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路路
【摘要】在互聯網教育的大背景之下,教師的教育教學的方式也得到了逐步的完善,從曾經以線下的課堂教學模式轉變為如今的在線上進行直播和錄播兩種形式的教學模式。本文就是將這兩種模式結合起來盡享探討交流,并對實施的過程進行分析,為新的教學模式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互聯網+? 線上線下? 課堂? 融合教學
一、線上線下教育模式相互融合的積極作用
在教學課程中,為了能夠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和專業能力,要在基本的理論基礎上加以創造,比如拿出納技術操作這一門課程舉例,在設計這個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把握好線上線下的教學尺度,不同的學習目標需要在不同的環境下完成,線上教學可以指導學生在實踐操作中較易遇到的問題,對這些問題整理后可以通過錄制課的形式把問題解答呈現出來,方便學生隨時觀看,反復多次,線下可以幫助學生鞏固檢查基礎理論知識,更適合監督指導的作業任務。在具體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把握好線上線下的教學尺度,將線上線下的模式結合起來,找準兩者之間的位置并做好平衡。
二、基于互聯網下的線上線下教學模式的操作步驟
在教學的前提準備工作中我們首先要將書本知識與線上的情境導入、具體的事件模型準備好,在上課之前指導學生完成課前自主學習的內容,將本節課的疑難問題整理出來,在課堂教學和討論的過程中,將這些問題解決掉是非常關鍵的一步。最終教師進行評價,學生對此次課程進行總結,得出結論并做出反饋。
1、學習資料準備環節,在這個環節中將線上線下的模式結合起來。主角:教師。資料的形 式多樣,主要包括:線上教育的慕課平臺,視頻微課堂,教師自制的教學設計、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其中,教學活動的設計非常關鍵。 由于學生的精力有限,學習的專注度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減弱,基于這個教育原理要合理的進行課程的時間安排,比如線下有老師的監督引導時間可以較長一些,大概保持一個小時,線上可以采取多個小視頻的形式,看完每個視頻后要求學生提出一個問題,以此來檢驗學生是否觀看,每個小視頻以十幾分鐘為度,教師要盡量把控好時間,避免引起學生反感。而且視頻的趣味性是學生是否能夠有興趣繼續學習下去的關鍵。
2、課前自主學習環節,這個環節以學生的線上教育為主。主角:學生。教師將自制的微課、小視頻等傳至網絡平臺,供學生學習觀看,學生通過課前預習并結合老師所給的資料,提出相應的問題,并向老師反饋。平臺中有學習群可供學生討論交流,這樣既節約了時間也避免了線下課中因小組討論而產生的課堂嘈雜的現象。教師也不必過分擔心線上課程的效果,在平臺的教師端,教師可以根據大數據實時跟蹤學生的學習情況,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比線下的監督更加方便快捷。
3、課堂應用分析環節。此環節為線下模式。主角:教師和學生。在此環節中雖然教師和學生仍然是面對面教學,但是已經突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再是教師在臺上講,學生在臺下機械地被灌輸知識。線下教學重點在兩個部分,一方面是解決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方便學生之間討論并向老師追問,另一方面就是教師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的重要方面。學生在線上有沒有認真看微課,有沒有思考大家所提出的問題,老師在課上所講的理論知識有沒有認真聽等。所以說線上線下的教學融合不僅對教師的教學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4、綜合評價與反饋環節。此環節為線上模式。主角:教師和學生。學生在線上平臺進行學習檢測,與同學在討論群里交流分享,對教師的課堂進行評價打分等通過評價與反饋促進教師的教學改革,從中不斷探索更新更好的教學策略。
5、學生的小組學習模式。學生之間學習能力存在很大的差異,對知識的接受程度也不同,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要注意將接受程度、認知程度差不多的學生放在一起,這時不要單純地區分好學生和差學生,以免產生兩級分化。學生單獨學習的過程中,不管學習能力多強的學生學習效果都是存在局限性的,提倡學生進行合作學習,以團體的形式面對問題,一方面可以使得學生的學習潛能和學習效果更多的被發揮出來,學生之間相互啟發,另一方面也可可以鍛煉學生之間交流溝通的能力,提升學生的自信心。
6、充分運用線上教學平臺。我國大部分地區對于高職教育的重視度不夠高,學生的基礎知識比較薄弱,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強,這就需要教師在線上教學時,要把握好對學生的監管力度,通過大數據平臺實時追蹤學生的學習進度,對于逃課、在規定的時間內學到一半不學了這種問題,要及時與學生在線交流,對于單元檢測,課堂作業不過關的學生要加強引導,積極督促他們改正不良學習習慣,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
三、結語
目前,國家大力推行職業教育,在政策上有所傾向和側重,財政上也進行了相關的投入,教師和學生加深了對自己身份的認知,突出學生的主動性、實踐性和創造性,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但是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學生在課前自主學習并不說明教師可以放棄對學生的全部掌控,學生和教師之間雖然在教學模式上有所變化,但大的方向還是不會改變的,教師只是從單純的教書授課轉變為主導者、引路人的這樣一種角色。這種融合模式對于學生的專業素養的培養方面還是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的。
課程改革的過程中,線上線下的教學模式的優勢漸漸凸顯出來,對于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都有重要意義。教師和學生應積極把握時代賦予的優質資源,將資源更有效地運用在教學和學習的過程中,使高職教育更好地邁向新征程。
參考文獻:
[1]張麗英《高職院校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8).
[2]郭峰《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提高教學質量的核心命題—哈佛大學的經驗及其啟示》[J].外國教育研究 2008(1).
[3]張明,郭小燕.“互聯網+”時代新型教育教學模式的研究與? ?啟示:微課、慕課、翻轉課堂[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5(4).
[4]朱小蔓.小學素質教育與實踐:模式建構與理論反思[M].南京:南京師大出版社.
基金項目:項目編號-2020zdxsjg395;項目類別-安徽省省級重大線上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項目名稱-“互聯網+課堂”背景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和個性化教學的研究與實踐—基于超星平臺線上教學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