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應勝
中學生是一個充滿活力的群體,他們熱情活潑、思維敏捷、求知欲強,對周圍的世界富有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他們大多數人不滿足僅從書本上所獲得的有限知識,而期望從更廣泛的渠道去開闊自己的知識視野,擴大知識面,以加深對課堂所學知識的理解,以達到知識的融匯貫通。就閱讀的角度而言,閱讀是一種從書面語言中獲得意義的心理過程。在閱讀的過程中,中學生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筆者根據多年工作經驗就中學生閱讀心理作一個簡單的分析以及提出解決的措施。
1 中學生的閱讀心理分析
(1)中學生的功用性閱讀心理:為了完成作業和參加考試而進行閱讀,是學生花時最多、費力最大、效果最顯著的閱讀,它通過科學而有序的訓練,使學生掌握閱讀各科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從而衍生出相應的學科閱讀需要。
(2)中學生的積累性閱讀心理:為了將來能在人類社會中獨立生活,他們開始自覺地用知識武裝自己 ??而產生的閱讀。積累性閱讀的特點,在對象上表現為廣和雜,在結構上表現為重基礎,在方法上表現為重記誦,在心理上表現為自覺和自我評價。
(3)中學生的發展性閱讀心理:學生為了實現自己的遠大理想而進行的閱讀,其特點是自覺性強、探 ??索強,并具有相對的超前性。中學生的發展性閱讀容易出現兩種偏差:一種是偏科,或者重理輕文,或者重文輕理,甚至單科獨進;另一種是好高騖遠,忽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4)中學生的消遣性閱讀心理:中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而隨意進行的輕松自在的以消遣為目的的閱讀。當學生對到手的任何讀物的內容產生直接興趣以后,消遣性閱讀就開始了,消遣性閱讀沒有絲毫強制,讀者通過隨心所欲的閱讀而獲得娛樂性刺激和心理滿足,有很強的潛移默化作用,對中學生的身心健康影響極大。
1)欣賞心理:被電影電視片的故事所吸引,從而 興趣轉移到圖書館來想了解整個劇本的詳細內容,便求助于圖書館;被一部分作品吸引,如“瓊瑤熱”、“三毛熱”、“金庸熱”等,這類讀者大多是“人云亦云”,“人好亦好”,說不上有什么真正的愛好,通常是隨大流,看熱潮。
2)消極心理:只圖輕松下意,肖磨時光,而不是結合實際解決個問題,探求知識去積極主動的閱讀,感興趣的是一些封建迷信、傳奇色彩,至于這些作品的審美情趣是否健康,思想內容是否有益則一概不予過問。
3)獵奇心理:單純追求題目、插圖、情節的離奇,整天沉浸在偵探、兇殺、武打、言情等作品里,即使讀一些優秀作品,也是一律地追求情節的曲折離奇,滿足對故事梗概的了解,迫不及待地想一下子知道事情的結局,而對人物性格的刻畫,心靈的展示,事跡的述說,環境的描寫等則不耐煩地“跳”過去。
4)趨新心理:認為只要是新的東西,就必定是好的,并錯誤地認為這是一種新潮,于是趨之若騖,尤其是逆反心理對待文藝作品。如果聽說哪篇小說,哪一幅畫,哪一部電影,哪一首歌曲受到社會輿論的批評,他就想方設法去“見識見識”,從中尋找刺激,看后即對這作品大加贊揚,認為這才夠味,這才是趕上了時代潮流。
5)隨俗心理:以淺薄、庸俗的態度看待古代名著,如讀《水滸》喜看潘金蓮和西門慶污穢關系的章節,看《紅樓夢》也是對那些亂倫、淫逸的部分感興趣,以滿足感官的刺激,就是對那些男女相悅的內容也是從滿足情欲的心理要求去閱讀。
2 鑒于中學生在閱讀時的各種心理狀況,學校圖書館應及時采取以下對策
(1)根據教學需要推薦讀物:圖書館有豐富的館藏資源,種類繁多,版本更新頻繁,現行教材修訂尚未穩定,許多中學生不知如何正確選擇學習參考書,這時就要同任課教師聯系,在教師提出參考書目的基礎上依據教學大綱和教材的知識范圍編制各學科的導讀書目,使學生有選擇性、針對性地閱讀,從而避免閱讀的盲目性,提高閱讀效果。
(2)對中學生進行嚴肅性的閱讀教育,培養他們在閱讀中的“求德、求智、求美”的心理:中學生的需要有健康和不健康、高尚和卑下、合法與非法之別,對中學生健康正當的精神生活需要,應千方百計去關 心、去滿足他們;對那些不健康、不正當、不合法的所謂需要則應引導、教育以至拒借;對那些需要觀點明顯錯誤的書刊的學生來說,不論他們是因為精神空虛尋求刺激,還是因為無知好奇,他們得到的都不是有益的知識和健康的熏陶,而是對身心的毒害。因此,我們要教育中學生無論讀什么圖書、報刊雜志都應具有鑒別真偽的能力和嚴肅的態度,即對正確有益的內容能善于吸收,又要對錯誤的內容嚴加防范,只有這樣才能培養中學生在閱讀中的“求得、求智、求美”的心理。
(3)引導中學生讀好書、用好書 :作為圖書館的老師,應教給學生檢索圖書的的方法,介紹圖書分類法館藏圖書排
架序列,向學生揭示圖書館的結構。中學生渴求知識、渴求學習,閱讀知識面也比較廣泛,他們渴望了解人生、了解社會,所以應選擇閱讀有深度的作品,我通過多年實踐,根據中學生特點編制了《中學生必讀書目》、《文學愛好者推薦書目》、《科學愛好者推薦書目》等,將館藏文獻有選擇地推薦給學生,并介紹推薦書目的結構、選擇標準、閱讀步驟等,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欲望,有計劃有目的地指導學生,根據各自的興趣愛好博覽群書,如中國古典名著、外國文學作品、科幻科普作品、英漢對照讀物和充滿哲理的書籍,定期作好新書展覽和專題性書展,在具體操作中采用推薦而不強制,引導而不說教,選擇而求全的指導方式,使學生在閱讀中提升閱讀質量。在新的信息環境下,除了用傳統的方式借閱,更多的是利用電子閱覽室瀏覽、查詢、下載,圖書館教師要及時傳授計算機知識和網絡知識,讓學生熟悉圖書館的計算機流通系統,學會幾種搜索方法和技巧,讓學生走出課堂增加閱讀量,擴大知識面,培養創新能力,調動學生博覽群書的積極性。
(4)教育學生要正確對待有些文學作品,使他們在閱讀中始終保持探索、分析、吸收的心理,有些文學作品中盡管有些敗筆之處,但它畢竟代表著一定時期作品的思想性、科學性、藝術性和內在的合理性,要引導學生運用馬列毛澤東思想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努力挖掘、探索文學作品的主題思想和積極意義,認真賞識作品匠心獨運的情節、結構,細心作品獨具特色的環境描寫,仔細剖析作品豐富復雜的人物形象,而不斷充實他們的精神世界,促進他們智能的發展,活躍他們的思想和想象,教育他們在閱讀中始終保持探索、分析、吸收的心理。
實踐證明,創設有利的外部閱讀條件,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能激發學生對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而成為自覺的閱讀行為,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只有這樣,才能促進當代中學生良好閱讀心理形成,保證中學生的閱讀效果,提高中學生的各種素質。
(作者單位:遂寧市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