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高校圖書館通過良好的互動策略來不斷積累讀者群體,實現文化傳導,有助于提升高校圖書館核心價值發揮,順應互聯網背景,對推動高校圖書館的可持續發展有重要意義,同時,從高校圖書館用戶行為角度出發,高校圖書館在開展互動過程中,應當要積極開展豐富多樣的讀者互動活動、探索圖書館“互聯網+”互動模式、加強自身服務能力的建設等。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讀者互動;措施探析
中圖分類號:G252;G258.6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4706(2020)07-0130-03
Research on Interactive Strategy of University Library Based on User Behavior
FAN Yunhuan
(Shanghai Customs College,Shanghai? 201204,China)
Abstract: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university library to accumulate readers and realize cultural transmission through good interactive strategies. It helps to enhance the core value of university libraries,and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internet background. In the meantim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ser behavior,university libraries should actively carry out various interactive activities of readers,explore the interactive mode of “internet plus” an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ir own service capacity.
Keywords:university library;reader interaction;measures analysis
0? 引? 言
所謂讀者互動策略,就是通過和讀者之間的良好互動,來引導、鼓勵讀者圍繞特定或者非特定的內容,更多地關注圖書館的發展,積極開展閱讀活動。讀者互動活動開展,不僅能夠增強基礎群體積累,同時對于促進校園精神文明建設,強化高校圖書館作用價值也具有重要意義。尤其是在當前背景下,隨著對文化自信的強調和精神文明建設的縱深推進,讀者互動的價值得到了進一步的凸顯。而高校圖書館作為重要的高校內部開放式的文化資源庫,以及推動高校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力量,做好全民閱讀推廣,無論是對于自身積累讀者群體,實現文化傳導,還是對于高校整體精神面貌的進步,都有著重要的價值。因此,作為高校圖書館,要在充分認識到讀者互動活動意義的基礎上,通過不斷開展豐富多樣的讀者互動活動,積極創新讀者互動活動的方式,加強讀者互動服務能力建設等措施,持續提升讀者互動活動的水平和效果。同時,在高校圖書館開展讀者互動策略過程中,抓住用戶行為特征,依據用戶行為特點做好互動策略的設計和實施,是高校圖書館讀者互動能夠取得成效的關鍵。本文將對高校圖書館做好讀者互動的意義進行闡述,同時基于用戶行為規律,對新時代高校圖書館如何做好讀者互動進行論述。
1? 高校圖書館讀者互動價值探析
1.1? 提升高校圖書館核心價值發揮
高校圖書館的主要功能是保存圖書,但是其核心價值卻并不是如此,高校圖書館作為高校中一種開放式的文化資源載體,其核心價值應當是為高校師生教學、科研提供資源,提升高校師生文化素養,提升高校形象,促進高校精神文明建設。但是這一核心價值的發揮卻是雙向的,即要能夠讓價值落地并得到體現,不僅需要圖書館自身做好服務能力建設,還需要有廣泛的基礎讀者群體,使得圖書館在傳遞文化、傳遞文明方面的價值能夠真正滲透到更多的群體中間,如果只一味強調自身建設,而忽略了基礎讀者群體的培育,那么這種價值并不能夠得到很好的體現。所以,通過認真做好高校讀者互動,來調動高校師生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高校師生愿意自發、自愿走進圖書館,或者以其他形式參加閱讀活動,那么高校圖書館的價值才不會僅僅是停留在空中的理念,而是能夠落地發芽,成為提升高校師生文化素養、提升高校形象、構建學習型校園以及促進精神文明建設的真正力量。同時,在做好全面閱讀推廣的過程中,也會積極了解和收集廣大讀者的建議和意見,促進高校圖書館更好加強自身建設,反推價值的進一步發揮。
1.2? 互聯網背景下的理性選擇
在互聯網快速發展以及移動智能終端快速普及的雙重背景下,信息傳播方式以及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相對過去有了很大改革,其中一個最典型的體現就是人們往往只需要一部手機就能夠獲取各種網絡信息資源,比如新聞、資訊、互動內容等。在閱讀方面,互聯網對于人們的改變也是比較明顯的,一方面,以互聯網技術為支撐的智能終端讓海量信息的即時獲取成為現實,“刷微博”“翻朋友圈”正逐步占據很多高校學生閱讀的時間,讓閱讀正成為少部分人的日常行為;另一方面,高校學生閱讀中也開始逐漸傾向于閱讀電子書刊,能夠真正走進圖書館的讀者越來越少。對此,高校圖書館如果加強和師生之間的互動,喚起公眾的閱讀意識和積極性,不僅能夠讓傳統閱讀行為重新回到人們中間,也有助于圖書館自身獲得更好的宣傳和推廣效果。
