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玉華(中國石油遼河油田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遼寧 盤錦 124010)
曙光油田位于遼河坳陷西部凹陷西斜坡中段的曙光低潛山帶,北部為高升油田,南部為歡喜嶺油田,東部為興隆臺油田。曙古169塊位于曙光油田的西北部,為一個呈北東走向,南西高、北東低的單斜構造。
曙古169區塊沙河街組四段高升油層為一套湖相細粒級沉積巖,該套巖石礦物組成復雜,成分組成為碳酸鹽、自生方沸石、自生長石等,并伴有陸源黏土礦物及小于0.0156mm長英質泥級細碎屑。
該區自生長石較發育,同時還有一部分陸源細粉砂(0.0156~0.03mm),含量25%~50%,對該類巖石的命名要考慮自生長石和細粉砂,若按照前期的分類標準將其歸為泥質,顯然與測井曲線特征和儲層特征不符。方沸石含量較高對測井曲線特征及儲層影響較大,為滿足該類巖石的命名方法,建立了巖礦分類命名三角圖及標準,如圖1、圖2所示。這樣,很好地表達了巖石成因特征及測井響應特征。根據上述分類方法,曙古169區塊沙四段高升油層巖性分為3大類16種巖礦類型,將相似特征的巖性歸類,歸為4大類測井識別類型,如表1所示,分別為砂質/自生長石質泥晶云巖類、泥質泥晶云巖類、云質泥/頁巖類、含泥云質方沸石巖類。

圖1 含方沸石巖類成分分類圖

圖2 含自生長英質巖類成分分類圖

表1 曙古169塊巖石類型及礦物組成
根據巖心觀察、鑄體薄片圖像、毛細管壓力曲線等資料分析,曙古169塊細粒級沉積巖儲集空間為孔隙和裂縫同時存在。主要儲集空間類型為溶蝕孔、晶間孔(微孔)和成巖縫、張裂縫、溶蝕縫和構造裂縫,如表2所示。
針對研究區域不同巖性共計47塊樣品進行了物性分析,砂質/自生長石質泥晶云巖類、泥質泥晶云巖類為孔隙和裂縫型組合,孔隙度3.7%~18.6%,平均10.5%;滲透率0.216~41.7mD,平均5.85mD,滲透率除了小于1之外,裂縫發育處可以很大。云質泥/頁巖類孔孔隙度4.6%~12.9%,平均7.5%,由于泥/頁巖在洗油過程中黏土礦物失水,層間縫變大,滲透率增大,故云質泥/頁巖類滲透率平均達36.22mD。由于本地區含泥云質方沸石巖類層薄,樣品數量少,不具統計意義,故不作統計說明。根據物性劃分標準表3,砂質/自生長石質泥晶云巖類以低孔、中孔、特低滲、低滲為主;泥質泥晶云巖類以低孔、中孔、特低滲為主;云質泥/頁巖類以特低孔、低孔、中孔為主(圖3)。通過樣品分析結果表明,不同巖性、不同深度的巖石,由于成巖作用及受后期改造程度的不同,孔隙度及滲透率差別較大。綜合分析結果顯示砂質/自生長石質泥晶云巖類、泥質泥晶云巖類物性條件相對較好,可以作為儲層;而方沸石巖類及泥、頁巖類物性條件相對較差,不宜作儲層。

表2 曙古169地區儲集空間類型

表3 化學沉積巖儲層類型物性劃分標準

圖3 不同巖性平均孔隙度分布直方圖
對曙古169塊研究層位巖石的礦物組成、巖石類型結合測井曲線特征進行精細厘定,將巖性主要歸為3大類16種巖石類型4類測井識別類型,研究區高升油層巖性以泥質泥晶云巖,含泥自生長石質泥晶云巖、含泥云質方沸石巖、云質泥巖為主。
曙古169塊細粒級沉積巖儲集空間為孔隙和裂縫同時存在。主要儲集空間類型為溶蝕孔、晶間孔(微孔)和成巖縫、張裂縫、溶蝕縫和構造裂縫。
通過對不同巖性的儲集空間類型、孔隙結構特征、物性特征的研究,結果顯示砂質/自生長石質泥晶云巖類、泥質泥晶云巖類物性條件相對較好,可以作為儲層;而方沸石巖類及泥、頁巖類物性條件相對較差,不宜作儲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