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積石山縣積石中學 楊福寬
古代中國在世界上有著獨特的燦爛文化。然而,當代中學生對這樣一種優秀而有價值的文化卻知之甚少,也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當代學生正處在一個開放多元文化的時代,這無疑或多或少地受到西方價值觀的影響,他們普遍淡化和忽視傳統文化。事實上,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愛國主義、講求孝道、嚴于律己這些精神造就了國人優秀的品質與良好的道德觀。這些偉大的精神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僅是在口頭和古書中記載,更是無數的中國兒女從古至今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才總結出的真理。中華文明之所以可以在世界悠久的歷史上書寫厚重的一筆,是因為握著筆的手是由這些珍貴的精神凝聚而成的。到目前為止,由于繼承了中華民族獨特、豐富和寶貴的精神,中華民族仍巍然屹立在世界各國之林。讓高中生學習這一精神,可以培養學生的優秀素質,幫助學生應對未來的困難磨煉和艱難的生活過程,應對個人、家庭乃至國家的磨煉。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新課程改革的雙重背景的出現,在高中生德育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一種必然趨勢。這一舉措順應了教育改革的趨勢,也與當前的高中教學實踐密切相關。高中德育管理的發展對教育創新有著積極的作用。加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不僅對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十分有利,而且對學生造就獨立、主動、不怕挫折的堅強品格和良好品質也十分有利。在高中教育階段,學生的三觀形成并逐漸完善。這一時期,學生的心理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通過德育管理工作,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積極克服依賴、懶惰、懦弱、叛逆的不良心態,形成積極向上、奮發有為的良好性格。同時,高中德育教學對學生智力發展的培育形成了十分有利的局面,使學生能夠適應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在不斷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中發揮主觀能動性,實現學習效果的有效提升,進而實現自身價值。最后,高中德育教學也對全面推進教育改革,把學生培養成為社會需要的綜合性人才非常有利。
目前中學的道德教育,必須最大限度地利用這些道德資源,使學生能夠有學習傳統文化的資源,使自己的道德價值觀得到發展。在高中學校的道德教育中,以人為本的原則必須堅持,依照學校和學生的情形,為學生提供道德課,使學生自由地討論傳統道德文化的好處,使學生漸漸承認中國文化的魅力所在,在投身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中提高自身道德修養。為了更好地將傳統文化教育納入高中學校的道德教育,高中德育教學 必須最大限度地發揮高中學生的主體作用,并通過正確的指導,使其承認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并自覺實踐道德規范。
校園活動一直是學校文化建設的主體。學校可以開展以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的校園活動,在愉快的活動氛圍中滲透對學生的道德教育,學校可以針對傳統節日開展相關活動。
例如:當端午節來臨時,學校可以把端午節作為征文活動的主題,讓學生踴躍參與。教師可以講述端午節的傳統文化知識和與端午節有關的歷史典故,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進而在端午節上勾勒出愛國詩人屈原的光輝形象。教師要深入挖掘學生的歷史情感,實現興趣、情感和文化的統一,使學生更深刻地認識端午節和愛國情懷。此外,還可以鼓勵學生主動去了解其他傳統節日,從傳統節日中了解這些節日的起源和故事,感受祖先的高尚品格,從而達到潛移默化地學習傳統文化、提升道德品質的目的。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貫穿于民族精神的各個方面。在德育工作中,學校應以愛國主義為主線,不斷調整和豐富學生的性格和個性。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參與意識,并讓學生在課后收集名言表達愛國情懷。“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國仇未報心難死,忍作尋常泣別聲。勸君莫惜頭顱貴,留得中華史上名。”——何香凝《贈別廖仲愷》……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在中華民族精神中加入新的時代內容,弘揚工匠精神、長征精神、女排精神和勞動模范精神,結合自身的實際,實踐愛國主義的主題。
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是與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和人類文明的優秀成就相結合的。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是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繁榮、民主、文明與和諧是國家一級的價值目標。李白追求的政治理想是“使海縣清一,寰區大定”,杜甫和其他知識分子的永恒追求的是“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自由、平等、正義和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崇拜法律的人是強大的,國家是強大的;崇拜法律的人是軟弱的,國家則是軟弱的,這是韓非子等學者的一貫追求。愛國主義、奉獻、誠實和友好是公民的個人價值準則。“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是孔子個人的道德追求等等。
除了在課堂上進行傳統文化教學外,學校還應擴大課外實踐,校內教學與校外實踐相結合,可以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在校外組織傳統文化情感和實踐活動,應該讓學生有機會踐行和感受自己的思想。
例如:在寒假即將來臨的時候,學校可以組織一支隊伍,帶領他們到附近的老人之家陪伴老人,提前為老年人準備春節用品。具體的活動可以是剪紙、寫對聯、為老年人講述歷史故事為主題。剪紙和寫對聯是為了給老年人增添節日氣氛,讓學生學會親近和尊重老年人。向老年人講述歷史文化故事,一是與老年人交談,二是讓學生主動學習傳統文化。學校組織這種實踐活動,不僅使學生能夠學習傳統的文化藝術,也可以學習傳統的文化知識。在老年人家中陪伴老人等活動,學生感受到這些活動的文化內涵,同時也在與老年人的關系中學習敬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總之,教育工作不應忘記初衷,高中階段開展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教育,是未來青少年成長的責任所在。在德育工作中,教師要運用優秀傳統文化的力量影響學生,滋養學生的身心。在德育方面,滲透優秀傳統文化,以豐富多彩的活動為載體,有效提高高中德育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