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分析了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制度、體系、保障措施和監督機制四方面的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并探討了其發展對策。
關鍵詞: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發展對策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system, safeguard measures and supervision mechanism, and discusses its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Environmental monitoring;Quality management;Development strategies
經過多年的探索實踐,環境監測現已覆蓋廣闊的領域和范圍,擁有較高的技術水平、監測能力和豐富的監測手段。環境監測技術的發展需要高水平的環境監測質量管理與之配套,但是,實際工作經驗表明,當前的環境監測質量管理與不斷發展的環境監測技術并不諧和,嚴重阻礙了環境監測行業的長足發展。我國的環境監測從業人員需全力以赴提升環境監測的質量管理水平。
1 環境監測質量管理與其現狀
1.1 環境監測質量管理
環境監測質量管理是指在整個環境監測的過程中,為獲得完整、準確、具有代表性和可比性的監測結果而采取的一切措施和活動。環境監測質量管理是環境監測全局的關鍵一環,是確保監測結果具有科學性、客觀性、公正性的重要手段,也是環境監測能為環境管理以及科學有效地開展環境科研、執法活動提供技術支持的重要保障。
1.2 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現狀
1.2.1 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制度不完善
自20世紀90年代國家頒布《環境監測質量管理規定(試行)》至今,已過去了將近30年時間,在此期間,環境監測和質量管理領域發生了巨大變化,《環境監測質量管理規定(試行)》的很多規范與條例已適用于當前環境監測中的一些具體情景。而在這30年里,相關部門并未及時根據實際情況對《環境監測質量管理規定(試行)》中老舊、不再適用之處進行補充完善,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嚴重制約了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的發展。
1.2.2 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工作落實不到位
當前我國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工作落實不到位,部分從業人員并未對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形成全面的認識。雖然環境監測資質認定制度的實行有效地提高了環境監測質量管理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監測機構的自我監督和自我完善,但是運用和維護這一體系是一個長期學習、磨合和提高的過程。目前大部分監測機構都建立了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但受人員數量、員工素質、技術手段、工作環境、活動經費等因素的制約,部分機構執行不嚴,建立體系與執行制度不連貫,質量管理體系的作用不但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甚至被視為多余的障礙,還浪費了人力、物力和財力。
1.2.3 環境監測質量管理保障體系存在不足
國家高度重視生態環境工作,對環境監測的投入也逐年增加。當前,環境監測質量管理與不斷發展的環境監測技術并不諧和,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在人員、物資和技術等方面的保障措施仍存在不足。人員方面,地區間環境監測人員的技術水平、理論基礎、工作經驗、學習培訓機會和裝備水平存在著不均衡的情況;物資方面,存在著標準物質開發不足、標準樣本采集方法單一、標準樣品儲存難度大等問題;技術方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許多與監測方法相配套的質控措施過于簡單或缺乏,如生物、水體、土壤的采樣和監測等。(2)智能監測、網絡監測及應急監測等尚未形成系統的質量體系,缺乏切實可行的質量管理方法和手段。(3)相應國際標準或外國標準的研究和轉化滯后。(4)質量控制模式較為簡單,缺乏系統性的評估和評價模式。(5)目前,科學技術較少應用于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領域,許多前沿的的科學信息技術與產品也沒有及時地被應用到具體的質量管理中。
1.2.4 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監督機制不健全
監管部分僅從宏觀上對各級環境監測機進行規范和指導,缺乏可操作性的規章制度。當前,社會環境監測機構數量增長迅速,但市場準入、監督管理、收費標準和質量控制等方面的法規和體系仍不完善。上級監管部門對社會環境監測機構的監管缺乏法律和制度依據,難以起到有效的監督作用。此外,環境監測質量管理涉及多方面、多領域,加之監測機構之間彼此關聯,導致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的權責不明,監督工作難以順利展開,使權益受損的公民無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加上各級部門間的相互監督力度不強,部門內部缺乏自我監督,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無人監督、監督力度不足的局面。
2 發展對策
2.1 建立完備的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制度
首先,加強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的制度建設,針對現行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制度中老舊、不再適用的條款,根據實際工作的需要,適當地修訂和完善,將質量管理權力與職責等更加明確化、具體化,改變制度與實際情況不配套的狀況,使監測質量管理工作有制可依,保證我國環境監測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備程度。其次,應完善和補充各個監測領域的質量管理制度,并積極監察各類制度的執行情況,著重注意加強智能監測、在線監測和生態監測等領域的制度建設。
2.2 構建部門齊全、執行順暢的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
一個部門齊全、執行順暢的管理體系對于提升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的水平十分重要,所以,不斷完善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部門的組織架構是及其有必要。過去,環境監測工作過程中暴露出了權責不明、面對問題時推脫和逃避責任等問題,嚴重影響了環境監測的質量。因此應綜合考量各地區實際情況,努力建成“國家-區域-地方”的整體管理模式,并盡可能減少質量管理的中間環節,提高工作效率?;鶎迎h境監測部門要根據環保工作的需要和自身定位方向,提高對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的認識,確保在實際的環境監測工作中能真正落實環境監測質量管理。
2.3 建立及時有效的環境監測質量管理保障措施
為達到預期的環境監測目標,各級財政部門有必要向環境監測部門下撥足夠的資金,以便監控部門能夠購進最新的技術、設備和標準樣品。環境監測部門在招聘監測人員時,應嚴格把關,積極引進專業對口、能力較強的監測人才,同時定期對技術人員進行培訓和考核,鼓勵和支持工作人員外出學習交流,提升人員的綜合素質水平,組建一個完備的素質過硬的監測團隊,確保環境監測工作能夠順利進行,保證環境監測管理質量真正得到提升。
2.4 形成嚴格有力的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監督機制
要構建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并保障其正常運行,就必須建立嚴格有力的環境監測質量考核和監督機制,積極開展品質管理、評價考核、巡回檢查、定期抽查與不定期抽查等監督活動,逐步形成較為完備的監督機制,以及科學、系統的監測質量評價體系。其次,應積極遴選具有較高的綜合能力及豐富工作經驗的工作人員組成環境監測質量監督隊伍,針對環境監測質量管理中的不足之處,進行及時的監督、矯正。
3 結語
我國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還存在著制度不完善、技術力量相對薄弱、從業人員素質不高、監督考評機制不健全等問題。因此,相關部門必須重視環境監測的質量管理,完善質量管理制度,積極培育環境監測高素質人才隊伍,落實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監督工作,并積極加強環境監測質量管理保障措施、及時下撥環境監測質量管理資金、借助前沿的網絡媒體技術構建智能化的環境監測質量管理信息交流平臺,提升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的速度、便捷度和靈活度,以適應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在新時期的新要求。
參考文獻
[1]湯鵬.關于環境監測在環境保護工作中重要意義的分析[J].環境與發展,2019,31(09):146+148.
[2]彭剛華,梁富生,夏新.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現狀及發展對策初探[J].中國環境監測,2006(02):46-49.
[3]羅莉.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J].低碳世界,2014(11):8-9.
[4]周婷.淺談環境監測機構質量管理現狀及對策[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9(05):48+56.
收稿日期:2020-04-15
作者簡介:張艷紅(1980-),女,漢族,研究生,工程師,研究方向為環境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