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 晶
(湖南師范大學,湖南 長沙 410003)
一般情況下,人們可以通過自己的體型和身材去購買所需要的服裝,可是有這樣一群人,他們難以購買到真正合適的衣服,這便是殘疾人群。他們在購買服裝的時候往往只能選擇和自己體型相對符合的正常人的服裝,這些服裝可能只是胸圍腰圍或者臀圍適合殘疾人的大致體型,并沒有考慮到殘疾人所需要的服裝功能和心理需求[1]。
殘疾人是特殊群體,根據199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殘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體結構上,某種組織、功能喪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喪失以正常方式從事某種活動能力的人。”根據我國對于殘疾人和殘疾方式的不同主要分為視力殘疾、聽力殘疾、言語殘疾、肢體殘疾、智力殘疾、精神殘疾、多重殘疾和其他殘疾等。殘疾人服裝主要指的是部分肢體殘缺或者缺失的殘疾人的服裝。根據資料,肢體殘疾的人在我國大約有2 489萬,人數眾多,其在日常生活中由于肢體的殘缺需要傷口包扎、穿戴假肢以及一些護理,導致他們對于服裝功能性的要求更加嚴格。所以,肢體殘疾人服裝若是發展得好不僅體現出人文關懷,而且具有廣闊的市場[2]。
在國外,殘疾人服裝發展較好,如美國和加拿大有專門為殘疾人制作服裝的設計公司,考慮到殘疾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在面料、款式和功能上都作了相應的改良,更好地為殘疾人群提供合體的服裝。相較于國外,我國針對殘疾人服裝的設計市場并不樂觀。我國有許多的殘疾人有著自己的著裝要求,市場廣闊。造成殘疾人服裝現狀的原因主要有3個方面:(1)殘疾人本身沒有信心去改變已有的狀態。他們自己在服裝的穿著上具有一定的困難,存在障礙,能將就穿著就不愿意尋求更加合體的服裝。他們也習慣了別人異樣的眼光和穿著不合體的服裝,從沒有考慮過還會有殘疾人服裝的出現。市場上也沒有或是買不到根據他們殘缺肢體狀況設計的服裝,更重要的一點是殘疾人由于自身的心理障礙,不愿意與設計師合作開發適合他們的服裝。(2)成本較大,由于研究殘疾人服裝需要一個過程,在研究的過程中對于款式和相應問題的解決需要反復的實踐和時間,耗費大。(3)設計師對殘疾人服裝的實踐經驗不足,由于服裝設計師和研究人員對弱勢群體的關注意識淡薄,很多研究僅限于理論,并沒有真正在企業進行生產[3]。
通過資料得知,模塊化設計是在人們造物過程中總結并且獲得的模化概念,最經典的就是積木游戲、組合式家具等。模塊化設計是從產品的結構上來了解產品,對產品進行系統的分析,將產品設計出一系列單獨的模塊和系統的模塊,讓模塊和模塊之間可以科學地組合,產生一種良好的效應。這種方法的最終目的是實現最佳的利益和效率。
模塊化設計作為一種新的設計方法,具有傳統設計不可比擬的優勢。在設計中,模塊化設計可以解決品種、規格多樣化和生產專業化之間的矛盾,可以滿足人們對產品的多樣化需求[4]。
主要考慮的是肢體殘疾人群,如圖1所示。從款式設計上來看,這里要考慮男女裝的區別,考慮到不同肢體缺失的問題,還有可能是單獨一邊下肢短小的問題。如果為每一類不同的肢體殘疾情況均設計出單獨的服裝,這無疑是巨大的工程。運用模塊化設計方法將服裝分為一個個部件,例如將袖片、褲片、服裝的前片、后片均看成一個單獨的部件,在標準型號的基礎下,將服裝的前片、后片袖片、褲片還有一些部件均看作單獨的模塊,大致的體型規格不變,根據不同的肢體殘疾情況對相應部位袖片和褲片的款式、尺寸、長短進行改變,作出針對性的橫向系列化模塊。比如服裝的袖子可以設計為泡泡袖、兩片袖等,如果袖片磨損了,可以更換尺碼一樣但是款式不一樣的袖子。讓所有接近殘缺部位的服裝樣片成為獨立存在的個體,這些樣片根據肢體殘疾情況在款式、尺寸大小上可以供消費者自己選擇,挑選適合自己的款式和合適的尺寸[5]。

