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超
2020年受疫情影響,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國賽停辦一年,國家結合前期大賽運行中出現的問題,提出了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改革方案,我校作為一所基層職業學校,不可避免將受到一些影響,結合學校實際,本文提出了一些應變舉措,希望能幫助學校適應改革帶來的變化。
1 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創立的初衷
從2008年起,教育部聯合天津市人民政府、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有關部門,舉辦由中等職業學校和高等職業院校共同參加的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實現了“普通教育有高考,職業教育有大賽”。
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創立之初希望能展示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成果,展現職業院校師生風采,營造社會支持職業教育發展的良好氛圍,促進職業院校與行業企業產教結合,更好地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
最終實現三個目標:首先建立職業教育與行業、職業學校與相關企業緊密合作的機制,進而尋求職業教育產教結合的新體制;其次建立有效的中高職專業設置、課程建設、培養規格與職業標準的對接機制,探尋職業院校工學結合的現代教學制度;最后建立開放的教學改革、師資隊伍建設、實訓條件與企業發展的適應機制,從而探索職業教育校企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2 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運行中出現的問題
2.1 企業參與程度過甚,經濟利益驅使大賽偏離正軌
由于近幾年大賽的知名度越來越高,很多企業紛紛參與其中,從參賽經費提供,到比賽軟硬件的銷售,甚至比賽裁判中也越來越多出現企業人員的身影。因此出現了比賽規則年年變化,比賽軟件三年兩變的怪現象,各種不公平競賽的事件時常發生。
2.2 大賽選拔中出現“精英教育”趨勢
大賽選拔是挑選學生中優秀分子組成競賽隊,大多數學生實際上與技能大賽無緣;大賽指導教師把精力都投入到競賽隊,優秀的師資無暇顧及多數不參賽學生。這種做法其實是對不參賽學生的一種輕視或忽視,是一種教育的不公平,大大地損傷了大多數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尤其是對于那些本來就認為自己已經處在受教育底層或是弱勢的學生。
2.3 學校教學中出現“備賽教育”趨勢
由于技能大賽受到了全國各省市空前的重視和追捧,個別學校和地方只看獎牌和名次,給學校和老師下指標、定任務,而每年國家、省級、市級三級比賽時間跨度長,選手的訓練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參賽的老師、學生和指導老師幾乎全身心地投入到備賽中,對正常教學工作的沖擊是不言而喻的。
2.4 片面強化“技能教育”趨勢
職業院校培養的目標應是具有一定專業理論知識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技能大賽的目的在于促進職業技能的提升,但并非意味著職業教育就是“技能教育”。有些職業院校為了在技能大賽上取得優異的成績,單純只抓實際操作和技能訓練,而忽略了實際操作賴以支撐的理論知識以及相關的人文素養的培養,使職業教育走向注重技能而忽略理論的極端。
2.5 出現“大賽公關”不正之風
由于不少省、市、區級教育主管部門以獎牌和名次作為評價職業院校的主要標準,導致一些職業院校不惜代價爭名次,甚至不擇手段進行“大賽公關”,以此提高奪金牌的概率,尤其在一些主觀評判較強的專業和項目上,出現了一些不正之風,雖然這是極個別的現象,但由此造成的影響是十分惡劣的。
