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民族學院體育學院 四川 康定 626001)
為了進一步加強學校學院服務地方的能力,以及把轉型發展落到實處,2019年6月12日至22日,四川民族學院調研組深入甘孜藏族自治州南部七個縣進行畢業生跟蹤調查。深入藏區調研,更好地掌握體育學院畢業生在甘孜州的就業狀況、用人單位的需求、社會發展需要,實事求是,從而更好的調整、改善學院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模式,做到轉型發展。
針對這個選項的調查,調查對象統一選的都是“滿意”項,共9人次,都是滿意,占到了100%。這也說明了,體育學院的學生符合當地的教育需求和發展,適應中小學的教學工作。
但是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這些問卷都基本上是體育股的股長或者中小學的副校長填寫的,而這些領導都是體育學院的畢業生,可能在填寫問卷時存在著個人的意志思想及個人感情,不能完全保證問卷的客觀性。
此選項多為多項選擇,針對這個選項的調查,不同的調查對象,選擇的是不一樣的,共23人次,所以在處理數據時,百分比就以23人次為基數。

表1 教體局對學生能力素質有待提高調查(n=9)
從表1可以看出,在專業知識、綜合能力 (賽事組織編排方面)、實踐能力、專業技能(師范技能方面)四個方面,用人單位首先更加注重的是綜合能力(賽事組織編排方面),占到了39.13%,其次才是實踐能力,占到了26.09%,最后才是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師范技能方面),各占到了17.40%。
從中可以看出,用人單位更加側重的是綜合能力,而不是單一知識技能,這就需要在培養學生時側重綜合發展。
此選項多為多項選擇,針對這個選項的調查,不同的調查對象,選擇的是不一樣的,共31人次,所以在處理數據時,百分比就以31人次為基數。

表2 教體育在招聘時看重的素質能力調查(n=9)
從表2可以看出,在專業知識、獲獎情況、實踐能力、綜合能力、專業技能五個方面,用人單位首先更加注重的是專業知識和綜合能力,各占到了29.03%,其次才是實踐能力,占到了19.35%,最后才是專業技能,占到了22.58%,根本不重視學生在校期間的獲獎情況,0人次選擇。從中可以看出,用人單位更加側重的是專業知識和綜合能力。
甘孜州,平均498名高中學生有1個體育老師;平均390名中學學生有1個體育老師;平均245名小學學生有有1個體育老師。這也說明了,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這種學生的老師擁有量的情況是越來越嚴重,完全不符合國家的標準。
根據實際的交流訪談的得知,畢業生在就業時首先考慮的是地域和個人發展機會兩個因素,其次才是報酬和單位性質。這些畢業生基本上都是當地(甘孜州),為了個人的發展及自身關系人脈所在,所以才導致在擇業時會優先考慮地域和個人發展機會,這是客觀存在的因素。
此選項多為多項選擇,針對這個選項的調查,不同的調查對象,選擇的是不一樣的,共49人次,所以在處理數據時,百分比就以49人次為基數。

表3 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就業后欠缺能力調查(n=29)
從表3可以明顯的看出,學生在畢業后感覺最為重要的是綜合辦公能力,占到51.02%。而實際的調研情況是很多畢業生在從事體育教學幾年后就會轉崗到行政部門或者兼職行政工作,這才導致感覺綜合辦公能力很重要。其中還有一個選項為E項,即第五個選項,為填寫項,有2人填寫,填寫的結果是:上級相關單位的支持、無欠缺,占到4.08%。
此選項多為多項選擇,針對這個選項的調查,不同的調查對象,選擇的是不一樣的,共81人次,所以在處理數據時,百分比就以81人次為基數。專業知識有19人次占了23.46%,專業技能(師范技能)有21人次占了25.93%,專項能力有17人次占了20.99%,綜合能力(賽事組織編排能力)有24人次占了29.63%。說明在畢業生剛踏入工作崗位時最為重要的還是綜合能力,要“一能多專”的發展才是關鍵,才能在工作崗位當好萬金油,這也符合表3用人單位的需求。
此選項多為多項選擇,針對這個選項的調查,不同的調查對象,選擇的是不一樣的,共84人次,所以在處理數據時,百分比就以84人次為基數。