1.3? 有利于高校圖書館的可持續發展
高校圖書館是學校的文獻資源保障中心,是高校組織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所高校圖書館的建設水平代表了高校的品位、師生的品質,更代表了學校的辦學水平。但是目前隨著時代變化,人們對于傳統書籍閱讀熱情的下降,使得高校圖書館在對師生的吸引方面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而通過做好和師生之間的互動,讓更多的讀者在閱讀方面重新關注高校圖書館的價值功能,并形成對傳統閱讀方式的興趣,將能夠有助于高校圖書館的閱讀需求增長,促使高校圖書館不斷進行更新、完善。與此同時,在和讀者之間的互動活動創新的過程中,借助互聯網能夠實現對高校圖書館作用的進一步延伸和豐富,促進高校圖書館的可持續發展。
2? 高校圖書館用戶行為分析
2.1? 高校圖書館用戶行為的基本內涵
圖書館用戶行為是建立在用戶存在獲取信息、資源與服務需求的基礎上的,需要經歷確定需求、文獻檢索、信息選擇及資源利用等過程,這個過程是動態的、不斷迭代并存在于特定情境下的。高校圖書館主要用戶是學校教師、科研人員與學生,其行為情境具有較高的確定性,主要為滿足教學、學習和科研等不同情境中的文獻需求。筆者認為,高校圖書館用戶行為是指高校師生用戶為了滿足自身文獻信息需求,根據自身態度與偏好,通過圖書館各項資源與服務,檢索、獲取及利用圖書館資源與服務的行為綜合。
2.2? 高校圖書館用戶行為特征分析
通過了解與分析用戶行為特征,圖書館能夠透過現象看到本質,了解用戶個性化與深層次的需求,從而提供更好的互動策略提升服務質量。數字時代高校圖書館用戶呈現出需求多元化、參與性更強、需求趨于新穎性等特征。
2.2.1? 用戶需求呈現多元化和個性化
對于高校圖書館而言,每一個走進圖書館的讀者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每個獨立個體其文化程度、知識基礎、興趣偏好等等都存在一定的不同,這也就造成了不同的用戶對于圖書館的需求也是不一樣的,比如知識基礎較為完善的,則對圖書館的需求會更加強烈一點,同時對圖書館的接受容量會更大;反之,知識基礎比較薄弱的,對于圖書館需求也會相對偏弱,且接受內容會比較單薄。因此,高校圖書館在制定互動策略的過程中,應當要適應目前讀者更加多元化的需求,以及讀者的差異化現狀。
2.2.2? 用戶的參與性更強
目前,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互動性和參與性的增強已經成為當下圖書館用戶行為的一個重要特征,主要是因為互聯網以及以互聯網為支撐的系統平臺,具有更高的兼容性和即時性,能夠最大程度滿足不同用戶對于圖書館信息的檢索、瀏覽、下載,使得用戶粘性得到顯著增強。且通過互聯網,圖書館用戶可以隨時隨地和圖書館進行互動,打破了過去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圖書館用戶互動呈現出了比較明顯的“泛在性”。
2.2.3? 用戶需求更加趨于新穎性
目前,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信息更新速度相較過去已經有了很大的提升,隨之相變化的是圖書館讀者的需求也更加趨于新穎性。圖書館讀者對于信息的需求相較過去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對于圖書館信息的要求不再滿足于基本的工具性信息,更希望通過圖書館獲得全新的閱讀體驗和信息獲取體驗。尤其是高校學生,本身屬于對新鮮事物較為敏感和追捧的群體,一成不變的信息往往難以吸引他們的主意。因此,作為高校圖書館,應當要在圖書館信息的完整性、新穎性方面傾注更多精力,來有效吸引用戶。
3? 基于用戶行為的高校圖書館互動策略
針對目前高校圖書館讀者在行為上所表現出來的一系列特征,高校圖書館在開展互動活動的過程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切入。
3.1? 開展豐富多樣的讀者互動活動
長期以來,很多高校圖書館在對師生的閱讀服務方面,基本都是采取被動式的服務方式,即有師生過來咨詢了,就提供服務,自己則很少主動開展相應的服務推送活動,對于提升讀者閱讀興趣和吸引讀者閱讀帶來了一定的阻礙。因此,要能夠提升讀者互動的有效性,作為高校圖書館,要善于“主動出擊”,將閱讀推廣服務作為一項主動進行的常態化工作,通過精心策劃,來開展形式多樣的讀者互動活動。
一是可以采取目標導向型的閱讀推廣模式,即鼓勵推廣對象圍繞某一目標開展閱讀活動,比如可以聯合高校的學生會、共青團組織或者一些學生文化類社團,以某個作者的作品為主題,來設計相關的征文活動,讓參與者能夠在參加征文活動的過程中自覺關注并閱讀有關作者的作品,同時設置一定的獎項來用于活動激勵。比如2018年6月,上海海關學院圖書館就舉辦讀書月系列活動之“悅讀護照”集印章活動,將印章作為閱讀任務完成的成果,可以作為最后參與評獎的依據,且有精美豐富的獎品,吸引了全校師生的參與,如圖1所示。
二是可以以優質書籍作品為核心,來開展相應的讀書活動,例如可以圍繞某一作品,組織開展相關的品讀會、書評講座或讀后感分享等,通過這種方式來引起參與者對作品的深入關注和了解,達到推廣閱讀的目的。
