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棟 王玉石 屈美娜
【摘要】目的 理氣化痰通絡方配合射頻消融術治療甲狀腺結節的臨床療效觀察。方法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在我院進行甲狀腺結節治療的病人152例作為調研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76例。兩組均給予射頻消融術治療,對照組術后口服左甲狀腺素鈉片治療,實驗組術后口服理氣化痰通絡方治療。分析兩組最終治療結果。結果 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和實驗組相比較高,兩組差異明顯,P=0.0000;對照組結節體積和實驗組相比較大,兩組差異明顯,P=0.0000;對照組結節最大經和實驗組相比較大,兩組差異明顯,P=0.0000。結論 在甲狀腺結節治療中,可采取理氣化痰通絡方與射頻消融術聯合治療方案,效果優異,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甲狀腺結節;射頻消融術;理氣化痰
甲狀腺結節在臨床治療中,屬于常見疾病,此疾病具備發病率高的特點。甲狀腺結節以射頻消融術治療為主,雖然有效,但效果不佳[1]。為了提升治療效果,采用了理氣化痰通絡方與射頻消融術聯合治療方案,見如下[2]。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自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52例甲狀腺結節病人作為調研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76例。對照組,男36例、女40例,年齡33~78歲,中位年齡55.5歲。實驗組,男34例、女42例,年齡42~79歲,中位年齡60.5歲。參與調查兩組病人中,一般資料均無明顯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射頻消融術治療,術前使用纖維喉鏡、超聲等儀器進行檢查,掌握病人病灶情況以后叮囑病人取仰臥位,充分的將頸前位置處的甲狀腺區域暴露后行常規麻醉與消毒,切開1~2 mm的皮膚,將射頻電極置入到結節中心,如果氣管食管與結節神經組織相鄰近,取生理鹽水注入甲狀腺被膜與組織之間,將射頻開啟維持能量在4~6 W。術后口服左甲狀腺素鈉片(生產廠家:德國默克Merck KGaA,規格:50 μg)治療,初始劑量12.5 μg/d,無明顯不良反應者7天后劑量調整為25 μg/d,連續治療2個月。
實驗組采取射頻消融術治療,方法與對照組相同,術后給予中藥理氣化痰通絡方治療,組方:穿山甲10 g、莪術10 g、浙貝母10 g、川芎10 g、郁金10 g、川楝子10 g、厚樸10 g、陳皮10 g、柴胡10 g、玄參15 g、夏枯草15 g,根據病人實際情況進行加減治療,如果燥熱嚴重者應加10g梔子;如果脾虛嚴重者,應加茯苓10 g、炒白術10 g;如果血瘀嚴重者,應加三菱10 g,將上述藥物用水煎煮,分早晚2次溫服,30天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2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觀察治療結果。從并發癥發生情況、結節最大經、結節體積變化方面進行分析。并發癥為喉返神經損傷、疼痛、血腫。
1.4 統計學方法
此次調查病人所涉及到的資料均輸入SPSS 17.0版本的統計學軟件進行調查,文中以P小于0.05表示時,說明差異較大,具備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并發癥發生情況分析
對照組:有15例并發癥,其中喉返神經損傷者2例、疼痛者8例、血腫者5例,發生率為19.74%;實驗組:有3例并發癥,其中喉返神經損傷者1例、疼痛者1例、血腫者1例,發生率為3.95%,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和實驗組相比較高,兩組差異明顯,P=0.0000。
2.2 結節最大經
對照組:結節最大經為10.51±1.12 mm;實驗組:結節最大經為8.79±1.05 mm,對照組結節最大經和實驗組相比較大,兩組差異明顯,P=0.0000。
2.3 結節體積變化分析
對照組:結節體積為1.12±0.19 cm3;實驗組:結節體積為0.54±0.09 cm3,對照組結節體積和實驗組相比較大,兩組差異明顯,P=0.0000。
3 討 論
甲狀腺結節在臨床治療屬于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此疾病以治療為主,常用治療方式為手術治療。常用手術方式為射頻消融術,屬于局部微創手術的一種,在超聲引導下具備安全性高、靶向性強、操作時間短、操作簡單的優勢,在操作過程中可以降低周圍組織的損傷,而且不需要全身麻醉,僅需局部麻醉即可。現如今雖說我國醫療水平有所提升,射頻消融術安全性也有所提升,但術后仍可能出現不良反應以及并發癥。為了提升治療效果,采用了理氣化痰通絡方與射頻消融術聯合治療方案。甲狀腺結節在中醫治療中,屬于“癭病”、“癭瘤”的范疇,具有氣不行則郁難開以及痰不化則結難散的特點,通過辨證結果證實氣滯痰結血瘀證,在治療中應遵循疏肝健脾、軟堅散結、活血通絡、理氣化痰的治療原則,故而采用理氣化痰通絡方。
參考文獻
[1] 廖坤,涂吉利,靳浩.甲狀腺射頻消融術臨床療效研究[J].中國現代手術學雜志,2019,23(3):188-191.DOI:10.16260/j.cnki.1009-2188.2019.03.006.
[2] 張恒,李靜怡,孫錦平,等.射頻消融技術治療甲狀腺良性腫瘤的臨床療效[J].醫學臨床研究,2019,36(5):849-850,854.DOI:10.3969/j.issn.1671-7171.2019.0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