表4 學校對就業服務能力調查(n=29)
從表4可以看出,學生對校內人才招聘會和提供社會實踐、實習機會還是比較滿意的,也體現出學校在就業信息發布、專家專題講座以及就業網絡建設方面的不足。
此行訪談的主要內容和存在的問題是:(1)用人單位緊缺專業的體育教師,現有的教師數量不能滿足教學需求,尤其是足球和籃球教師,還存在著體育教師名額被占用而又不上體育課的老師教,想招聘新的體育教師,沒有名額的現象;(2)用人單位留不住內地生源,因為這7個縣屬于關外地區,在交通、生活、醫療、通信、子女教育、探親等方面與內地差距大,很多內地生源不愿意長久留此地工作,以此為跳板;(3)在關外很多中小學,體育教師的職稱晉升很困難,基本上沒有機會,如果想晉升職稱就必須上主課,就是語數外,這也導致很多以體育教師身份入職的教師,在教語文或者數學,而不在從事體育的教學工作,或者走到領導的崗位才能謀求更好的發展;(4)教師進修是教師職業規劃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教師成長、教學技能技術提升的有效途徑,但是在此次調查發現,體育教師的進修學習機會基本上是沒有的,主要是針對主課教師的進修;(5)各個縣政府等單位及體育局的舉辦的比賽,裁判人員緊缺,而又不能很好的和當地高校形成很好的合作機制,不能對各個縣進行裁判員培訓及裁判員的配備;(6)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如,中小學足球教學訓練,體育教育事業的發展相當滯后,體育的發展受當地主管的意志力影響占很大的作用,如果當地有傳統的體育賽事,如,賽馬、籃球賽、鍋莊舞大賽,社會體育發展相對好一些,對學校體育的發展也帶來了促進作用;(7)部分縣的教師員工感覺工資差距大。如,得榮縣和巴塘縣,靠近云南香格里拉和西藏地區,都處在同一海拔高度,但是拿到的工資待遇是有著很大的差距,導致甘孜地區的教師心理不平衡。
根據對上述調查問卷的結果分析,以及訪談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提出如下改善措施或建議:(1)根據地方實際情況需要,加強高等院校和地方的聯系,為地方的比賽輸送裁判人員或者賽事組織編排人員,以及為當地的長久發展,對當地裁判人員進行不定時的培訓,更新裁判知識和技能,加大對當地中小學體育教師的教學技能技術指導;(2)根據地方中小學和學校培養方案的需要,加強與各個縣的聯系,做好實習基地的建立,更能彰顯四川民族學院服務地方的宗旨,也給學生帶來實習實踐的機會;(3)針對甘孜州留不住外地生源的這種情況,不僅存在甘孜州,也同時存在阿壩州和涼山州地區,那就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地采取強力有效人才保障措施。如,加大免費少數民族師范生數量,尤其是體育方面,更缺少雙語體育教師;(4)針對用人單位的調查問卷分析,用人單位更加看重的是社會實踐能力、教學能力、辦公能力、文筆功底等綜合全面型人才,這就需要在高校人才培養目標及方案的設定上加大對這些能力的培養力度,做好校內外的實習、社會調查應用實踐、說課講課比賽的訓練課程設置、體育比賽的組織和裁判的實踐、辦公軟件的運用能力和公文報告的書寫能力的培養,更加貼近未來就業的崗位需求;(5)中小學需要的是一專多能的綜合型人才,多項專業技能存在,才能更好的適應教學需要,才能更好的組織多個項目的訓練、比賽、裁判工作,以適應社會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