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湘銘
【摘 要】 “個別化學習”是近幾年來許多優秀的幼兒園開展課程游戲化的學習方式之一。本文旨在通過研究、挖掘“趣玩趴”的游戲操作模式,從幼兒在游戲操作間經歷的“能玩”→“會玩”→“耐玩”→“愛玩”四段式進階歷程出發,探究為幼兒提高更為豐富的個別化學習價值,并不斷豐富和優化教師在“個別化學習”方面的指導策略,最終促進幼兒能力的提高與發展。
【關鍵詞】 趣玩趴 ?四段式進階 ?個別化學習
一、研究背景
“個別化學習”是近幾年來許多優秀的幼兒園開展課程游戲化的學習方式之一。然而在實際操作中,大多數的幼兒園都仍是采用以同齡幼兒編班的教育組織形式。這種現狀模式也因較少考慮兒童的個別化差異而導致“一刀切”的教學方式,恰恰阻礙了幼兒“個別化學習”的發展需要。
我園依托中大班混齡式打通的“趣玩趴”游戲操作間模式這一平臺,以幼兒興趣需要為前提,提供發展不同智能的游戲區域和多種具有價值與趣味性的操作材料,促發幼兒在游戲情境中激發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主性。
二、研究過程
個別化學習活動是“趣玩趴”的主題內容,設置了“木工坊”“陶泥坊”“編織紡”等八個工坊,從幼兒的興趣出發,提供給幼兒進行高效學習、獲得最佳發展而精心設計的活動,它可以使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獲得相應的發展。
“趣玩趴”生活操作間引導幼兒從簡單的“去玩”到真正樂在其中主動參與的“趣玩”,幼兒的個別化學習活動從經過一系列的實踐與研究,幼兒創造力逐漸得到優化,無論從整體促進還是個體發展上,我們都看到了幼兒的成長表現,幼兒的能力呈現“四段式”進階路程。
(一)幼兒游戲水平從“能玩”走向“會玩”
“趣玩趴”課程開展中,教師在游戲點提供的個別化學習材料注重挖掘和開發材料的價值,遵循幼兒認知的規律,使幼兒在游戲點操作時感覺到材料的“能玩”,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能玩”走向“會玩”打下基礎。
(二)幼兒游戲韌性從“會玩”步入“耐玩”
在“趣玩趴”工作坊開展前期,教師發現即使是幼兒興趣度較高的木工坊仍然有許多幼兒由于能力差異,游戲堅持性較差,在游戲開展時多次出現與游戲材料及內容完全無關的行為表現。因此,教師要思考怎樣將幼兒玩的需求與“趣玩趴”的可玩性結合起來,以提升幼兒個別化學習的效能。
1. 任務導入,明確主題內容
各游戲點教師在活動開展前下發活動設計“任務單”,幼兒根據個人需求,以圖文記錄的方式為自己的游戲內容制作設計圖。任務單的介入從幼兒本位的需求出發,兼顧到個體差異,幼兒在活動前期的參與積極性大大提升。
2. 過程指導,尊重學習方式
“趣玩趴”游戲操作間重在讓幼兒通過操作,體驗發現的樂趣,激發探究的欲望。在混齡趣玩趴的游戲當中,教師要多考慮孩子能力上的個體差異,找到幼兒的“最近發展區”,引發不同能力層次的孩子與材料互動的欲望。
3. 追蹤記錄,關注個性需求
游戲開展后,教師以追蹤式觀察記錄的形式根據游戲點幼兒的游戲情況,在同一主題下定期對幼兒進行追蹤觀察與記錄,提出合理化建議。這種方式對后期活動的開展及教師指導方式提供分析和幫助。
4. 研討交流,推廣實踐價值
在每次主題活動開展前和結束后,幼兒園都會定期開展研討交流,對“趣玩趴”游戲操作間中幼兒能力發展及操作成效進行反饋交流并提出合理化建議。這促使教師在實踐工作中進行改變,助推了幼兒的個別化學習堅持性從“會玩”走向“耐玩”。
(三)幼兒游戲興趣從“耐玩”通向“愛玩”
幼兒在“趣玩趴”活動中,變得更樂于探索,情緒更加穩定了,做事也更為專注和有耐心。從整體而言,幼兒個別化學習經歷了“能玩”→“會玩”→“耐玩”→“愛玩”四段式進階歷程,實現了在玩中發展。
三、研究經驗
以“趣玩趴”游戲操作間為載體的幼兒個別化學習活動的實踐與研究中,我們在自身觀念、教學方法優化上收獲了很多,更重要的是通過研究讓孩子們成為游戲活動的主體,在生活化、藝術化的個別化探究中健康成長。
1. 挖深度,從“心”出發激發幼兒探究性趣
在研究中,教師運用更加科學、規范的研究方法,深入、系統地探究幼兒個別化學習活動與多種教育方法相互作用的方式等,進一步豐富并拓展了幼兒的生活,讓幼兒在生活中體驗美、享受美、熱愛美、創造美,真正回歸生活,放飛孩子心靈,最終促進其人格的和諧發展。
2. 拓廣度,以“研”為本樹立教師專業成長信心
“趣玩趴”的運作極大地激活了廣大教師參與教研的主體意識,使教師真正成為實踐的主體、反思的主體、行動跟進的主體、自我發展的主體,加快了教師的專業成長。每個教師都成為主動的探索者、實踐者和創造者,享受著研究的意義與樂趣,體會著成功和被尊重的幸福。
3. 重效度,以“果”示人課程實施行必有效
在活動后期我們多次圍繞工作坊主題開設幼兒成果展示及教師“學習故事”記錄展示。跟隨幼兒園的課程園本化路徑提升了教師的專業素養,助推了幼兒的能力提高,使得課程實施行必有效。
我們深知,對于幼兒在個別化活動中良好學習品質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在此同時,如何觀察幼兒、了解幼兒,是對我們提出的新挑戰。我們也希望通過家園聯動、典型案例的積累分享,幫助教師、家長進一步提升觀察幼兒、分析幼兒的能力,助推幼兒的個別化學習活動。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2.
[2] 盛彩紅.個別化學習的實踐與思考.上海學前教育網,2014,6.
[3] 幼兒園個別化學習活動材料的投放策略.早期教育(教師版),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