三是可以采取一些具有影響效應的活動來實現閱讀帶動活動,比如可以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邀請某個知名作家帶著自己的代表作品和觀眾見面,利用名人效應來達到聚攏人氣、促進閱讀的目標。例如,2018年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聯合中國出版傳媒商報共同主辦“第五屆中國讀友讀品節”期間,舉辦了“作家梁曉聲論讀書之道”等系列活動,為作家梁曉聲和大學生讀者創造見面機會,吸引了很多廣大校園青年讀者關注和主動閱讀梁曉聲先生的作品。
3.2? 探索圖書館“互聯網+”互動模式
在圖書館用戶行為特征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當下的圖書館讀者行為明顯帶有互聯網時代的特征。因此,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作為高校圖書館,要對此加以關注,并探索借助互聯網的優勢,如互聯網在信息傳播上的多元化和互動性,以及互聯網線上引流能力較強、獲客渠道較強、客群積聚效應較好等特征,來實現圖書館讀者互動活動的創新。一是可以通過互聯網,打造“線上線下”雙向融合的讀者互動渠道,在積極做好線下讀者互動活動的同時,在線上積極采取一系列措施實現讀者互動活動的常態化,例如開通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等,并設置一些常規欄目,如“每周一好書”“帶你看懂世界的好書”等,在欄目中介紹書籍,并提供讀者自由發表評論、交流互動的空間,來實現線上讀者互動,在此過程中還要注意做好公眾號本身的推廣活動。二是可以借助當前較為流行的視頻直播平臺,邀請地方文化名人、作協成員、本土作家等,在線上和高校師生開展視頻互動和交流,在吸引受眾的同時達到讀者互動的目標。
3.3? 加強自身服務能力的建設
作為高校圖書館,要做好讀者互動活動,需要“內外兼修”,“外”就是前文探討的一系列措施,“內”就是自身閱讀服務能力的建設。首先是要做好自身閱讀基礎資源的完善,比如在圖書更新方面,要廣泛走進學校廣大師生中間開展調研,了解廣大師生的需求,傾聽師生建議,在此基礎上確定圖書更新的內容,確保圖書資源能夠滿足師生需求。其次是要做好閱讀設施的建設,要做好信息系統的引進和搭建,滿足讀者線上搜索、預訂、借閱、歸還登記等動作,還要通過建設好電子閱覽室來滿足讀者的現代化閱讀習慣。三是要積極創新讀者互動的場景,可以和外部的一些場所機構合作,來豐富閱讀推廣的場景,比如在端午節、中秋節,可以和當地的一些民俗館合作,利用其場地優勢開展傳統節日主題讀者互動活動;比如在五四青年節,可以和一些現代化的具有青春氣息的咖啡館、“音樂吧”等合作開展讀者互動活動,使之更加迎合青年讀者群體的喜好。
4? 結? 論
十九大以后,精神文明建設被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在加快校園精神文明建設的進程中,高校圖書館作為重要的高校文化資源,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整體文化素養,對于提升高校人文形象,豐富發展內涵也有重要意義,是推動校園精神文明建設、完善高校教育和研究資源的重要力量。而高校圖書館做好讀者互動活動,不僅有助于高校圖書館核心價值發揮,也是高校圖書館在互聯網背景下的理性選擇,同時還能夠起到有利于高校圖書館可持續發展。而要能夠提升讀者互動的效果,就要圍繞當下圖書館用戶行為特征,不斷豐富讀者互動方式,創新讀者互動手段,與此同時還要做好自身的服務能力建設,多管齊下,行之有效地開展讀者互動。
參考文獻:
[1] 張靜.淺談網絡環境下縣級圖書館地方文獻建設 [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7,37(1):92-93+96.
[2] 吳素杰.縣級圖書館區域聯盟發展設想 [J].圖書館學刊,2015,37(5):48-50.
[3] 王彥禹.淺談縣級圖書館存在的問題 [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6(20):170.
[4] 馬強.對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社會化問題的思考 [J].科技創業月刊,2009(1):30-31.
[5] 萬文娟.中外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社會化比較研究 [J].圖書館學研究,2009(2):73-76.
[6] 張白影.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社會化的理論與實踐——以廣州大學圖書館為例 [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9(4):31-34.
[7] 王利軍.公共圖書館公益性與社會化服務創新 [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4(17):154-155+157.
[8] 周利紅.公共圖書館實施社會化服務的途徑 [J].科技文獻信息管理,2014,28(2):11-13+49.
作者簡介:范云歡(1985.11—),女,漢族,福建寧德人,館員,畢業于華東師范大學教育技術專業,碩士,研究方向:圖書館信息服務、用戶行為分析等。