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學英
【摘要】教育事業中倡導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其中美育所扮演的角色是舉足輕重的。在小學課堂上,美術課是學生很喜歡的一門學科,它不僅可以讓學生動手去描繪一個彩色的世界,可以緩解學習壓力,還可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有助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為此,應在課堂上加強美育的滲透,培養學生對美的認識和思考,促進教育事業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美術教學 美育 滲透
美育也叫美感教育,顧名思義就是審美教育,培養學生對美的認識、愛好和創造能力。這種教育要通過藝術和自然界以及生活中的各種美好的事物來進行研究,積極帶領學生去發現美,感受美和創造美,提高學生的情商,激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們的動手能力,更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讓素質教育的發展更上一層樓。而滲透美育,是指將審美教育融入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那么老師應該如何應用滲透的方法去培養學生們的審美和創作能力呢?
一、利用教材,積極發現美
在當今社會越來越提倡素質教育,美術教育更是一個必不可少的關鍵部分。美育可以使教學更加非富多彩,告別單調的模式,使教學更加靈活。
小學課堂上,美術課的主要教學目標是帶領學生認識美和創作美,掌握審美與實際操作相結合的方法。這種教育可以鍛煉學生的審美和創作能力,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愛好,這是眾多科目所無法比擬的,也不能替代的。所以在美育發展中,美術教育占領著重要地位。
在美術課中,學生學習最基本的知識要通過看、寫、摹、做等活動,鍛煉基礎的創作能力。學生對美的追求不斷提高,可以逐漸的分辨真實中與藝術中的對立面,并對其可以給予一定的判斷、分析和結論。那種追求美的道德情操在悄無聲息中得到了熏陶,為加強美的創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石。
美術課一般是學生比較喜歡的課程,因此學生在美術課上往往十分活躍,他們可以大膽的想象自己認為美的世界是什么樣的,也可以對生活中的一些事物進行再現和加工。他們通過自己所感受到的美來創作一些物品,這些物品可以是現實中確確實實有的,也可以是憑想象虛構的,不管是怎樣來的,只要是自己能體會到的美,都可以創作出來。美術的教育擴大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力,在腦力開發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美術課在小學教育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也是滲透美育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
二、創設情景,用心感受美
生活中的很多事物都是藝術創作的源泉。有著對生活中的事物、人和環境的那種特別的美的感受都呈現在藝術作品之中,用心創作的藝術作品中都有著豐富的情感。在很多小學美術課堂上,規定的教學內容中,欣賞課所占比重很大,可是一些學生對藝術作品的鑒定和欣賞能力相對來說比較差,不能真正的理解和認識藝術作品的美,更不能去享受這些美。學生常常不能認真的思考和分析,老師們也經常一貫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來教課,學生本該活躍生動的一堂美術欣賞課,變成了學生毫無興趣,困意連綿的無用課。所以要改變這種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要用情景交融,要能夠讓每一位同學都能積極參與,讓他們用內心去感受美。例如,在學習五年級上冊《萬綠叢中一點紅》一課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看教材,讓學生自己體會顏色對比的視覺效果,使其認識到色彩搭配的重要性。然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學生誰的衣服搭配的顏色最漂亮,通過對比,學生可以通過親身體會,學習到什么樣的色彩搭配更加和諧,進而改善自己的穿衣打扮,使美術學習運用到生活中。
美術課堂可以是豐富多變的,不用非要像其他課堂一樣一成不變,課堂上我們可以采取很多新穎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引導。比如,老師們可以把枯燥無味的課堂設置成“朝會”,我們學生可以扮演“百官”,讓其中一個人來扮演“皇帝”,每個人可以選擇自己認為最有美感的作品來進貢給“皇帝”,舉行一個“鑒美大賽”,讓每一位學生都向“皇帝”講解一下自己所選的作品的創作背景和作品中被作者所寄托的感情。可以讓學生一起探討。然后,讓“皇帝”去選擇一件認為介紹最精彩,最能抓人眼球的作品進行“頒獎”,并說出這件作品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哪里,最后再由老師系統的講述這些作品的各類知識。這樣的課堂形式我想會深受很多學生的喜歡,更會調動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促使學生主動去了解那些作品,也能讓其它學生從中學習到更多的內容,這樣的堂課所學到的知識也會給學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這種形式的課堂不僅可以活躍氣氛,還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和思考能力,從而幫助提高學生對藝術的鑒賞能力,促使教學目標更好的完成,課堂效率得到更有力的提升。或者帶學生們去感受大自然的美,春天的生機勃勃,夏天的鳥語蟬鳴,秋天的天高云淡,冬天的銀裝素裹……大自然不缺少美,只是人們不善于發現美。所以可以帶著學生一起去感受美,體驗不一樣的課堂。讓大自然教育學生,讓學生感悟大自然的魅力。
三、多彩活動,動手創造美
生活中處處都散發著美,我們應倡導學生積極的去尋找和發現美,并感受美的魅力。只有我們留心觀察,不錯過生活中的任何一個微小的細節或者不起眼的事物,那我們就會很容易的找到美。相對于枯燥無味的課堂,去實踐往往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能夠在生活中去創造美,以此達到美育的最高層次的目標。
在課堂上,老師可以通過生活中的一些小物品帶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我們的鞋盒,一個看似很普通的鞋盒,通過加工和改造可以變成我們的物品收納盒,再通過一些簡單的裝飾,那這就是一件很不錯的藝術品。生活中還有很多類似的物品,稍微動動手就能變成一個不一樣的東西,這就是一件美的藝術品。在一年級上冊學習《變廢為寶》一課時,教師可以將全班學生分為若干組,進行撕紙游戲,在小組中比一比,看誰撕下的紙型中更具聯想空間。然后大家一起將這些圖形拼接或剪裁成自己想要的圖案,不僅充分發揮了想象力和創新力,也提高了動手操作能力。使學生意識到,原來“美”可以這樣在活動中“變”出來。所以,老師們需要鼓勵和引導學生們充分利用課上所學的知識進行實踐和體會,留心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不斷發掘日常生活中所蘊藏的美,更讓學生創造不一樣的美。也可以布置一些手工作業,讓學生從日常生活中找材料。這不僅能讓學生對美的藝術的印象更加深刻,而且也會能逐漸增強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審美能力,更能從中感受到生活中的一些美好事物。
利用生活中的小物品,與生活結合,從中滲透美育,從中提升學生審美能力,動手能力,團結協作能力。這樣不僅輕而易舉地就完成了教育事業所倡導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而且促使學生們各個方面全面發展,讓學生愛上學習,愛上課堂。
四、結語
想要滲透美育,首先,要豐富在美術課堂中的知識和內容。其次,要不斷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懂得能夠發現美,欣賞美。最后,要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高效地動手創造美。小學是人生的啟蒙時期,而美術教育又是小學素質教育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我們應高度重視起來,不斷地激發學生認真思考分析和實踐創作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能力,也不斷地提高學生們的審美水平。陶冶美的情操,升華追求美的情感,促進學生全身心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曾慧.淺析小學美術教學中滲透美育[J].美術教育研究,2016,(10) :116.
[2]劉建全.淺析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美育的滲透[J].教學考試,2017,(23) :148.
[3]劉洋濤.對小學美術教學中美育滲透的探討[J].語文課內外,2018,(12) :203.
[4]穆兆服.基于小學美術教學中美育的滲透研究[J].新課程,2017,(6) :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