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志江
【摘要】隨著媒體技術的發展,智能手機功能越來越強大,在教育方面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利用智能手機結合“曉黑板”等應用程序平臺,能夠激發學生積極性,解決中職生課后學習積極性低的問題,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智能手機? ?數學? ?課外輔導
隨著信息技術和社交媒體的發展,人們生活每一個細節都置于互聯網之中,智能手機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基于智能手機的各類教學輔助軟件和學習平臺不斷開發和完善為“微課”教學提供了條件,也促進了移動學習模式“翻轉課堂”的發展。另一方面,在中職學校里,智能手機成為學生“標配”,課后沉迷手機影響學習的情況不容樂觀。教育工作者想盡辦法講理說教,手機管理疏導工作效果也不理想。與其嚴防死守,不如轉化思路,主動出擊,占領學生課余時間,發揮智能手機在輔助教學上的積極作用,實現學生個性化,自主化學習,提升學科教學質量。
一、問題分析
(一)中職數學教學現狀
數學是基礎學科,許多工科專業課程都需要數學知識,數學教學效果直接影響到專業課程教學質量。在傳統數學教學中,教師以教材為中心,以知識傳遞為主,呈現形式以課堂講授為主,形式較為單一。加之數學教學課時較少,教師難以面向所有學生把教學問題講得深入透徹,準確了解學生對知識掌握情況,教學評價主要依靠書面測試,缺乏全面準確的評價體系。
(二)學生面臨的困難
中職學校生源復雜,相當部分中職學生基礎薄弱,學習能力不足,學習抽象的數學存困難。在課堂上,學生被動接受,主動參與程度不高,對老師教授的知識一知半解,自主學習缺乏動力,課后復習難度大,積極性受挫,難以進一步提高學習成績。
二、利用智能手機開展課外輔導
(一)實現學習時間自由化、碎片化
中職生學習壓力不大,動力不足,學習途徑主要依賴課堂講授,離開了教師的輔導和監督,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環節沒有正常開展,學習時間單一,效果不佳。另一方面,學生在上學前、午休、甚至等車時只要有一點時間,就會成為“低頭一族”不停看手機。其實這種碎片時間完全可以應用在學習上,只要學生有選擇的獲取信息,就可以使學習變得高效靈活。
利用智能手機,可以把引入情景問題、預備知識,課后復習要點等內容以微課的形式“曉黑板”應用程序上發布,安排任務清單,方便學生利用課下的時間實現知識的鞏固和內化,鞏固課堂教學成果,提高教學質量。
(二)分享教學內容,拓寬學生知識面
傳統課堂教學中,大部分學處于被動學習狀態,一旦在課堂上走神,就會跟不上進度,影響學習。一些性格內向的學生對于課堂上不能夠深入理解和掌握的疑難問題,不敢去請教教師,進而導致學習效果不佳。在這種情況下,借助于智能手機實現教學內容的分享就能夠有效解決這一問題。通過“曉黑板”應用平臺,教師可以把講課用的PPT分享至班群,方便學生翻閱。對于三角函數、對數函數等章節,還可以使用 Geogebra 制作視頻,學生查看學習資源,更加形象直觀地理解知識點。
(三)動態了解教學質量
過往,書面作業是教師了解學生對知識點掌握情況的重要手段。為了確保時效性,教師必須要新課前完成作業批改,工作量不輕。通過“曉黑板”學習平臺,可以根據知識點安排適量的課后在線練習,后臺自動歸類學生填答情況,找出學生易錯點,掌握課堂教學質量平臺還設有問卷調查功能,教師能夠通過發布問卷,了解學生對教學方法、手段的適應情況,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為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提供依據。
(四)實施小組討論教學法
中職生課后作業不能獨立完成,互相抄襲的情況比較普遍。課后作業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安排小組學習任務,實施小組討論教學法是彌補上述問題的途徑之一。但是由于教學課時有限,教師無法掌控每個學生參與情況等問題制約著小組討論教學法的開展。利用應用程序上的“群討論”,能夠較好實現在線小組討論讓學生在課后積極參與學習,消化知識。教師通過軟件發布學習任務,各小組成員在平臺上就學習任務進行討論發言,教師實時監控學生參與情況,及時回答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通過組內、組間活動,開展互助學習,有利于學生掌握所學知識,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利于學生互助協作意識的形成和探索創新精神的培養。通過“打卡”功能,能夠讓教師實時了解參與情況,不讓學生“蒙混過關”。
(五)多維度過程考核
傳統教學中,我們主要以書面作業作為過程評價依據,以單元測驗、期中、期末考試作為階段評價依據,難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尤其是后進生,容易對考試成績無動于衷。多維度的過程考核可促進學生提高學習的自主性。利用“曉黑板”等應用平臺,全過程記錄學生學習過程,根據學生的參與情況賦予相應的分值,學期末導出全班學生的經驗值,按一定的權重折合計入學生的期末總評。這樣對學生的評價就不是單一的結果考核,而是多維度的過程評價,特別是學生的平時成績評定,更為全面、客觀。
三、結語
我們充分發揮智能手機積極作用的輔助學生課后學習的同時,要多方探索,努力消解負面作用。科技不斷進步,社會飛速發展。我們必須以智能手機為切入點,提高教師應用信息技術組織、駕馭教學的能力,穿聯教師與學生、數學與專業、課內與課外的結點,從而為學生打造數學學習信息網。充分利用互聯網上巨大的信息量,使智能手機成為引導學生課后自主學習的重要工具,提高學生參與度,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智能手機在教學上的正向影響。
【參考文獻】
[1]程莎. 基于智能手機的中職英語教學活動新探索[J]. 科技視界, 2014(09):199+218.
[2]胡萍. 基于智能手機移動學習端中職有效課堂教學創新實踐[J]. 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 2019, 000(005):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