3 此次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改革的關鍵點
此次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改革就是為了改變前期大賽運行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所以提出了以下七點改變:
1)充分發揮各方在賽事活動中的作用,形成多方參與的辦賽新格局
關鍵點:適度發揮企業的參與作用,調動企業支持辦賽而不為企業所利用。
2)改革申辦主體,實行由原來行業組織申辦變為以學校為主體申辦
關鍵點:以職業院校為主體,在地方政府支持下,根據自身條件,聯合信譽好、社會責任強的知名企業,申辦當年度擬設賽項。
3)改革賽項設計方式
關鍵點:大賽執委會牽頭組織成立由行業、研究機構、本科院校、職業院校專家組成的賽項專家組,進行賽項方案設計。
4)改革賽事組織形式
關鍵點:實行賽題公開、賽場公開、比賽過程公開、專家裁判信息公開、組織程序公開。
5)改革辦賽經費以企業捐贈為主為財政支持為主
關鍵點:國家財政負責大賽執委會部分運轉費用、賽項目錄及賽項規程等研制費用,從職業教育相關經費中列支。
6)調整辦賽頻次
關鍵點:改革以往大賽每年舉辦一次的機制,調整為每兩年舉辦一次。
7)加強大賽宣傳,做靚大賽品牌
關鍵點:加大對大賽舉辦、優秀選手成長成才、指導教師指導大賽、大賽成果轉化等典型案例的挖掘、總結和宣傳。
4 對我校參與大賽的影響
技能大賽改革的目的是:使辦賽質量和競賽水平大幅提升,大賽促進職業教育質量提升的作用得到進一步發揮,培育工匠精神成效顯著提高,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的貢獻率明顯提高。
其中對我校這樣的基層職業學校來說,影響最深的是“調整辦賽頻次”,技能大賽的參賽周期由一年一次變為二年一次,原有學校技能大賽相關指導文件就失去了針對性,為更好的落實今后學校系部技能大賽工作,有以下兩個問題需要落實。
問題一:如何合理安排教師參加技能大賽
當前做法是:每年的市級技能大賽多在11月份舉行。上一年度的大賽在每年4月結束后,學校會因招生等棘手工作放松對大賽訓練的管理,通常啟動新一屆的大賽訓練會在暑假即將結束的8月底,由于沒有規劃性,這時新學期的班主任任職、課務安排都已確定,挑選出的參賽教師和指導教師都已被學校委任了教育教學工作,這時再進行調整很困難,這樣很多老師就攜帶著繁重的教育教學任務參與大賽訓練工作,很多老師私下里怨聲載道,參賽積極性普遍不高。除此以外,教師在訓練中的工作量核算標準不是很明確,讓老師們帶著一絲不確定參與訓練。
建議:考慮到大賽兩年一次,人員變數較大,教師應以團隊形式參與大賽的培訓與集訓,例如電子商務運營項目與沙盤模擬企業經營項目各組織3-4人的團隊,參賽教師和培訓學生的教師最好分開,保證教師有充沛精力投入大賽。平時訓練時間是沖抵課時工作量還是按加班計算,應由學校及早確定并按月落實,保證教師利益的前提下激發教師參賽熱情。參考兄弟學校經驗,新教師進校五年內需要參與技能大賽,不符合參賽要求的可以輔助并熟悉有關工作。
問題二:如何合理安排學生參加技能大賽
當前做法是:考慮到前期高職學生在1-3年級可以代表中職參賽,4-5年級可以代表高職參賽,因此學校挑選參賽學生時通常會在高職三年級中選擇,因為這些學生已經在校兩年,已經學習了一些專業課程,具備參賽的理論基礎,同時三年級的學生也比較服從管理。這樣就有一部分學生可以在同一項目上多次參賽,比賽經驗會更加豐富,學校在學生訓練上投入的精力也會較少。同時也告知學生參賽如果獲得省級和國家級的獎項,也可以在升入本科教育時獲得一定優勢。
建議:考慮到大賽兩年一次,學生挑選上就不能是高職三年級了,原因是高職五年級學生面臨畢業,很多事情將占用訓練時間,需要在二年級學生中挑選,這樣的話,學生可以在二年級參與中職組比賽,四年級參加高職組比賽。在人才培養允許的條件下,學校需要將技能大賽對應課程在低年級學生中開展教學,為挑選參賽學生打下基礎。后期是以社團活動形式組織學生低強度訓練還是直接以技能競賽隊安排每周有計劃的訓練,需要學校統一決定。
競賽選手在訓練和比賽期間的待遇需要明確,比如每天的餐補和學習成績如何評定,以及學校在學生評優上是否有政策傾斜等,學校應拿出標準并可告知學生,參賽頻次的變化意味著學生的付出將更多,沒有回報的風險將加大。
(作者單位:南京中華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