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蓮
【摘要】當前教學改革注重從知識的傳授到能力的培養,本文從牛頓第一定律的教學中,論述如何培養學生創造力的一些想法和建議加以論述,注重方法的教育,培養質疑精神,樹立合作意識,培養規范意識,教學中注重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學生能力為目的,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牛頓第一定律? ?創造力? ?質疑? ?科學規范
傳統的物理教學以傳授知識為主,教師講學生聽,教學方法單一,學習內容枯燥,學生主要依靠簡單的模仿,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在素質教育下,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力,培養學生的個性和能力,因此,物理教學也必須順勢改革,通過動手實驗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造精神,下面就牛頓第定律的教學談一下自己是如何培養學生創造力的一些做法。
1.用科學方法的教育
每一個物理定律,從探索到最終確立,都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其中離不開科學的思維方式和推理方法,科學的方法和正確的推理在物理研究中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教學中也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現將教學過程簡述如下。
1.1了解歷史
2000多年前,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曾提出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比如老師推桌子,桌子動起來,老師拉黑板擦,黑板擦動起來,然而,在17世紀伽利略卻用實驗證實了亞里士多德的說法是錯誤的,他認為物體的運動并不是靠力維持的。
1.2提出問題
哪個觀點正確呢?如果亞里士多德的觀點是錯誤的,那么我們在實際生活中為什么要用力推車車才會走呢?如果伽利略的觀點是正確的,那么你能不能舉出具體的例子來證明他的觀點正確呢?什么情況下,運動是不需要考慮來維持的呢?
1.3設計實驗
要通過實驗驗證伽利略的觀點是正確的,對于同學們來講有很大的難度,因為現實生活中不存在不靠力,能夠自己動起來的物體,這時就需要老師的引導,當我們用力推車時,車會動起來,那當我們停下來以后,車是不是一下子就停下來了呢?車子是不是會繼續滑行一段距離呢?當你騎自行車時,在光滑的,冰面上和正常行駛的路面上速度是不是一樣呢?在冰面上剎車滑行的距離是不是更長呢?在教師引導之后,出示實驗材料,請同學們自己設計實驗,一輛小車同樣的高度,三種不同的表面,能夠得出什么結論?通過學生動手實驗就會明白一個非常重要的實驗方法,控制變量法。
1.4科學探究
物理定律的研究并不是科學家們憑空臆造隨意猜想的,而是通過多次反復的實驗探究出來的,同學們通過三種不同表面的伽利略斜坡實驗,動手操作進行探究,觀察思考,解釋現象。
1.5得出結論
同學們通過三種不同表面的斜坡實驗,對觀察到的現象進行比較分析探究,從而得出,物體表面越光滑,受到的阻力就會越小,速度變小的越慢,小車滑行的距離越遠,小車在滑行的過程中并沒有力來推動,小車的停止,是因為摩擦力。
1.6引發猜想
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猜想,如果摩擦力再小一些會怎樣?如果摩擦力接近為零,又會怎樣?通過推理得出,如果物體受力為零,則物體會做勻速直線運動,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1.7深化拓展
在教學中不能只滿足于讓學生簡單復述牛頓第一定律,還應該幫助學生理解牛頓第一定律所包含的幾層意思。描述的一種理想狀態,定律說明物體不受力作用時勻速運動的狀態,定律指出外力作用迫使所發生改變的狀態,定律可拓展為其他的狀態。
2.培養學生勇于質疑的精神
2.1只有不斷的思考才能引起學生不斷的發現真理,學起于思,思源于懷疑
科學的發明和創造,正是從質疑開始的從解疑入手的。作為老師應該培養學生正確的質疑觀。愛因斯坦他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也許僅僅是一個科學中的實驗技能而已而提出一個新的問題可能是要從新的角度去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作為物理老師不要輕易的去磨滅學生的質疑。而是在學習過程中要啟發學生推動學生正確的質疑解疑,從而找出正確的結論。
2.2引導學生善于合作, 學會取長補短
隨著社會的發展,各學科各知識點之間是在不斷的融合的。綜合化的趨勢哎,不斷的加強。一個人要有發明想象的能力,要有想象的思維就必須學會合作。牛頓第一定律也是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發現的。一個人要想有所創造和發明,除了個人的努力鉆研必須具有和與人合作的精神。能夠處理好與他人的關系,博采眾長,取長補短。作為學生在學習中要善于和同學們合作,互相補充互相借鑒。借鑒他人優秀的解題方法,巧妙的實驗技巧。
2.3要學會咬文嚼字
物理教育是離不開定義定律,定理,規則的。這些東西都是經過幾代人不斷推敲和不斷論證確定下來的。內容的表達已經十分精確,多一個字不行,少一個字也不行,前后顛倒也不行。牛頓的第一定律就是用最精煉最簡潔的文字表述的,只有32個字,缺一不可。我們在培養學生記憶定律,規則的時候,也必須培養學生這一種嚴謹的精神。只有具備嚴謹的科學精神,才能夠為將來的科學發展鋪墊良好的道路。
總之,我們從牛頓第一定律定律的教學中,我們不但教會學生正確的知識點,同時我們還要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茖W的對待實驗,科學的對待定律,科學的對待發展,科學的對待質疑。
【參考文獻】
[1]單玲.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改革與創新研究[J].學周刊,2016,(28).
[2]孟少凌.淺談實現初中物理課堂有效教學的途徑[J].教育教學論壇,20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