促進鄉村文化事業與產業的發展,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豐富文化教育事業的教育內容。戲曲藝術是我國文化建設中的重要內容,而受教育者并不只是在校學生,還包括我國所有居民。在農村傳承與發展戲曲藝術,能夠實現對村民的文化教育,特別是鄉村內的孩童在受到戲曲藝術的感染與熏陶時,能夠在喜愛戲曲的同時不斷練習與傳唱,在推動當地戲曲文化興盛的同時,還能夠為國家培養出優秀的戲曲人才。可見,戲曲的傳承與發展豐富了文化教育事業的教育內容。第二,促進農村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我國各地區都具有自身獨特的風俗習慣,而這些風俗習慣正是熱愛旅游的人群向往的地區。旅游愛好者到此地區旅游時,通過戲曲藝術的演繹能夠深入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還可以進行學習與傳唱,在傳承與弘揚戲曲文化的同時也促進了當地旅游產業的發展。
三、戲曲進鄉村存在的困境
(一)傳統節日逐漸冷清,忽略了戲曲藝術的傳承與發展
由于農村經濟條件較差,較多的村民已經不愿生活在農村繼續通過耕種獲取經濟收益,而是朝向城鎮生活發展,大量村民進入城鎮打工,期望通過城鎮良好的經濟環境滿足自身的經濟需求。另外,鄉村政府在建設鄉村時,未注重保留鄉村原有的精神面貌,將鄉村逐漸向城鎮方向轉變,導致鄉村文化已經逐漸消失,與城鎮的文化面貌相接近。在上述兩種因素影響下,鄉村留置的村民大多數是老年人、兒童及身體條件不佳的人。以往熱鬧的傳統節日逐漸冷清,即使政府創建了文化活動中心,也只有較少的村民觀看,長此以往失去了文化活動創建的動力,從而忽略了戲曲藝術的傳承與發展。
(二)鄉村人民文化意識淡薄
經國家統計局農業普查統計顯示,鄉村居民的整體教育水平較低,90%以上的村民教育程度在初中及以下,導致村民無法理解文化、鄉村文化的含義,從而影響鄉村文化建設的進程,具有較大的難度。
(三)戲曲仍以傳統劇目為主,未與當下鄉村生活相聯系
當地政府在推行戲曲文化建設時,未注重村民喜愛的表現形式,仍然采取以傳統劇目為主的戲曲推廣政策,雖然傳統劇目屬于經典之作,但是與當下的鄉村生活是有一定距離的,無法與村民的思想產生共鳴,逐漸喪失觀看興趣。另外,村民的文化水平不高,在看傳統劇目時無法深刻理解劇目中所表達的含義,逐漸喪失觀看的興趣,嚴重影響戲曲藝術在當地的傳承與發展。
四、鄉村振興背景下實現戲曲進鄉村的策略
(一)戲曲進鄉村應注重三個元素建設
在推行戲曲進鄉村時,應注重三個元素的建設,包括:首先,加強領導,擬定規劃。實現戲曲進鄉村的目的,需要當地政府文化主管部門、業務部門應充分發揮自身的領導能力,需要先擬定戲曲進鄉村的具體計劃。擬定時需要先掌握戲曲藝術的傳承與發展對鄉村建設、鄉村具有的重要意義,根據意義明確整體發展思路并制定出詳細的計劃,要以鄉村特色、鄉材品牌為戲曲藝術發展核心,在弘揚當地戲曲藝術時,能夠讓所有人在傳唱戲曲時突出當地的風土人情,從而實現當地戲曲藝術與鄉村文化融為一體;其次,戲曲的傳承與發展需要培養傳承藝人。戲曲的傳承與發展需要一輩傳一輩,并且還要在傳承過程中不斷創新戲曲,才能實現戲曲藝術與時俱進的要求。鄉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應積極組建戲曲學唱活動,在組建時需要注意的是要融入新鮮血液,不只要存在老藝人,還應挖掘青少年戲曲愛好者及進行良好的培養;最后,增加戲曲演出次數。戲曲傳承除了要具備藝人、演唱骨干,還應有欣賞群眾。如果只依靠藝人的傳唱,傳承與發展力度較小,甚至容易發生絕跡的可能。需要培養欣賞群體,與藝人一起共同傳承與弘揚戲曲藝術,具有較大的影響力。因此,應想方設法地增加戲曲演出次數,不只要在集鎮上演,還應想辦法在村落中,甚至更深遠的村落進行上演。
(二)提高鄉村政府的戲曲文化建設
鄉村政府是推動戲曲藝術文化傳承與發展的主動力,政府應首先掌握戲曲藝術對鄉村文化建設的重要作用,應組建領導班子深入性分析戲曲文化對鄉村文化建設存在的具體性優勢,并將戲曲文化融入文化建設過程中,還應培訓文化業務部門,讓所有參與文化建設的人員都能明確戲曲藝術的作用,并加強戲曲藝術的弘揚力度,通過擬定具體實施方案、落實方案,從而充分發揮出鄉村政府的文化建設作用。
(三)采取調查的方式了解村民喜愛的節目內容并與戲曲相結合
戲曲藝術能夠進入鄉村成為村民喜愛的藝術形式,需要戲曲能夠與村民的喜好相符合,因為只有村民具有興趣才能驅動行為去認真觀看并學習戲曲的演唱及演繹,實現戲曲傳承與弘揚。因此,鄉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可采取調查的方式了解村民喜愛的節目形式及內容,讓戲曲專業人員根據調查結果創新出符合居民興趣要求的戲曲內容及演繹形式,在滿足村民需求、與鄉村生活相聯系的同時,真正實現戲曲藝術進鄉村的目的。
(四)鄉村政府應在傳統節日中搭建戲曲演繹平臺
傳統節日是我國居民生活中的重大節日,鄉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應重視傳統節日對村民的意義及影響,依然要堅持在傳統節目創建文化活動內容,從而在豐富人民節日娛樂活動的同時,能夠推動鄉村文化振興建設的良好發展。由于戲曲藝術是促進鄉村文化振興的重要工具,政府文化主管部門應加大戲曲文化活動內容的創建力度,讓戲曲專業人員根據節目編制戲曲內容與表現形式,并在節日當天搭建演繹平臺,通過向村民大力宣傳活動日期及活動內容,從而激發村民積極參與,在觀看戲曲節目時能夠受到戲曲內容的熏陶,推動鄉村文化建設的快速發展。
五、結語
綜上所述,鄉村文化振興背景下,戲曲進鄉村具有較多的困難,需要當地鄉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能夠明確戲曲藝術對鄉村文化建設的作用,并創建整體弘揚思路與具體的計劃.從而將當地戲曲藝術與當地文化風俗融為一體,并通過藝人與欣賞群眾的培養,實現戲曲文化走入鄉村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楊輝,胡雅秋.鄉村文化振興背景下徽州禮俗文化的運用與傳承[J].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19 (05).
[2]李潔.鄉村文化振興背景下昌黎皮影的保護與利用[J].中國民族博覽,2019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