圖1 正常人體與肢體殘疾人體
由于考慮到殘疾人在殘疾部位的活動量需要增加的需求,在面料的選擇上多采取松緊、針織、彈力等面料。在款式一樣的情況下可以用不同的面料,不同的樣片下均有相同的幾種面料,這樣一來,不同面料但款式相同的樣片成為一個縱向的系統模塊,讓消費者可以多一些選擇。消費者自己可以選擇面料進行拼接,例如上衣的前片選用針織面料,袖片選擇彈力棉的面料,進行自由組合[6]。
殘疾人群對于色彩的選擇是不同的。有的殘疾人不想被人關注,在服裝色彩的選擇上也偏重于灰暗、不突出的色彩,而有一些殘疾人希望自己可以展現出積極向上的一面給予自己鼓勵,他們會選擇明亮、歡快的顏色。所以,不單款式和面料要做到多個選擇,顏色也要考慮。可以結合當下的流行趨勢選擇色彩,讓色彩在不同的面料中體現,但是選擇的這幾種色彩必須相互協調,例如針織面料的樣片均采用紅色,彈力棉面料的樣片均采用灰色。讓消費者在挑選部位樣片的時候可以進行自由組合,同時顏色的搭配又不會不協調,消費者在挑選時還可以感受到樂趣和產品開發者的用心。
由于將服裝分解為了一個單獨的模塊,而不是單獨的一件衣服呈現在殘疾人消費者的眼前,所以要想買到這些樣片并直接組合成一件衣服并進行試穿就不能采取傳統的縫合方式。將傳統的線縫合改變成隱形拉鏈、暗扣和魔術貼的形式,如圖2—4所示。這種縫合方式最好的一點是方便殘疾人自己進行服裝的穿脫。采用隱形拉鏈的縫合方法只適合下肢殘疾的殘疾人,因為拉鏈的使用需要雙手,單手將拉鏈上到卡扣里面并將拉鏈拉上是十分困難的,所以拉鏈的縫合主要可以用于下裝,褲子的側縫可以運用拉鏈的縫合方法,穿著時可以避免站立穿著帶來的困難。對于上肢殘缺的殘疾人來說考慮魔術貼和暗扣是很好的選擇,只要在上衣的縫合處使用魔術貼或者暗扣,可以讓他們自己穿脫衣物。對于肢體殘疾人來說,他們可能在手肘、臀部口袋以及腋窩處更加容易磨損,這種模塊化設計方法讓部件成了獨立的模塊,他們可以不必更換基本的服裝衣身,只需要更換口袋、袖片等單獨的樣片。在拼接處采用的是魔術貼和暗扣的形式,就算是一個人也可以實現服裝的更換[7]。

圖2 隱形拉鏈

圖3 暗扣

圖4 魔術貼
首先,模塊化設計可以為殘疾人用戶提供更多可挑選的款式,可以在選定基本衣身款式的基礎上挑選自己喜歡的部件,如袖子、袖口、領子、口袋等。在款式全部確定的情況下可以挑選不同顏色的面料,進行自我組合,選定款式的情況下可以搭配出好幾種不同的方案,讓殘疾人用戶自己挑選并且搭配出合乎心意的服裝。其次,模塊化設計方法通過不同的縫合方式可以為肢體殘疾人的服裝提供更好的穿脫性,讓他們在部分肢體殘缺的情況之下,也可以自己穿脫衣服。最后,這種模塊化的設計方法將服裝分割成了一個個單獨的組件,單獨的樣片成了單獨的產品[8]。這讓企業生產成為可能,生產出單獨的模塊,將其組合成一件殘疾人服裝,相較于獨立做一件殘疾人服裝要有效率。從這些方面來看,殘疾人服裝真正投入企業量產化是可行的。服裝投入市場并且加以宣傳是具有巨大市場的[9-10]。
通過文獻了解,對這個方法在理論上進行了構思,但是并沒有進行實踐的設計,這種設計方法在殘疾人服裝中運用可能遇見的問題有3點。(1)開始投入研發的成本較高。在國內,這種設計方法在殘疾人服裝中基本沒有運用,所以前期的技術人員和資源的投入會較大,完善、構成這樣一個產品設計體系需要一個長期反復的過程。(2)如何將復雜的款式在制版中進行簡化。由于殘疾人的穿著比正常人更要考慮到簡便的問題,所以服裝版型需要創新制作。(3)前期使用模塊化設計方法可能會造成混亂,不可能一開始就具備系統、完整的思路,這會導致一定的成本損失,通過實踐才能慢慢形成系統、有序的生產鏈[11-12]。
總體來看,模塊化設計方法在殘疾人服裝中的運用少,在市場中還是具備著巨大潛力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發展的過程可能會較為艱難。模塊化設計方法如果在殘疾人服裝中得到運用不僅可以解決殘疾人服裝現有的問題,而且可以體現社會真正切實地關注殘疾人群,有利于社會的和諧發展。
根據已有文獻,對模塊化設計和殘疾人服裝進行了解和闡述,設想將模塊化設計方法運用在殘疾人服裝中的優缺點,但是最主要的一點是這里并沒有實踐性的操作,沒有用闡述的方法去制作殘疾人服裝,實際上還是存在很大缺陷的。從理論方面來說,這個方法是行得通的,但是需要切身實踐,了解用戶穿著的真正感受,重復這個過程并進行改善,最終真正實現模塊化設計方法在殘疾人服裝中的應用,形成良性循環,讓其具有更加長遠和廣闊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