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冬 曹德軍 李春發
摘 要: 紅松作為我國珍貴樹種,其經濟價值較高,紅松的種植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有效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因此,為了保障紅松能夠實現大規模生長發展,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需要加大造林技術研究。基于此,本文就冠下紅松造林技術展開研究,首先介紹了紅松,其次對其造林技術進行分析,最后就其病蟲害和撫育施肥展開了研究。
關鍵詞: 闊葉林冠下;紅松造林;技術
【中圖分類號】TU198.6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4-3733(2020)13-0233-01
紅松樹種十分珍貴,數量稀少,其主要位于東北長白山和小興安嶺區域,這些地區自然條件適宜,氣候、土壤條件優越,可以為紅松造林提供保障。近年來,為發展經濟,人類對紅松的采伐開墾數量逐漸增多,大部分的紅松林已經變為次生白樺林,為了恢復紅松資源,相關行業對紅松造林技術一直十分關注。
1 紅松概述
紅松為松科,別稱果松,屬于常綠針葉形喬木,是一種珍貴樹種。紅松幼樹為灰褐色,樹枝頂部有分杈,枝葉平展,樹冠呈現冠形,冬芽為紅褐色,呈現圓柱狀。紅松枝葉每束紅松有5針,長度在6-12cm,樹脂道為3個,秋果呈現圓錐形,長度在9-14cm,直徑在6-8cm,整個樹木呈現卵狀[1]。紅松的花期在6月,秋果成熟期為9-10月。幼樹階段,紅松需要遮擋,光量隨著樹齡增加而增加,適宜在溫和涼爽氣候帶生長,在我國主要分布東北長白山和小興安嶺地區,國外在日本、俄羅斯東部等區域均有分布。紅松是珍貴樹種,其也是一種 經濟樹種,樹干挺拔,紋理蜜直,不易變形,耐腐朽性強,可以用于建筑、家具、橋梁等建設中。紅松樹葉、樹皮等可以用于制造紙漿,紅松松葉、松脂可以用于提取松節油、松香。紅松本身的經濟價值、社會價值和觀賞價值使其一直是我國的重點保護樹種,也是植物專家的重點研究對象。
2 冠下紅松造林技術
2.1 適時適地。紅松幼樹在生長階段若是無法及時予以充足的水分,就會導致其成活率大大下降。調查得到,紅松幼苗極易可能出現生理干旱問題,這是由于其生長環境變化導致的。對此,需要加大力度預防紅松幼樹干旱。首先,幼樹種植要在適宜的地區中,土質肥沃、松軟,空氣濕度大,若是降水量少,則需要保證其位于陰涼遮陰處。其次,紅松種植需要位于地勢較高地區,東北地區地勢較高的地區冰雪融化相對較早,紅松在該地區種植可以保證水分,降低干旱率[2]。地勢較高地區的土壤需要符合下底直徑0.5m并高出地面0.3m的規格要求,實質上屬于丘形地勢。
2.2 透光撫育。紅松種植需要保證適當的透光撫育,不僅可以提高生長量,同時也能夠促使自然整枝生長。林區不同地帶的透光強度不同,紅松年均生長量也存在一定差異,幼樹樹高為50cm-2m,透光前,年均樹高生長量在5.1-9.1cm,透光后,不同強度透光區域的紅松年均生長量增長顯著,全光區域的紅松年均總生長量是74.4cm,郁閉度區域0.3的生長量是73.5cm,郁閉度區域0.5的生長量是62.1cm,郁閉度區域0.7的生長量是37.2cm,這就表明紅松樹高生長量隨著光照強度上升而逐漸上升。不同光照強度透光度不同,透光度大的林區紅松生長量越大。以下是紅松幼苗透光撫育時間的相關總結:
(1)季節不同透光撫育時間不同。紅松不同部位受到的氣溫影響程度不同,韌性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夏季高溫,枝葉韌性大,能夠實現大幅度彎曲但不會持續出現斷枝落葉現象,冬季低溫,枝葉變硬、韌性差,小幅彎曲會使枝葉斷落。因此,夏季是紅松透光撫育最佳階段。冬季期間紅松受凍變硬,不宜對紅松進行透光撫育。冬季期間,需要處理紅松周邊闊葉林木,下一年紅松的萌株會增多,生長也會更加旺盛。如果夏季砍伐周邊闊葉林木,其萌發的枝條由于生長時間短并沒有出現木質化現象,冬季時極易被凍死,影響下一年樹木生長[3]。因此,基于闊葉林木生長情況和生長季節透光撫育工作,為使紅松能夠在下一年安全生長,防止出現生理干旱性死亡,7月下旬后不可再進行闊葉林木砍伐工作。
(2)透光撫育年齡由紅松生長規律所決定。闊葉林冠下紅松透光撫育年齡需要根據闊葉林不同生長規律決定,不同的闊葉林冠下,紅松的樹高和生長量有所差異,5齡前,光照對紅松的生長速度影響較小,10齡階段,闊葉林冠下生長速度加快,15齡時,闊葉林冠下紅松生長下降。例如3年期紅松林,闊葉林冠下紅松在5齡前后每年進行一次透光撫育,而對于闊葉林木高、樹下灌木少的幼樹而言,其透光撫育在10齡前后適宜,但不可超過15齡。
3 紅松病蟲害和撫育施肥
3.1 病蟲害。根朽病是紅松成活的主要病害,特別是闊葉林冠下,透光撫育期間紅松極易被病害侵蝕,導致紅松生長存活受到影響。而研究顯示,原始林與次生林在病害影響下生活率很低,原始紅松在低病害的環境中生長與其本身的生長需求更加符合。松橋象鼻蟲是紅松的主要蟲害,同時,樹干分叉也會對紅松生長產生影響,對此,需要加大管理,及時進行除蟲處理,禁止攀折樹干,并混種多種樹木,形成混交林環境,保證紅松能夠健康生長。
3.2 幼撫和施肥。冠下紅松林需要及時進行除草、松土作業,以保證土壤狀態,促進幼樹生長。松土時需要注意幼樹根系的保護,并進行施肥,在幼樹生長前和急速生長期需要進行追肥,首次追肥應用磷氮肥,根據比例配置并均勻噴灑,每個月施肥1次即可。
結束語:我國東北長白山和小興安嶺地區自然條件優越,適宜紅松生長。在進行紅松造林工作時,需要因地制宜適地適樹造林,培育期間要采用透光撫育技術,保證紅松幼樹生長具有適宜的光照,同時,需要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和幼撫施肥工作,提高紅松成活率,擴大紅松林的培育面積,進而增加紅松數量,提高區域經濟效益,帶動當地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參考文獻
[1] 任春波.森林管護工作中闊葉林冠下紅松造林技術的分析[J].農業與技術,2018,038(010):180-180.
[2] 宋子龍.紅松造林技術及主要病蟲害問題的有效防控分析[J].農民致富之友,2018(14).
[3] 費丹,王鵬飛,薛禮廷.紅松定植造林技術[J].農家科技,2018,000(004):233.
[4] 李曉峰.對紅松造林技術及經濟價值的探討[J].農業與技術,2018.
[5] 蘭心玲.紅松育苗技術的分析與研究[J].農家科技(下旬刊),2018,000(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